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威马全员薪资打7折?员工:方案未完全落地,已有人在找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威马全员薪资打7折?员工:方案未完全落地,已有人在找下家 ...
[ 复制链接 ]
猥琐大叔求教pv
2022-10-29 04:34:05
作者|刘雨
编辑|在洲
进入10月,沈晖一条微博也没发过。
在此之前,他虽然不像李想一样,没事就在网上冲个浪,教育一下网友。但也会隔个几天,参与一些汽车行业的话题讨论,顺便宣传一下自家的车。
如今距离其最近一条微博,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威马公司内部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
虽然官方并没有透露半点消息,但最近关于威马
裁员降薪
的新闻却铺天盖地。
10月20日,有威马内部员工向媒体爆料,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当严重,
高管主动降薪50%
,基层员工
工资7折发放
。7天后,全员降薪的消息,再次得到验证。界面报道称,威马
全员减薪至少30%
。
更危险的是,威马首款纯电轿车M7的交付也被搁置。
一直被认为已经掉队的威马,这次彻底要掉队了吗?
01
“目前工资发放正常”
网上舆论一片,威马内部员工似乎也战战兢兢。
“公司内部并没有任何书面或者官方通知降薪的消息,最近薪资和绩效发放也都很正常。”10月28日,一位在威马工作5年的员工告诉超电实验室,他在产品质量部门,之前有同事在听到消息后有点担忧,
打算寻找下家
。
不过他也表示,如果降薪传闻是真的,即便自己在威马奋斗了这么多年,曾经满怀希望,也打算离开威马
另谋出路
了。
“至少从表面看起来,目前公司一切正常。”
所以说,外部风波虽然不断,但至少公司
正常运转
是没问题的。
界面旗下新媒体电厂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威马员工降薪,并非是资金链断裂,而是现金流过于分散在关联公司,导致主体公司的现金流紧张。
其实这不是威马第一次被爆出降薪的消息,早在2020年3月,就有员工在网络发帖爆料称公司无故
取消员工奖金
,
延迟年终奖发放
。
来源:网络截图
匿名发帖的员工表示,19年发年终奖时,公司以销量不多为由,给大部分员工发了
75%
的年终奖。而到了2020年的时候,员工的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都被克扣了,更无语的是研发部门的KPI与
车辆销量
挂钩。
只不过此次的降薪比两年前更为猛烈,主体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后,也导致工厂量产的步伐减缓。
从现金流来看,威马的确是比较缺钱的。
截至目前,威马累计
融资额达350亿元
。不过亏损也很大,自2019年以来,威马亏损分别是40.44亿元、42.25亿元以及53.6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
136.32亿元
。
来源:招股书
目前威马手里的现金流只有41.56亿元,和蔚小理这种动辄四五百亿的现金储备相比,实在少得可怜。
02
差在哪儿了?
