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贝特瑞发布新一代钠电池正负极材料,助力国内钠电产业化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贝特瑞发布新一代钠电池正负极材料,助力国内钠电产业化加速
[ 复制链接 ]
李蔚航
2023-5-16 19:54:33
5月16日,在深圳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池展览会上,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贝特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瑞”,835185)正式发布新一代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探钠350和钠电正极材料贝钠-O3B。
贝特瑞中央研究院李子坤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探钠350”负极材料比容量可达35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贝钠-O3B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145 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将大幅提高钠电池的容量及循环寿命,并显著提高充电效率及极低温性能。
5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贝特瑞方面了解到,目前国内钠电负极硬炭材料的比容量一般在300—330mAh/g之间,贝特瑞新的“探钠350” 硬炭负极材料正处在中试阶段。
据李子坤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搭载贝特瑞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能达到160Wh/kg,是铅酸电池的4倍,超长循环3000次,是铅酸电池的6倍,实现5分钟极致快充,并在-40°C的极端低温环境下,仍可以正常使用,而中国最北端漠河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为-30.9°C。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因其在资源、低温性能和功率性能等方面表现的优势,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潜力,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和铅酸电池的升级替代,2023年也被成为钠电产业化元年。
上个月,国内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宣布,其钠离子电池将率先装载于奇瑞汽车的车型。据了解,宁德时代即将装车的钠离子电池正极选用层状氧化物,负极选用硬炭,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
在更早的3月,雅迪科技集团旗下华宇新能源科技公司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极钠1号”及其配套整车——雅迪极钠S9 。“极钠1号”的钠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已超过145Wh/kg,最快10分钟即可充满80%。在-40°C的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保持率仍可大于85%。电芯负极硬炭材料也是由贝特瑞提供。
贝特瑞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贝特瑞在国内已经形成了400吨左右的硬炭负极产能。
贝特瑞公司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在北交所上市。公司曾推出国内第一款高容量锂电负极材料818,并在全球率先实现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目前其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高性能正负极材料推动钠电产业化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3年全球钠电池产能需求将达到甚至突破10GWh,到2025年在储能领域、两轮车、低速电动车、叉车、A00级乘用车等应用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0GWh,产值200亿元。到2030年,市场空间将接近200GWh,产值将达到1000亿。
在上个月的2023高工钠电产业峰会上,高工咨询董事长张小飞预测,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储能领域,钠电池甚至可以完全替代铅酸电池成为储能的主力,市场空间非常大,甚至难以预测。
不过,即使如此,不少业内人士也承认,钠离子电池真正落地应用,对产业链上下游成熟程度依赖度较高,尤其是材料端的技术水平。贝特瑞方面也坦言,对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最大的短板是能量密度,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在于正负极材料。
以负极硬炭材料为例,中金公司此前的报告指出,硬炭具有丰富的储钠环境,理论储钠比容量达到530mAh/g,结合其价格低廉、嵌钠后体积形变小、低温和快充性能好等优点,较有可能成为率先商用的钠电负极材料。
但据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飞在2023高工钠电产业峰会上介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硬炭的导电性能比石墨要弱,压实密度也会更弱。而在加工过程中,硬炭在放电末端电压会上升,随着正极的电压往下降,电池在放电末期,单个电芯的电压来回间波动会比较大。这就对电池BMS在控制整个电池串联单元时,保持电压的一致性提出了比较大的考验。”
不仅如此,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高小兵指出,目前在国内硬炭的原材料来源上,生物质基占大头,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较高,成本较高。而国内的硬炭材料和国外相比,在材料的首效、克容量方面相对而言还有差距。
“目前在国内从事钠电负极生产的企业有超过25家,以实验室居多,真正能够量产的企业可能不到5家。”高小兵说,“产业链从0到1还是有各种问题,现在实验室钠电可能有些成本还在8毛甚至1块每瓦时以上。因为没有达到规模,很多材料都没有达到量产程度,成本很高。当前阶段降成本最有效的就是产业化,靠规模效应,再到关键原材料的量产和生产工艺的提升。”
此次贝特瑞性能更优秀的钠电新一代正负极材料发布,无疑将推动国内钠电产业化进程更进一步。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此前预测,在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将实现部分放量,出货规模3-5GWh,电池以层状氧化物正极路线为主,主要应用在二轮车领域。预计到2025年实现批量放量,出货规模在20GWh以上,电池以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路线为主,主要应用在储能领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FIB-TEM」
李蔚航
关注
主题数895
青岛一酒店一桌饭菜重复收费三次多收6000多元?官方通报
阅读 4451
世界杯-萨比里任意球破门悍将建功 比利时0-2摩洛哥
阅读 4348
患者激增,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医疗资源面临挑战
阅读 3560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