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小鹏飞行汽车,怎么成了“缝合怪”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小鹏飞行汽车,怎么成了“缝合怪”
[ 复制链接 ]
用户5592359840
2022-10-29 04:34:0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20社
被群嘲的飞行汽车
都说让一群人一起笑很难,但是小鹏做到了。看到小鹏最新发布的飞行汽车 X3,我和朋友很不厚道地一起笑起来。
我去翻看了网上的评论,果然大家的嘲点很一致。
四个巨型螺旋桨,“叼着”形似小鹏 G3 ,垂直缓慢起飞后,悬停在空中,实现回转,还能够上升到 10 米的高度,然后垂直降落。
随着车身摇摇晃晃地降落,仿佛火箭升空一样的倒计时,和车轮成功着地后工程师们激动地鼓掌。
这庄严的情绪和视频下面的评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这是最新款的飞行汽车?看起来不过是普通汽车上绑了四个巨型螺旋桨?”
“好象一台巨型的大疆无人机。”
“缝合怪。”
这是小鹏旗下的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在“1024 科技日”发布的第 6 代飞行汽车,小鹏 X3。小鹏汇天表示,这是全球首个“电动垂起飞行汽车”,计划在 2024 年实现量产,并且将价格控制在 100 万以内。
会上发布的首飞视频中称,X3 试验车的重量为 1936 kg,接近 2 吨,可载两人。
和之前曾亮相过的 X2 相比,X3 不太像一架飞行器/直升飞机,而是非常坚决地保持了汽车的外观,要让它本质上还是一辆可以长期行驶的汽车,并且以汽车的形态稳定起飞和着陆。
官方也在评论区回应这一产品的定位,“90% 的时间在陆地上跑,10% 的时间在天上飞”。
何小鹏介绍了这一版 X3 的迭代理念,比如最终选择了分布式多旋翼构型,也就是在车顶上方安装四个旋翼,而非车门上增加飞行翼,主要是考虑离地面大约 1 米的距离,在恶劣大风天气,存在飞行汽车姿态倾斜,降落时飞行翼触地的隐患。
不过,90% 时间在地上跑的定位,也有代价。目前版本的 X3 比上一代重了一倍多。这当然会影响飞行里程。同样在地上跑,X3 也比 G3 更费油,G3 车身重量 1630kg — 1680kg,比 X3 轻得多。
同时,小鹏汇天开发了一套可同时满足陆行和飞行需求的驾驶操控系统,也就是让系统在飞行状态下,依然能够复刻地面的驾驶习惯,通过方向盘与右侧档杆的配合,实现飞行汽车在空中的前进、后退、转弯,以及上升、悬停、下降等操作。
一般而言,因为要飞起来,设计者会对飞行汽车的结构、材料进行优化。目前,小鹏这方面优化没有详细信息可以参考。让网友难以接受的是,仅从外形上看,小鹏飞行汽车这一版本的渐进式创新设计,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资本宠儿
无论是从融资还是产品研发角度来看,小鹏汇天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
2020 年 9 月,何小鹏收购了赵德力于 2013 年创办的汇天科技,成立小鹏汇天。
去年 10 月,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过 5 亿美元 A 轮融资,投前估值超 10 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此轮融资由 IDG 资本、五源资本及小鹏汽车领投,红杉中国、钟鼎资本、GGV 纪源资本、高瓴创投以及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
这是一个已经吹了近十年的风口。关于飞行汽车的市场规模,罗兰贝格曾在 2018 年给出了一个数字,到 2050 年,全球范围内将有近 10 万架飞行汽车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更为乐观,预测全球飞行汽车行业将在 2030 年达到 300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 2040 年增长到 1.5 万亿美元。
