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杨志军:深情书写草原牧区的山乡巨变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杨志军:深情书写草原牧区的山乡巨变
[ 复制链接 ]
叫你就要应
2023-8-12 12:27:26
原标题:杨志军:深情书写草原牧区的山乡巨变
杨志军 资料图片
获奖作品书影 资料图片
听到获奖的消息时,杨志军正在青海采风。尽管由于工作关系,他搬出青海很长时间了,但是每年都会频繁地回到这里,跟藏民大哥聊聊天,随处走走,看看他们的新生活。
“能获得茅盾文学奖,我非常激动,这是我文学创作的一个里程碑,是读者、文学界同仁对我创作的一次极大肯定。”在接受采访时,他特别感谢青藏高原这片故土,是这里培育了他,孕育了他的文学之梦。“我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将自己的感恩之情讲给这片土地听。”
杨志军在《雪山大地》中,深情回望了父亲母亲与几代草原建设者艰辛探索的足迹,书写了高海拔地区的时代巨变与草原牧人的精神天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生态与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全景式地展现了藏族牧民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变迁。
谈及《雪山大地》的创作初衷,杨志军坦言,他最初想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写一户汉族人和草原牧民在一个特殊历史阶段中相濡以沫的交往。“但一动笔就发现,这不仅是我的故事,更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是所有在青藏高原留下足迹、洒下血汗、度过青春乃至全部人生的父辈们的故事。”
父辈们的故事开始于1949年。他的父亲,作为一位从洛阳来到西安读书的青年知识分子,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来到西宁,在一家马车店里创办《青海日报》。母亲当时还在求学,听说有一所卫校又管饭又发衣服,便立刻报名上了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卫生部管辖的卫校,后来成了青藏高原上第一批国家培养的医生。
在那些年月里,年年都有“西进”的人,他们和当地人一起建造了草原牧区的第一所学校、第一所医院、第一家商店、第一个公司、第一处定居点、第一座城镇。“一个地区从落后到进步的足迹是那样深刻,里面贮满了父辈们的血汗和被时间演绎成荒丘的生命,并在多少年后开出了艳丽的花朵。”
杨志军出生在青海,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年。对他来说,那片高海拔的山原已是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创作《雪山大地》,就是希望通过我和我的父辈们的生活,让人们看到那些恒久不变的高海拔的冻土带上,有着怎样的温度和爱的氧气。”
2022年,《雪山大地》作为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批重点作品发布。对于乡土文学创作,他认为不能以一种“离乡者”的姿态书写记忆里的乡村,而要实地去体验和感受。
在西宁,杨志军住的小区里有一多半是藏族同胞,很多人几年前还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如今在城里开着汽车到处跑。每当看到他们提着一袋一袋的瓜果进出小区,杨志军都会高兴地说一声“乔得冒”(你好),脑海里还是会浮现当年牧民人均寿命只有40多岁时的情形。“现在出门就是大超市,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个可以便捷摄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通道。”
当然,发生变化的不光是生活,还有那些可以左右生活的观念和意识,以及与他们相伴的雪山大地。“我希望雪山大地的变化能成为更多人的体验,希望在我讲述父辈和同辈的故事时,能有共情者跟我一起流连忘返,希望绿色之爱也是人心之爱,在广袤的河源厚土上,袒露一代比一代更葳蕤的传承。”
获奖是一次新的起点、新的出发。杨志军正在准备下一部长篇小说,主题仍是他深爱的土地。“身心的融合、情感的投入、精神的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再加上知识,都是写作所必需的。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一个民族,就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搞深搞透。”他将一如既往地行走着、思考着、书写着。
(本报记者 刘江伟 饶 翔)
(责编:罗知之、杨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LED行业信息」
叫你就要应
关注
主题数887
网传“3男子闯红灯撞人并当街殴打”?深圳警方通报
阅读 5447
太火爆!普吉岛一大象营地采购6头大象迎接中国游客!泰国:今年有望接待中国游客500
阅读 5336
卡德罗夫:3个未成年的儿子很快将赴前线
阅读 513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