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中国殡葬第一村:500 多家店关了三分之一,“不创新就会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中国殡葬第一村:500 多家店关了三分之一,“不创新就会被取代”
[ 复制链接 ]
一天一点点
2023-4-5 21:33:23
农历闰二月初十,米北庄村迎来大集。白色纸幡在风中摇曳,灯笼上印着奠字。
米北庄村位于河北省米家务镇,村庄北部有一条绵延 1.5 公里的市场街,分布着寿衣、纸活、骨灰盒的批发商。2021 年,有媒体报道,粗略估算这条街有超过 500 家门店,米北庄村也被誉为 " 中国殡葬第一村 "。
今年清明节前夕,市场街依旧摆放着各色殡葬用品,却没有往年热闹。
" 这几年生意不太行了。" 一绢花店老板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这条街有近三分之一的店铺关门。也有村民解释,一些大店转为线上经营,小店盈利变少自然被淘汰。
传统手艺断代,靠机器打造产业链
刚过 10 点,拉着油条、豆浆的三轮车还在叫卖,路上的殡葬用品摊位却已收摊。
往里走两百多米才陆续看到摊位,这里生意冷清,摊主们无心卖货,在一米多高的纸灯笼后面下起了象棋。路上不时有货车驶来,拉着各式花圈、纸活呼啸而过。
县志记载,米家务素有 " 纸花之乡 " 美誉,早在明末清初,这里就有制作纸花的民间艺人,产品多用于室内装饰或制作花圈等。1989 年统计,县里纸花摊点的总产值就达 387 万元。
如今,寻找传统手艺是困难的。" 那肯定找不到了。" 集市上飘荡的纸幡下,刘大爷笃定地说,村里会做纸花的手艺人都 80 多岁了," 你现在让他扎一个,肯定扎不出来。" 过去的纸花大多用拷贝纸折成,花瓣层层嵌套,栩栩如生。刘大爷回忆起小时候见过的 " 芍药花 "、" 栀子花 ",咂摸着嘴赞叹好看," 过去那不是做殡葬的。"
越过集市,走进米北庄村,一板板染了色的半圆形拷贝纸靠着院墙晾晒,周旭英和丈夫正在屋内用机器切割纸张。
68 岁的周旭英自称做了 60 年纸花," 从小就会。" 和刘大爷描述的一样,过去的纸花好看,戴在姑娘头上,或装进花瓶送礼。结婚后,20 多岁的周旭英改作花圈里的花球," 纸花不挣钱。" 渐渐地,手艺失传了。
四四方方的拷贝纸用机器裁剪成半圆,放进染缸染色,红、绿、蓝等色彩从两端晕染到圆心,饱和度逐渐降低,染好色搭到架子上晾晒,半圆打开就是一个花球。
村里有完整的产业链。花球以 3 毛钱一个的价格卖给绢花厂,工人们粘贴加工,11 个花球拥簇黑色的奠字成了花圈,运到市场街以十几元至 50 元不等的价格打包出售,附近的物流公司把它们发往全国各地。
从纸花起步,米北庄村周边形成了庞大的殡葬用品市场,孝衣孝布、祭品……所有与殡葬有关的产品和原材料厂商随处可见。2019 年,有媒体报道,这里的殡葬用品占据全国市场 90% 有余,从业人员有两三万人。" 这有啥忌讳的,我们都干。" 周旭英指了指邻居," 他们家是做水晶棺的。"
还有外地人看准了商机来到市场街。2018 年,在义乌做外贸的胡女士夫妇来这里开绢花厂," 手艺不难,几天就学会了,而且现在大部分都是机器做的。" 胡女士厂里的小型花篮、手持假花均为半成品批发,机器裁剪后打包分装即可售卖。
寿衣创新会被否定," 回不了本 "
随着殡葬改革进一步深化,有人守着这条街改变,有人无奈离开。
这些年,纸活厂厂长冯天祥几乎不去市场街。入局早、客源稳定,他不需要在集市上展示产品就能获得足够订单。
刚结婚时,冯天祥在北京打工。月收入三四百元,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2005 年,工作了三四年,他自觉养家困难,便请同村的大哥引路,做殡葬用品生意。
每逢大集,冯天祥就跟着大哥来到市场街。过去,市场街只有几百米长,但热闹得很,两旁摊位密集,赶集的人骑着自行车、三轮车挤在中间的小道里。冯天祥记得,当时卖得最多的是花,其次是纸活(纸糊的楼房、汽车等)。一款 KT 板(聚苯乙烯)制成的楼房吸引了他的注意,"(市场上)这种纸活很少,只有一两家在卖。"
相比传统纸活,KT 板材质硬,摆放时不易被风吹倒,不易变形,卖到南方也不担心受潮,冯天祥决定就做 KT 板纸活。
原材料选定,制作并不困难。最开始,冯天祥用的是手工丝网印刷,只需一个刻好图案的印版,刷墨、印刷、晾晒,印出房子的四面,折叠后变成立体的。" 很简单,两个人几秒钟就印好一个,就是腰疼。" 父母、妻子学会印刷后,冯天祥又去城里打工了,他还不确定新的产品是否能卖出去。