以最被看好的空中出租车为例,2017 年迪拜交通局宣布,迪拜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允许载客无人机运营的城市。美国智库 Frost&Sullivan也表示,迪拜是较为适合飞行出租车运行的城市,预计飞行出租车将于 2022 年在迪拜开始运营。
不过,这些预测都是几年的事了,飞机汽车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机构的预测,直至目前还没有成功的量产产品。困住汽车上天的因素,除了项目需要的巨额资金,主要是公共安全和电池功率密度。
在全球产业链共同努力了几十年后,动力电池的功率密度现在也只能保证电动车上路,但上天的要求明显远远高于上路。
最近飞行汽车风口上,也不全是好消息。就在上个月,总部位于硅谷的飞行汽车公司 Kitty Hawk 据称即将关停。这个公司创始人是谷歌无人驾驶之父及 Google X 的缔造者塞巴斯蒂安·特龙,Kitty Hawk虽然十几年中推出了几代产品,但一直未能量产,而且测试中曾多次发生坠毁事件。
实际上,安全性一直是飞行汽车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飞行汽车有多条技术路线,目前比较主流的是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构型等。关于量产版 X3 的方案,去年的消息是将采用横列双旋翼,但实际上测试的是分布式多旋翼,小鹏方面给出的解释,主要是考虑了安全可靠性方面更有保障。
在远景目标的激励下,近几年全球众多航空、汽车以及科技巨头都在这个方向完成了布局。
在外界看来最应该做飞行汽车的两家公司是特斯拉和大疆。奇怪的是,马斯克把火箭都送上了天,却唯独对会飞的汽车不动心,大疆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也并未发挥自己在飞行上的优势。
别人家的飞车
详细对比一下小鹏飞行汽车的两代产品,会发现在量产版 X3 身上,体现了超级实用主义者定位。
相较去年发布的“旅航者 X2”,今年的原型车技术路线,发生了 180 度的大转弯。
“旅航者 X2”设计续航时间为 35 分钟,重量 560kg,最大飞行速度可达 130 公里/小时,拥有自主飞行路径规划能力。X2 的动力部分采用八组独立电池和 4 轴 8 桨布局,可实现冗余供电及垂直起降。
这与市面上的主流路线相接近,更接近对直升机的升级替代,事实上归入航空器范畴,目标是点对点的飞行,审批管辖都在民航局辖内。
而本次发布的这款计划量产的飞行汽车,更强调陆行功能,主要是由于汽车垂直起飞所需要的动力,是地面行驶的 10-15 倍,这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系统来支撑。一个约 2 吨重的车体,可以预想,其飞行续航时间将远远低于“旅航者 X2”的 35 分钟。
令人嘲笑的缝合怪结构背后,是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对尽快商用的急迫。在去年 12 月 15 日的 1 国际电动航空论坛上,赵德力称,城市空中交通发展成熟可能需要数十年,且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本质上造的还是一辆车,它有飞行的功能,只是飞行的功能会比较弱,早期可能 90% 的时间都是在路上行驶。”
不过,小鹏这种两边的好处和噱头都想沾一点的策略,面临的大概率将是比单纯航空器路线更复杂的双重监管。
飞行汽车是全新事物,市场需求并不明朗。前期研发飞行汽车的公司,大多数产品都需要借助跑道进行滑行和降落。随着行业发展,eVTOL(Eletrical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成为了目前飞行汽车的主流形式,电力驱动,不需要专门的跑道,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
而 eVTOL 的技术路线大体分为 5 种:多旋翼构型,复合翼构型,倾转构型,倾转涵道风扇+完全矢量控制,以及隐藏式推进系统+无翼设计,其中复合翼是目前最多公司选择的路线。飞机上有多部电机和旋翼,搭载冗余电池组,一个旋翼出了问题,仍可以安全飞行,这些措施都令 eVTOL 理论上比传统直升机更安全。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多旋翼的门槛最低——放大版的无人机,但其气动效率低,或许在未来会被逐渐迭代。
