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守护悠久历史根脉 传承灿烂中华文明

SHL330029 2023-6-12 20:06:1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今天(6 月 10 日)是我国的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题为 " 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2020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指出,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三年来,当地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立法,对石窟、摩崖造像以及彩塑壁画等加大预防性保护和修复的同时,还成立了我国石窟保护领域第一个先进计算中心 " 数字云冈 ",预计在 " 十四五 " 期间完成全部文物的数字化采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




在广东潮州古城,总书记走进广济楼,观看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制作演示,了解潮州传统技艺传承情况,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山西平遥古城,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十四五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十四五 " 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等相继出台,200 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颁布施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被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十年来,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万余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效实施;55 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 考古中国 " 重大项目启动实施,良渚、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我国已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40 座、中国传统村落 6819 个;我国拥有 56 项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随着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 申遗成功,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的项目增加至 43 个,持续位居世界第一。




就在上个月," 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 " 上线,借助沉浸式、数字化的方式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程,让大众更加直观、形象地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新时代中国,不断从中华民族五年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展现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强大的感召力。中华文化因融入伟大时代精神而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展现永恒魅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