幸运的是,市场对 KT 板纸活接受度高,不到一年,冯天祥就挣到了钱,并花了一万多购买了台丝网印刷机,他辞去工作,专心做生意。丝网印刷只能印双色,要么黄底红边,要么红底白边。七八年前,冯天祥购置了广告喷绘机,各种图案、色彩都可快速打印,产品种类迅速扩充,麻将桌、冰箱、电视机、奢侈品包……应有尽有。
" 其实卖得最多的还是别墅、各种车、电器这些传统的东西。" 冯天祥说,去年 9 月,他设计了一款大花瓶,到现在还没卖出去。
近些年,周晓田的制花厂推出了一款新的花圈,用仿真花替代纸球,摒弃了 " 奠 " 字,花圈中央百合锦簇,周围月季环绕,整体色调是淡雅的青绿,底座是不锈钢架。这款花圈批发单价 300 元,近乎是传统花圈的 10 倍,不是用来烧的,而是出租给客户,多用于殡仪馆摆放。" 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接受,比如河南还是会用传统的(纸球花圈)。"
" 不创新就会被取代。" 周晓田说,大部分殡葬用品工艺简单,各地殡葬市场发展迅速,米北庄村逐渐失去优势。
但寿衣行业的规则不一样。" 我们这个行业,你只要设计一个新产品,99% 的人得说不行,说违背了传统。"2018 年左右,寿衣厂厂长启东明想要打造品牌,花高价从山东请来服装设计师设计寿衣,可设计的第一款寿衣立马遭到客户否定," 其实也没多大改动,就多了个配饰。"
5 年来,设计师将寿衣样式从传统的马褂、唐装改为中山装、旗袍、披肩等," 一直在赔钱,卖的钱根本回不了本。" 启东明苦笑," 推出高端设计款是我的梦想,只能拿中低端生产线养梦想了。"
因文明祭祀受到冲击
市场街上,不断有店铺消失。
2019 年新版《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施行,明确规定禁止在祭祀用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同年 4 月,有媒体前往市场街探访,冥币已无踪影,商户表示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多次检查。
" 这个行业是个没落的行业,殡葬改革、查环保对我们影响不小。" 启东明说,几年前市场街一家制花厂倒闭,他租下了厂房当仓库。过去,启东明也做纸花业务,这几年订单少,便专做寿衣。
尽管各方面数据显示殡葬行业是市场公认的朝阳产业,但作为产业最上游的米北庄村,在文明祭祀的号召下已受到不小冲击。
过去,人们讲求厚葬。隔壁镇的罗女士记得,母亲去世时她家花了十几万办葬礼,一对金色的纸狮子 1000 块钱,最终都付之一炬," 那时候讲究,纸糊的房子跑车、童男童女都得有,还得请人唱大戏。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必要。" 一位出租车司机介绍,如今,有关部门管得严,清明节祭祀不能烧纸、不能放鞭炮。
随着殡葬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街的商户们面对采访也有些警觉," 不能问,这都是封建迷信。" 一位纸活店老板直接说。与往年相比,这条街上的招牌少了许多,近三分之一的店铺关门。也有村民解释,一些大店转为线上经营,小店盈利变少自然被淘汰。
冯天祥经常遇到合作了十几年的老客户突然离场," 也理解,我不能逼着人家继续做。" 但农村市场、偏远地区对此需求量依然很大,纸活不愁卖。冯天祥没有囤货的习惯,有订单就做,一家人从早上 8 点干到下午 6 点,常年无休,"3 年前我买了车,你看现在跟新的一样,我没时间出去。"
虽然设计师款寿衣难以打开销路,启东明的寿衣厂依然生意火爆。经营 20 多年,除了工厂,他还开了 4 家店铺,社交媒体上,启东明经常发视频招聘员工,寿衣裁缝的月薪就高达 9000 元。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 | 九派新闻
责编 | 郑宗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激光行业信息」
「LED失效分析技术」
一天一点点
关注
主题数849
春节来三亚,他们都后悔了
阅读 5333
东部战区发繁体字诗警告“台独”:与虎谋皮燃战火,以肉餧虎祸满门
阅读 4626
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丨化身“接机区博主” 迎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到来!
阅读 461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