威马汽车的成立时间并不短,早在2015年就在德国设立了研发团队,两年后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型威马EX5,可以说威马几乎是和蔚小理同时站上的赛道。
威马也不是没有辉煌时刻,2019年,威马全年销量
仅次于
蔚来,达1.6万辆,虽然放到现在来看一万多辆并没有很高,但当年新势力们全年交付量基本都在这个水平,相差并没有很远。
不过接下来的这两年,威马的销量虽然也在涨,却涨的太慢,昙花一现之后,突然
掉队
了。
来源:威马
在威马提交的招股书中显示,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
累计交付8.3万辆
。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4.4万辆,同比增长96.3%。也就是说,去年每个月威马平均交付3600辆车左右。
如果说之前的数据还勉强说的过去,那今年真的是没眼看了,而且进入2022年,威马官方就没有再公布任何销量数据。
通过第三方信息查询,刚过去的九月,威马共计交付
3003辆
,还不及友商的零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也只有2.8万辆,平均来看单季度销量还未过万。所以接下来的四季度,即便是威马超长发挥,最好成绩最多也就是和去年持平。
来源:威马
今年6月1日,港交所披露的最新一批IPO申请名单显示,威马汽车已正式
提交IPO申请
,这意味着威马即将成为继“蔚小理”之后,又一家成功IPO的新势力车企,然而因为威马的“掉队”,零跑已先一步登陆港股了。
自此之后威马上市的消息就杳无音讯了。
来源:招股书
威马IPO遇阻的背后,是销量不佳、车辆质量问题频发、创始人负面缠身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
威马主销车型——EX5多次被报道发生
自燃
现象。2021年9月,温州一辆威马EX5发生起火,12月份,威马汽车又接连在郑州、海口、三亚“起火”,短短一个季度,威马创下
4次起火纪录
。
早在2020年10月,威马汽车就因自燃召回了部分车辆。召回原因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
然而召回并未解决威马自燃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间威马共计发生
10多次
自燃事件。
来源:威马
自燃一事还没有解决,威马又深陷“
锁电门
”的泥沼。今年1月,有173名威马车主联名向威马汽车发了律师函,称威马相关车型的实际续驶里程与宣传严重不符,要求威马汽车承认“锁电”事实,并公开道歉。
而威马针对“锁电”的质疑,仅表示属于偶发个案,将对此高度重视,联合相关供应商共同对事件展开调查,此后再无下文。直到如今,仍有不少车主投诉无门,在创始人沈晖的微博下评论声讨车辆质量问题。
就这样威马在市场中的存在感越来越低,逐渐跌出了新势力的头部阵营。
03
“科技普惠”难救威马
虽然威马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不过其创始人沈晖在业界的名声却是大名鼎鼎。
9月底,沈晖因
12 亿天价年薪
被送上热搜,和12亿摆在一起的是
威马年亏 82 亿
。毕竟这个 12 亿和其他新势力老板们的薪资比起来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李想的150万,何小鹏130万,月初在港交所IPO的零跑汽车CEO朱江明年薪则是160多万。
后来沈晖疑似在其朋友圈辟谣,并称仔细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解释。
说起沈晖,业内人士其实并不陌生,他曾任职于博格华纳、菲亚特、吉利等知名企业,而在吉利时,沈晖还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
吉利收购
沃尔沃。
来源:威马
所以当沈晖离开吉利,成为威马的CEO后,一度被业界和资本看好,不同于李想、李斌等互联网出身的创业人,从传统车企走出来的沈晖,选择了
传统的造车模式
,坚持自主生产,自建工厂。
威马成立之初就喊出了“
科技普惠
”的口号,主攻15-20万之间的主流细分市场。
以性价比出名的大空间SUV威马EX5,曾帮助威马一度跻身造车新势力前三。2019年,威马EX5更是取得了单车销冠的好成绩,顺势助力威马夺得了当年新势力销量的亚军。
但这个价格区间,随着比亚迪和埃安的大举攻入,威马开始失色,也让沈晖“要做全世界第一家能够盈利的新势力”的言论终究成为了一句空话。
来源:威马
坦白来说,威马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创始人和研发团队有传统车企专业的背景,有自研的能力,自建的工厂,提交IPO之前,威马已经打造了温州和黄冈两大智能制造基地,满产产能预计可达25万辆/年,此外还拥有自己的电子电气架构。
不过在IPO搁浅、员工工资打折发放、销量萎靡、车辆质量问题等危机之下,沈晖能否带领威马实现
绝地反击
还是个问号。
而且,摆在威马的后续问题仍然很多,即便成功IPO,也仅仅是开始,参考隔壁的零跑。
“科技普惠”的概念更是很难打出差异化,毕竟比威马更为普惠的哪吒汽车,目前风头正盛。
留给威马和沈晖的时间,或许真的不多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猥琐大叔求教pv
关注
主题数63
2020年上半年雷曼光电Micro LED超高清显示业务颇为亮眼
阅读 7229
谁压倒了雷丁汽车?
阅读 4738
长城汽车,为何掉队?
阅读 274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