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玥堂主:茅台100亿布局基金,我投赞成票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玥堂主:茅台100亿布局基金,我投赞成票
[ 复制链接 ]
allankoo
2023-6-2 02:02:42
原标题:玥堂主:茅台100亿布局基金,我投赞成票
玥堂主:茅台100亿布局基金,我投赞成票
来源:玥堂主
我的观点是,茅台布局基金不是理财手段,是战略手段。市面上喊着“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茅台的各派掌门,应该支持茅台这次战略尝试。
先从这三个顾虑说说,这个100亿本身就来自茅台的“留存未分配利润”,本来茅台过去也一直坚持年度利润51.9%的分红,这个基金的钱没动分红的奶酪,同时账面上1500亿现金,每年还会流入700亿。这家地处偏远贵州,赤水河畔的神奇公司,上市了22年,市场融资20亿,分红分了1700多亿,这种分红的信用基础A股也真是没谁了。
第二个顾虑是说怕茅台管理基金没经验,其实,回顾过往,从2014年起,茅台通过茅台建信基金通过在消费领域布局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收获了京东物流,李子园,锅圈等一批优质项目。
这次我看是由金石(中信)和招商分别管理50亿,可以说选了在产业投资领域顶级的专业国家队,而且两个基金管理人各出了5个亿。按照行规,50亿的基金,管理人出资1%,即5000万即可。管理人出了行规10倍的自有资金来参与这个基金,而且按照约定(6%年利率+1.8%管理费)后分红,基本上合作的管理方把管理费全投进来和茅台的出资“生死与共”了,这样的出资方(LP)和管理方组合,在市场上无论是拿项目,还是寻找项目退出方式是有优势的。
第三个顾虑说会不会这次股东会同意了,下次茅台又再来一个100亿?我觉得更有些杞人忧天。我看了公告中对此次基金的说明,按照4:3:3比例出资实缴,在投资过程中,也就是说的阶段Call款制度。这意味着管理方的投委会发现并锁定好项目的前提下,进行下一阶段Call款。换个角度讲,如果没有好的投资标的和项目,这次100亿都不能出资满,假使如果以后茅台再发起类似基金,一定是尝到了这种投资的甜头,同时我相信后续也会采用更多的市场化配资方式,而不一定都像这次用茅台一家自有资金为主。
讲完这些对顾虑的分析,我更想说说,我们应该从战略持续增长的角度去看这个基金的设立,而不是单纯从当下分红角度去看。天天喊着“滚雪球”、“护城河”、“安全边际”、“价值投资”、“穿越周期”不离口的各种“中巴”(投资江湖各个中国巴菲特的简称)掌门,是不是真的应该从未来战略的角度,从茅台的战略意图角度,去看待这次的基金投资。它是茅台未来战略地图的一部分,是探索更多增长维度的可能引擎。
上市公司用投资的方式去布局未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堂主在2017年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共同发起研究的第一份《中国CVC研究报告》,就在探索未来会有多少家中国公司会用CVC或者产业基金方式布局未来。设立产业基金或者发起CVC已经成为了大部分科技巨头的标配。无论是硅谷的英特尔、高通、谷歌,还是中国的腾讯、阿里、小米,都是今天风投市场上的玩家。
图为《2017年中国CVC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 左为王玥 现任连界董事长 右为廖理 现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
与传统的风险投资不同,企业风险投资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是指有明确主营业务的非金融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所进行的风险投资活动。放眼全球,CVC已经成为投资行业最重要的主体,占据整个行业将近60%的投资份额,远超传统风险投资机构。全球最大的企业风险投资是谷歌,它在2020年完成了81笔投资,投资额达到731亿美元。
聚焦中国资本市场,产业资本2014年-2022年期间平均出资事件占比稳定在35%左右,规模占比稳定在30%左右。国内的企业风险投资CVC中,腾讯是国内最活跃的,近三年,腾讯对外投资数量超过1000起,超过绝大部分专业的风投机构,小米、阿里、百度、京东等一批“互联网系”CVC快速崛起。再此带动下,以华为、比亚迪、迈瑞医疗、宁德时代、海尔为代表的“实业系产业基金”也迅猛发展,在遭遇“卡脖子”问题后,任正非也打破了多年来不做股权投资的原则,成立哈勃投资以覆盖芯片全产业链。CVC也逐渐成为助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联动共赢生态的一股创投中坚力量。
