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特斯拉大幅降价,新能源车即将打响“价格战”?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特斯拉大幅降价,新能源车即将打响“价格战”?
[ 复制链接 ]
ggp27
2022-10-31 17:26:37
在特斯拉降价之后,新能源市场将会在年底重启 " 价格战 " 模式,各家车企必须拿出真刀真枪一决高下。
撰文
丨 JR
责编
丨 MANGO
设计
丨 PinZow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竞争也日益白热化。面对销量增长不及预期,难以达到目标,特斯拉已开始降价求生。10 月 24 日,特斯拉宣布,中国大陆地区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全系车型再降价,降价幅度在 1.4 万 ~3.7 万元不等。
针对特斯拉下调在售车型价格的消息,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业内舆论,均作出较为激烈的反应。面对特斯拉这波官降,其他品牌是否又会纷纷效仿,继而引发全面的价格战?
最高降 3.7 万,割韭菜只服特斯拉
此轮特斯拉的车型官方降价和优惠政策中,官降车型为 Model 3 和 Model Y。其中,Model 3 后驱版本由 27.99 万元降价 1.4 万元至 26.59 万元,高性能版 36.79 万元降价 1.8 万元至 34.99 万元。Model Y 后驱版从 31.69 万元降价 2.8 万元至 28.89 万元,长续航版由 39.49 万元降价 3.7 万元至 35.79 万元,高性能版由 41.79 万元降价 2 万元至 39.79 万元。
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特斯拉此次的官降的确非常给力,几万元的直降,确实让持币待购的人们欣喜若狂。但对于最近刚下定,或刚提车的车主来说,不仅花费了几个月时间等车,综合价格还比新用户贵,有一种 " 被割韭菜 " 的感觉。截至发稿前,特斯拉并未给出官方解释,同时,也没有对那些投诉的消费者给出任何安慰与补偿。
特斯拉在国内从来不缺乏用户拥护,即便是负面新闻缠身的上半年,其销量依旧逆势向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斯拉本不必急于 " 官降 ",之所以 " 反其道而行之 ",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马斯克目前有多么着急。
特斯拉选择降价的背后,是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要承认的是,随着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的生产线改造完成,在产能大幅提升的带动下,特斯拉确实也有底气接收更多订单。然而,虽然产能提升,但特斯拉车型的订单却在放缓。特斯拉今年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四季度承压,其当季营收、交付量均低于市场预期。特斯拉为了尽可能的完成 KPI,就用粗暴的降价来换取订单。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更是愈战愈勇。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已超 118 万辆,特斯拉全球积累交付 90.86 万辆,目前比亚迪已经领先了特斯拉近 28 万辆。除了比亚迪之外,国内造车新势力也来势汹汹,小鹏 P7、极氪 001、理想 L9 等产品,都是冲着特斯拉旗下产品去。所以特斯拉当然希望以量换价,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来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企图通过更大范围的占有率,在这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 混战时期 " 抢夺先机。
追赶全年销量目标,价格战 " 一触即发 "
从表面上看,特斯拉以价换量是特斯拉 " 独立决策 ",但进一步来看,完全有可能是一场价格战的前奏。当特斯拉开始点燃了此次 " 价格战 ",其他玩家跟不跟?他们有没有打价格战的底气?
虽然截止目前还没车企跟进宣布降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日子就很滋润。轱辘哥整理了目前已公布的各家车企目标和 1-9 月销量数据,从上面的表格看,最有可能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是比亚迪和广汽集团,其他车企面临的挑战非常大。面对特斯拉的降价,如果车企不采取应对措施,要想完成销量目标的难度会更高。
其实在特斯拉之前,丰田也算打响了 " 价格战 " 的第一枪。10 月 10 日,广汽丰田低调宣布 bZ4X 上市,售价为 19.98 万元 -28.78 万元。这一价格比此前预售价(22-30 万元)降低 2 万元左右,并且入门价更是跌破了 20 万元的 " 红线 ",不玩套路、不抢热点,而是一针见血直击消费者痛点。
向来将利润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丰田汽车,之所以会打起了价格战,就是希望以更高的性价比获得消费者青睐,抢占市场份额。除了 bZ4X 之外,此前本田、大众等同级别电动车型起步价均不超过 20 万元,这也意味着合资品牌的电动车瞄准的是更广阔的市场,随着电动车市场扩容,更低价格的车型显然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试问一个问题,面对 20 万出头的特斯拉 Model 3 或者起售价不到 20 万元的丰田 bZ4X,大家觉得还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动辄定价 30 万元以上的造车新势力车型?在这样的定价策略面前,造车新势力能坚持多久不降价?
价格战陷恶性循环,亏损车企怎么办
此次特斯拉的降价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一旦车企的订单不足,此前规划的工厂产能、车型研发等方面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无法避免也要被卷进来,纷纷开启价格战。就目前整体市场而言,特斯拉和比亚迪手中握有大量订单,自然不必为价格战而发愁。
但是,国内其他新能源品牌就没那么幸运,由于没有大规模产量均摊研发成本,在核心零部件也无法自研,所以它们目前基本上都在亏损,特别是一众造车新势力,距离盈利的曙光遥遥无期。相关数据显示,蔚来汽车平均单车亏损 9 万元,小鹏汽车的单车平均亏损 6.4 万元,理想汽车单车平均亏损 1.06 万元
在寒意逼人的大环境下,造车新势力的日子已不好过。此时又要面对以 " 降价 " 为主基调的价格战,造车新势力的盈利之路又变得更加漫长了。随着工厂正常复工复产,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得到缓解,各大车企的产能也逐渐提速,在外资车企价格战的冲击下,留给造车新势力们的发挥空间还剩多少?
在特斯拉降价之后,新能源市场将会在年底重启 " 价格战 " 模式,各家车企必须拿出真刀真枪一决高下。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件好事,车型单价下来了买车更便宜。不过,价格战其实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长期如此对每家品牌都会有不小的损失,所以还是希望车企回归到合理的竞争之中。
电动猛禽、悍马 EV 硬碰硬!2022 进博会参展车型前瞻
别克世纪 CENTURY" 盲订 " 火爆,豪华 MPV 新格局将重塑
自主品牌的荣耀与困顿,皆因自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ggp27
关注
主题数66
面板驱动芯片订单量迅速下滑 世界先进产线利用率下降到90%
阅读 7817
“擎天柱”首秀后却引来质疑重重,专家:没必要开发双足 ...
阅读 2674
黑龙江佳木斯通报“防疫人员倾倒大米”:严肃批评教育,对领导启动追责 ...
阅读 224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