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律师评“痛批强制加班”事件:强迫加班违法,员工谩骂超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律师评“痛批强制加班”事件:强迫加班违法,员工谩骂超出争吵界限
[ 复制链接 ]
iam小薇
2023-4-5 21:33:23
4 月 5 日,一则 " 员工痛批强制加班 " 的消息在网上传播。网传截图显示,在 CETC 成都区软件开发事业部的群内,由于领导要求员工清明节加班,员工陈某将过去加班的怨气一并发出,并引发部门同事的共鸣。群内的 "CETC" 疑似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简称。
对此,中电科集团此前回应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称,已经关注此情况,会上报领导。5 日下午,中国电科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微信群聊天记录所涉单位和人员,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
与此同时,四川和成都等地的相关部门也在积极介入此事。成都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四川省总工会也回应媒体称,已第一时间启动工作程序,积极跟进协调处置,认真核查相关情况,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针对此事,有法律人士对潇湘晨报记者表示,没有特殊情况强迫劳动者加班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但图片中言论属于谩骂,包含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的词汇,已经超出了争吵的界限。
进展:中电科回应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
潇湘晨报此前报道,网传聊天记录显示,早上 8 点 21 分,在一个叫 "CETC 软件开发课 " 的群里,有领导说清明节需要两个人加班,但过了两天均没有员工回应,于是领导指定了两人加班。随后员工陈某表示自己不去加班,并且将近期加班的过程和怒火倾诉而出,但期间还有一些辱骂和过激的词汇。
随后,在一个名为 "CETC 成都事业部 " 的群内,陈某表示近期加班都是一百多个小时,每天早八上班,晚上十一点才下班,加班要加到凌晨一两点。并且,陈某还称领导在员工加班的时候都只在家里指挥。
陈某的发言得到了员工的响应,一些员工表示也要坐等人事等待辞退。
该事件在网上引发关注和讨论,有网友表示 "CETC" 疑似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简称。随后,该集团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5 日上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回应潇湘晨报记者称,已经关注此情况,会记录下来上报领导。下午,中国电科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ETC 成都事业部 ( 413 ) " 和 "CETC- 软件开发课 ( 27 ) " 两个微信群聊天记录,发布和传播有关中国电科的内容均为不实信息。上述微信群聊天记录所涉单位和人员,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对于传播、扩散虚假不实信息的行为,集团公司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该聊天记录在网上引发关注的同时,四川和成都当地的部门也积极介入。成都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四川省总工会也回应媒体称,已第一时间启动工作程序,积极跟进协调处置,认真核查相关情况,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川省总工会还表示,正与成都市总工会深入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若确实存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将采取措施,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他们还将积极介入涉事企业,敦促企业开展集体协商,聆听职工心声,以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底色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律师:强迫加班属于违法,但图片内容已超越争吵界限
针对聊天记录的行为,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如果出现紧急事件,在危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情况下,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适当突破上述规定。没有特殊情况强迫劳动者加班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起诉,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也表示,如果员工反映情况属实,这个月天天加班,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甚至凌晨一两点,那么公司和相关负责人已经严重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是违法行为。"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蓝天彬说。
但图片中员工怼领导的措辞有些激烈,带有辱骂等词汇,是否涉及法律问题?对此蓝天彬表示,员工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适合用诅咒对方去死、用各种脏话辱骂等方式,尽可能避免侵犯相关人员的名誉权。根据《民法典》规定,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而在付建看来,图片中言论属于谩骂,包含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的词汇,已经超出了争吵的界限。" 如果争吵过程中出现辱骂他人,或者在公共场合自己微信群聊中发送包含侮辱,损毁他人名誉内容,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这种情况下已经超出普通争吵的界限,属于侵犯他人人格尊严,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付建说。
潇湘晨报记者 郑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车规AEC-Q102」
「激光行业信息」
「LED失效分析技术」
iam小薇
关注
主题数943
联播+丨一图看懂二十大报告中这些关键词
阅读 6890
专访谢晖:执教大连是对张恩华最好的怀念,中国足球人要自尊自强
阅读 5634
客运站,要消失了?
阅读 4725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