2022年,中国完成IPO的企业有502家,其中受国内CVC机构支持的企业数量为141家,CVC渗透率为28.1%。
上市公司以投资基金布局典型案例
【腾讯控股】2008年,腾讯正式成立投资并购部。2011年腾讯宣布投资规模为50亿的产业共赢基金,后来追加到100亿。2014年至今,近八年国内所有企业风险投资中,腾讯的投资数量都位于榜首。截至目前,公司投资领域最广的是游戏、文娱传媒、电商。截至2022年4月末,腾讯在投企业近52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90余家。
【比亚迪】2018年,比亚迪启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相关投资,主要投资方向包括充电电池业务、手机及电脑零部件及装配服务,以及汽车业务等。截至2022年4月末,涉及的投资企业数量达20余家,投资规模超过70亿。据了解,比亚迪最近1年来投资规模近50亿,目前已经有4个项目处于IPO审核,预计今年有3个上市。
【宁德时代】2021年,宁德时代围绕原材料供应、设备供应、下游客户合作和商业模式创新四条主线进行CVC的投资布局。 这些投资使得宁德时代在锂电下游环节的布局更加完善,有可能以换电服务为突破口,逐渐靠近C端市场,并向大型能源数字服务商的定位转型。
【海尔资本】海尔资本则聚焦医疗科技、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医疗健康领域,深耕产业投资,培育产业生态。目前海尔资本管理200亿资产,目前已投资上海细胞、ARM中国、云从科技、华图教育、赛赫智能等70+投资项目。
【富士康】2008年,富士康开始布局相关CVC领域的投资,主要涉及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等与企业有关联的领域。截至2022年4月末,富士康在投企业近50家,超过520亿的投资规模。
【华大基因】2014年,华大基因通过科学技术服务和精准医疗服务,全面布局生命科学和医疗大健康发展行业。截至2022年4月末,华大基因在投企业近25家,投资规模超过5亿。
【中芯国际】中芯国际曾在去年5月创下11天5家IPO的辉煌战绩(唯捷创芯、拓荆科技、英集芯、峰岹科技、纳芯微),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中芯系”投资、持股公司已有137家,其中已有25家A股上市,还有江波龙、钜泉光电等多家IPO在科创版和创业板过会。
IBM的一句名言,就是“变革当趁好时光”,何时是你探索新的增长机会,新的成长曲线的最好时机?就是你现有业务依然强大的时候,去未雨绸缪,布局未来。茅台今天的行业和资本市场地位,似乎成了资本市场不倒翁和体重计的标准,独特的历史文化,区域优势,产品地位,稀缺属性,坚挺的股价甚至构成了大家眼里不可逾越的护城河。从发展的历史观角度来看,现在反而是最危险的时候。今天全球格局越发变化,科技爆发加速产业的周期迭代,中国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人口红利的快速消失,行业的愈发内卷,导致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敢说自己可以稳坐钓鱼台。基本面扎稳,组织持续变革加上外部创新探索这套组合拳是最佳时机。用投资基金的方式去探索外部变化的机遇,不能单纯的定义为财务行为,也不能简单去和银行理财收益去比较,而是要从大的战略机遇,甚至十年后的企业生死角度去看。
投资要打开新的战略增长维。为什么这么多上市公司用投资基金的方式去布局,本质在于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战略增长都需要升维,不仅仅是茅台。随着各个行业发展都进入新的周期阶段,人口红利的结束,中美产业链竞争的加剧,我们会发现很多A股上市公司增长的困境是在一个二维平面左奔右突出不来,这个二维平面,主要包括:客户、产品、 区域、 渠道、 产业链五个维度。也就是说,要么深挖客户的购买量或扩展客户的结构(比如:推出茅台冰激凌),要么推出更多的系列产品(比如:节气酒),要么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或者出海打开更多国际化市场,要么发展更多元的比如线上渠道(比如:i茅台),要么在行业上下游(比如:进入上游种业)进行并购整合。但是这五个维度,都是在一个面展开的,就是这个行业的基本面。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会突然出现一种外力,比如技术革命,会让这个面急剧萎缩甚至消失呢?如同汽车取代马车,如同数码取代胶片,如同电子邮件取代邮局,如同高铁取代短途航线,这种突变在今天技术爆发的时代只需是一瞬间,一瞬间,一家行业的霸主就可能瞬间坍塌。我到现在还记得,大约十年前在哈佛商学院听到的一次分享,分享者是一位前柯达公司的高管,他反问我们,“大家都说当年的我们没有投入到数码相机中失去了未来,可看看你们现在的手里,谁在用数码相机呢?取代我们的是智能手机,我们当时几乎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
