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雷军画饼,不如马斯克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雷军画饼,不如马斯克
[ 复制链接 ]
云海听松
2022-10-29 04:34:05
原标题:雷军画饼,不如马斯克
最近,马斯克有点烦。
10月初,正当大家享受国庆假期的时候,特斯拉的股价在一周之内,暴跌了近16%。而自今年年初到现在,特斯拉的股价“跌跌不休”,跌幅更是扩大到了44%。
分析师称,特斯拉的股价下跌,与马斯克的“骚操作”有关。
据了解,为了套现足够的现金收购推特,自今年以来,马斯克已经先后抛售了超过15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分别是今年4月,卖了85亿美元的股票;以及8月份,卖出了69亿美元。
作为公司掌舵人,马斯克带头套现,特斯拉的股价不跌才怪。只不过马斯克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情况有多糟糕,都能够通过“画饼”的方式,把局势扭转过来。曾经的狗狗币如此,现在特斯拉的股价也是这样。
“特斯拉将拥有史诗般的年终结尾,对第四季度需求有很好的预估,且无论经济衰退与否,特斯拉都不会以任何方式减产。”
“开发团队的主要精力是开发下一代车型。尺寸会更小,而且产量将超过特斯拉所有产品的总和。至于成本问题,则希望能够达到50%的降幅。”
“特斯拉的市值,很可能超过苹果以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市值总和。”
不久前的特斯拉Q3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接连画下3张大饼,而且饼饼不同。更加诡异的是,投资者就吃这一套,特斯拉接连上涨的股价,印证了这一点。
不得不说,从特斯拉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马斯克画的3张大饼,都有着不小的可能性。尤其是第四季度交付量爆发、Model Q的成本下降一半,都很符合特斯拉的调性。
然而与之相比,雷军画的饼,就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华而不实了。
雷军画饼,华而不实
说来也巧,就在马斯克“放炮”不久,雷军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对于电动车的看法。
只不过与马斯克的狡猾不同,雷军在小米汽车2024年才能量产的情况下,就将目标定在了“年销1000万辆汽车”“世界前五”的水平。如此大的愿景,最终似乎汇成了一句话:初出茅庐的“雷斯克”,所图甚大。
联系前后语境,在雷军看来,电动汽车的制造门槛正在大幅降低。不仅仅是30000个零部件高度模块化,降低了制造难度;电池成本也在过去的十年里,下降了80%,未来至少还有50%的降本空间。
其实从这里看,还很中肯,但紧接着的一句话,就有些骇人听闻了。
“因此,我认为电动汽车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化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形式。汽车产业的本质将从机械发展到消费电子,市场份额将会高度集中在顶级玩家手中。”
是的,没错。在雷军的眼中,此时的电动汽车,已经与消费电子无异,那么同样的角度提问:小米造车,是否也就类似于造了一台带着4个轮子的手机?
相信雷军并不会犯下这样本末倒置的错误,至少在安全方面,汽车与消费电子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但换个角度,如果仅从功能表现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电动汽车与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的娱乐属性,确实正在趋同,理想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实例;而就电动汽车而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也正愈加收归于头部车企,比如特斯拉、比亚迪。
基于这样的背景,雷军再次给出了自己的论断——
“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全球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汽车。”
尽管对于前一句十分认同,但后一句……
据了解,目前全球年销售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车企,只有丰田和大众两家。暂且不说电动汽车全部替代掉燃油车的时间会有多长,哪怕强如特斯拉,去年一年的销售量也不过才936172台。
确实可以承认,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正在不断增加,未来的时代也必然属于电动汽车,但这些设想的前提,都需要时间足够长,大环境足够好。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反超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企第一,累计销量为118万辆。但即使如此,距离雷军所说的1000万台目标,依然是9倍的差距。
那么问题来了:量产车还看不到踪影的小米汽车,凭什么能够年销1000万台?
小米标签,智能平权
古语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抛开时间不谈,以世界前五为目标,雷军的愿景值得尊重。而且从营销的角度出发,雷军的此次画饼,绝对算得上一个成功案例。事实上,小米汽车欠缺的从来都不是营销能力,只不过还没开始发力而已。
不信你看,如今车圈流行的直销模式、社区搭建、用户文化等,哪一个不是小米玩剩下的?
当然,有了营销能力并不足够,小米汽车想要生产并销售新能源车,还需要2个资质:
一是发改委的许可资质,并且在发改委认可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3年内开始销售车辆;二是工信部的认可资质,需要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才能准入市场。
此前,曾有消息称,小米正与宝沃汽车进行深度接洽,但因双方对宝沃汽车估值差距实在太悬殊,谈判陷入僵局。这不,亦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又有新的披露,预计小米汽车工厂将在2023年6~7月获得汽车生产资质。
无风不起浪,如果这些消息为真的话,那么小米汽车最明显的一块短板,即将补齐。只不过随之而来的重要一步,也是小米汽车最难的一步——小米,究竟想要造一台什么车?
特斯拉曾放豪言,要做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蔚来的豪华、用户服务等,被广为认可;理想在家庭用车市场,四处攻城略地;那么,小米汽车难道是想做与小米手机同样的“性价比”?
在今年8月份的小米秋季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汽车决定将自动驾驶作为第一个突破方向,第一期研发投入33亿元,专属团队规模已经超过500人。
用雷军的说法解释,之所以选择自动驾驶作为突破点,其原因在于:自动驾驶不仅技术密度高,而且与安全高度相关,也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
但不容忽略的一点是,小鹏在G9车型上的失利,基本上已经宣告智能标签的失败。至少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智能并不足以支撑起一款高端汽车的品牌力。
那么,小米汽车能不能将智能化和性价比结合在一起呢?
兜兜转转总是轮回,一款好的产品,从来都少不了精雕细琢。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如此,电动汽车更是这样。而小米汽车想要造就出一款颠覆行业的产品,最合适的标签,无外乎四个大字——智能平权。
简而言之,智能平权就是要把业界中高水平的智能化能力,赋能给一款物美价廉的车型。
看小米汽车的发展战略,大概率也会走上智能化标签的路子,但有了小鹏的前车之鉴,小米汽车还需要好好思考一番,如何解决智能技术不能切实转化成为汽车产品力的问题。
再退一步来讲,假如小米汽车真的能够实现10万~20万价格区间内,电动汽车的智能平权,虽然全球排名前五不敢说,但国内电动汽车的前五名之中,必定会有小米汽车的一个位置。
只不过,想象中的那一天,至少要等到2024年以后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云海听松
关注
主题数219
2022年中国商用显示市场出货量达到901万台
阅读 5873
92岁巴菲特不懂新能源?错过特斯拉,投石油股亏26亿,还遇“庞氏骗局” ...
阅读 4192
余承东独掌华为汽车,华为汽车热身该结束了
阅读 285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