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比亚迪,而非大众”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比亚迪,而非大众”
[ 复制链接 ]
yao不回忆
2022-10-9 13:14:19
德国《焦点》周刊10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以廉价煤电和原材料碾压德国汽车工业 德国租车公司Sixt给中国电动SUV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还可以用廉价电力进行生产。欧盟的汽车制造业不再具有竞争力。
回望2011年美国底特律车展。在那次展会的试驾场上,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厂商比亚迪展示了自己的混动车型。轿车设计乏味,但试驾依然精彩。总而言之,那辆车当时还称不上是丰田、大众或现代的竞争对手。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形势发生逆转。混合动力在中国已是常态,全电动汽车也是如此。在技术和设计方面,中国汽车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平分秋色。在其国内市场,它们比德国的电动汽车更受欢迎。中国人现在将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付出代价。
沃尔夫斯堡再无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的最好例证是,租车巨头Sixt没有订购约10万辆大众新款ID.4,而是订购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大众不能抱怨其电动汽车不受欢迎;事实上,材料短缺和交货延迟已让其电动ID车型在几个月内售罄。不过,中国人现在已跳入这一缺口,更快地在欧洲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早年失败之后,比亚迪、蔚来或领克等中国制造商这次对欧洲的攻势取得重大进展。就汽车生产而言,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拥有两大优势:首先,中国可能坐拥世界上最大份额的、发展电动汽车所需的原材料,如钴、锂、稀土等。
另外,在欧洲,能源短缺和摆脱化石燃料导致电价暴涨。而中国尽管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方面不断扩张,但煤炭在未来几年仍将是大量能源供应的支柱。(作者塞巴斯蒂安·维曼,青木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LED行业信息」
yao不回忆
关注
主题数84
基于TFT LCD的BOOST DC-DC电源电路设计
阅读 4669
探访小鹏汽车直营门店:“二次上市”改配置后,小鹏G9卖得怎么样了? ...
阅读 3223
阿斯顿·马丁拒绝卖身吉利,靠买买买帮不了中国汽车? ...
阅读 279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