真的能瞬间改变一个行业的变量,往往都在行业的平面之外。这已经成了改变很多产业边界的必然定律,而在原来的行业里面做的越深入,对这样的变量就会越无感。用投资基金的方式去探索新的变量,去打开一个新的维度可能,是比较好的战略手段。坦白而言,茅台这个白酒领域的绝对霸主,在二维平面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而这恰恰是最大的危机。当前在二级市场上持有茅台的投资人,一方面喜欢茅台的稀缺性,一方面又担忧如何保证1000亿利润之后的持续高增长,这样的极度矛盾体质的根源在于就是以日报、周报以及被考核自己成绩单的人没法去看5年10年的未来!不敢想象茅台新的增长维!这个新的增长维度,一定是现在茅台感受到,看不到,甚至是感受不到也看不到的地方。
茅台现在最缺乏的增长维,就是科技创新。当我们各家公司打着各种“茅”标签的时候,和特斯拉,亚马逊,英伟达,OpenAI这些“美股茅”比较,我们最缺的底气是什么,就是科技厚度。不仅仅是茅台主业相关的微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技术,智慧厂房技术,茅台应该把眼光放的更长远,放到甚至看不到的科技前沿,无论是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甚至是航空航天的前沿技术,在那里面,蕴含着改变行业边界的力量。看了茅台这次公告,在投资方向里面,消费是放在了最后一位的,主要关注的投资方向是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谁和世界的未来趋势站在一起,谁就是伟大的公司。茅台在二维的几个增长度上固然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也是自己主力部队必须要继续深耕的战场,那么投资基金就是一支远洋船队,去探索新的大陆。茅台常年账上现金常年保持在1500亿以上,拿出不到6%的现金比例,还是分步骤按照十年去探索未来,这个举措当然值得去做。这样的一支小分队的探索,就是从平面的二维市场里面跳出来,去建立第三维,背后的差异不仅仅是一个增长维度的增加,而是类似从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拥抱,从原来都盯着赤水河黄金带-茅台镇核心产区的区域和封闭式的深耕文明,到星辰大海的海洋文明,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为你所有,还是为你所用?“谁是谁的未来”?科技创新的可能性能否实现最终要看人,要看领军人物。很多人都喜欢引用巴菲特对于可口可乐的各种评价来对比茅台,比如说可口可乐的CEO是谁也许大家都不知道,但是不影响可口可乐的股票长期增长,类似也证明无论谁来当茅台的掌门人,茅台也还是那个茅台。这种描述,显然割裂了企业基本经营和企业战略决策的关系,今天任何一个行业的高手之战,都不仅仅是产品之争,也不仅仅是产业链之争,而是生态之争,生态之争的秘诀在于“生态位+变革者”,一个生态的未来可能上,谁的“创业型CEO”多,谁就越主动。但是凡是做到行业里面的龙头,都难免成为一个相对负责的官僚体制,用投资的方式,本质上就是找一群“孙悟空”,在藩篱之外去探索,去折腾,就像当时雷军在创业之初,坚持要通过顺为资本去布局未来,他说了一句名言“多年以后,我们(小米)不一定是小米生态的未来,他们才是我们的未来”,这就是产业生态投资而不仅仅是财务投资的好处。这样的方式,是人才选拔培养的新手段,未来的生态之争,就是人才之争,人才理念,是不是要所有的“孙悟空”都为你所有,还是有一个机制可以为你所用,这背后的人才理念才决定了成败。(延伸阅读:王玥:中国会有十万个雷军式的企业家这样布局未来)
中国古人言: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以道交者,地老天荒。目前茅台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大多数还是喊着长期主义,盯着本周业绩,茅台这次用基金的方式去尝试布局未来,我觉得是正道,我投赞成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allankoo
关注
主题数873
深夜通报!深圳全市紧急排查!
阅读 4503
联播+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总书记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
阅读 4373
马克龙“访非吵架”事件发酵,法学者:他违背本该遵循的礼仪规则
阅读 4345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