至于商业模式,目前主流的飞行汽车企业,包括国内首家上市的亿航以及全球市值最大的飞行汽车企业 Joby,都面向市场提供空中通勤服务,而不是向个人用户出售产品。且不同于以往的大型民航客机领域,不少 eVTOL 采取了垂直整合模式,即同时设计、制造飞机,又运营飞机。
我们先来看看国内最先上市(2019 年),并于去年底最先进入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流程的亿航公司的方案。亿航原来的主业是消费级无人机,2016 年开始转型研发飞行汽车,其产品外观类似放大版的无人机。
进入适航审定的是亿航的 EH216-S 无人驾驶航空器,有 8 轴 8 对旋翼,由 12 组动力电池提供飞行所需电力,最大航程为 30 千米,最大航时为 25 分钟,最大飞行速度为 130 千米/时,最大飞行高度为 200 米。
这款飞行汽车可以乘坐两人,采用无人驾驶模式,由地面控制中心规划飞行路线,并进行集群控制。据亿航官网的信息,其今年以来就获得了日本 50 架 EH216 预售订单、马来西亚领先 AEROTREE 的 60 架预订单、印度尼西亚 Prestige Aviation 的 100 架 EH216 预订单以及湖南吉首矮寨奇观旅游区的低空游览项目订单。
总部位于加州的 Joby Aviation 则是美国 eVTOL 行业适航认证进度最领先的公司。
2021 年 8 月,Joby 通过 SPAC 上市,市值接近 60 亿美元。Joby 2015 年试飞了第一家小型原型机,2017 年试飞了全尺寸原型机。这架全电动飞机可搭乘 4 名乘客,最高巡航速度 200 英里/小时,最大巡航里程 150 英里。这架飞机配备了 6 个旋翼,总重约 1750kg,比特斯拉 Model 3 轻。
Joby 是美国第一家收到 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G-1 文件的公司,计划在 2023 年取得 FAA 认证,并在 2024 年开始商业运营,推出航空服务。Joby 计划在初期建立一个 5 个空港组成的网络,每天提供 3400 人次的飞行。
Joby 在 2021 年与美国最大的停车场运营商 REEF 达成合作关系,为在停车场顶层建立新的起降平台。Joby 还在 2021 年 1 月收购了 Uber Elevate。Uber Elevate 是 Uber 内部孵化的一项业务,致力于开发空中拼车市场,专注于多模式空中拼车、互联空域管理、城市交通和模拟,以及可认证的航空级电池技术。
腾讯投资过的德国 Lilium Aviation 公司,2020 年得到了欧盟航空安全局的 CRI-A01 认证,也在 2021 年通过 SPAC 上市。Lilium 的技术路线是固定翼,其发布了 5 座和 7 座机型,主要业务面向城际间出行服务。7 座机型将是该公司首款投入量产的机型,其巡航速度为每小时 175 英里(约 280 公里),续航里程在 155 英里(约 250 公里)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领先的玩家如荷兰飞行汽车制造商 PAL-V。PAL-V 在 2020 年 11 月就披露其小型双人飞机 Liberty 已获批在欧洲道路上行驶,是全球首辆获批上路的飞行汽车。但还未获批在天上飞行。
丰田、本田、铃木、奥迪、奔驰、保时捷、通用、现代、Stellantis集团等传统跨国车企,谷歌、英特尔、优步等海外科技巨头,以及国内的吉利、广汽等车企都在飞行汽车领域有所布局。
跟这些 eVTOL 公司的技术、商业路线相比,小鹏的飞行汽车因为太务实,或者说太想商用,而显得怪异。
不过不同的路线选择,谁能跑得更快,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用户5592359840
关注
主题数87
零跑汽车港股首挂破发 股价暴跌近37%
阅读 4807
电厂丨对手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理想汽车行驶愈发艰难 ...
阅读 3239
导航中突现弹窗广告?一汽大众客服这样回应,律师称已违规 ...
阅读 320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