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马克龙拿下千亿大单,美着急接棒,未受中方邀请,硬推雷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马克龙拿下千亿大单,美着急接棒,未受中方邀请,硬推雷蒙多访华
[ 复制链接 ]
划线施工队
2023-4-10 17:24:43
原标题:马克龙拿下千亿大单,美着急接棒,未受中方邀请,硬推雷蒙多访华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受邀访华,短短三天的行程,取得的成果却令外界艳羡。在他到访次日,空客公司就收到了中方的“大礼”,
中国企业不仅与其签署了一份160架民航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总额达1300亿人民币,还决定与其合作在华设立一条新的总装线
。眼看中法玩得火热,美国有些坐不住了。
马克龙携千亿大单返法
据观察网报道,在马克龙携千亿大单返法之际,美国商务部公开表示,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塔特洛克,以及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中国高级顾问易明,很快将会前往中国,与中方商谈双边贸易问题,同时也
为雷蒙多的访华行程铺路
。其实,原本雷蒙多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访华,但
按目前美方的动作来看,她恐怕想要把行程提前
。
自上个月以来,美方就不断抛出有关“雷蒙多访华”的消息,但
中方目前别说发出邀请了,连相关消息都并未进行确认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年初之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一事,当时美国政府和媒体也是不停为其造势,布林肯也摆出了一副“即将启程”的架势,结果被中方揭穿了这场“独角戏”。
雷蒙多计划访华
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美国依然想要硬推雷蒙多访华,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中美在经济层面的合作,缓解美国国内最近爆发的金融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看到欧洲领导人扎堆访华,为自家企业推进在华订单,分走中国市场的利益蛋糕,美国自然有些急了,也想与中方展开更多合作。
因此,这段时间美方不断请求与中方对话,除雷蒙多之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计划访华,美国总统拜登甚至多次表示,希望与中方进行通话。事实上,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加强沟通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因此,与美国保持沟通,同样也是中方的期望,
对于雷蒙多访华一事,中方也并不排斥
。
中方仍愿意与美方对话
不过,目前美方一边声称要与中国加强沟通,一边仍未放弃打压中国,这也导致中美双方的对话空间很小。就目前而言,美国想要推动雷蒙多访华,至少要在三个方面作出改变。
首先,
停止打压中国企业
。光是上个月,美国商务部就多次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涉俄涉伊为由,将大量中国企业拉入制裁名单。这显然不是该有的合作态度,互尊互信是合作的基础,美国一味打压中企,给两国企业合作设阻,只会适得其反。
台湾问题是中美最大的矛盾点
其次,
停止挑衅中国的海域主权
。这段时间,美方不断在中国周边海域挑事,派出军舰擅闯南海海域,企图通过拉拢菲律宾介入南海事务,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毫无疑问,美方这种挑衅动作越多,对两国关系就越不利。
最后,便是
停止与“台独”分裂势力勾连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大的雷区,最近台湾地区领导人窜美,会见美众议长麦卡锡一事,更是将台海局势再次推至危险境地。美方必须以实际行动,向中方证明缓和中美关系的意愿,消除美台勾连的负面影响,两国合作才会顺畅起来。
美国对华加征301关税
除此之外,美方若想推动中美企业的合作,
美国对华加征的301关税也是一大阻碍
。此前中国商务部就曾正告美方,此关税措施不仅严重干扰了中美双边贸易的正常开展,破坏了全球产供链的稳定,还伤及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为此,中方要求美方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这不仅有利于两国贸易,也能缓解美国的通胀压力。
可以说,中方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中方有意同美管控分歧,但缓和两国的紧张氛围,不能仅靠中方努力,美方也须表明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相反,若美方仍对华维持“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维,一边求合作一边捅刀子,中方绝不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划线施工队
关注
主题数790
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
阅读 7015
日本对中国暂停审发日本公民赴华签证表示遗憾和抗议,外交部回应
阅读 6448
多地调整燃放政策,部分地区在规定时段内可燃放,除夕不限时燃放
阅读 5210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