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本田的发动机“生意经”在失灵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本田的发动机“生意经”在失灵
[ 复制链接 ]
毒茹医人俚
2022-11-3 14:59:26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道总
来源/道总有理(ID:daotmt)
日系车被唱衰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当新能源势力兵临城下。
继丰田在新时代跟不上节奏后,一代“发电机”霸王本田也稍显老态。最近,本田公布了9月份的中国销量,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在华销量共计10.1万辆,环比上月销量减少约4.3万辆,而这也是本田连续4个月销量走低。
数据显示,本田在最近三年的销量都乏善可陈。以本该热络的车市9月份为例,2020-2022年,本田9月销量分别为18.1万辆、13.6万辆、10.1万辆,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少,光比亚迪一家的单月销量就能达到本田的两倍。
销量下降,本田的保值率也在折损。《2022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显示,本田的三年保值率较2021年下滑,其中,本田飞度的保值率下滑4.54%,2022年,1-8月份日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为19.5%,跌破20%。
曾经靠着发动机就能吃遍天下,如今,这招显然不太灵了。
发动机对本田有多重要?
汽车圈一直有本田的发动机传说,据悉,本田的发动机故障率仅为0.29%,也就是说,每344辆车中只有一辆发动机出现故障,在行业内排名第一。本田对发动机的执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这是日本汽车工程史上存在感最高的技术发烧友。
后来本田的每位继承者几乎也是从技术端发家,本田甚至还有独立的技术研究所,在那个发动机自研水平就代表创新程度的年代,本田靠着发动机核心技术,一度战无不胜。在铃木、马自达、日产、丰田、三菱等关键日系品牌中,本田算是涉足汽车比较晚的一个,一直到1962年才开始这项业务。
但就发动机而言,本田的强悍从六十年代就初现端倪。1963年,本田正式量产四轮汽车,是一辆T360小型皮卡。据悉,这辆车搭载的是AK250E的直列四缸水冷发动机,排量0.35L,最大马力有30Ps。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同排量的发动机,大部分的马力只有20Ps,而本田比他们多出50%的功率,这款发动机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本田的发动机发家传奇。
数据显示,截止1967年停产,AK系列发动机的销量累计突破了10万台。70年代,本田第一代思域搭载CVCC发动机进入美国市场,后来这辆车成了“马斯基法案”的标准汽车,本田的发动机也由此名扬天下。
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本田屡次靠着技术高调刷脸。2000年,CIVIC CVCC被美国汽车技术协会的机关月刊《Automotive Engineering》评选为20世纪优秀技术汽车70年代的代表。但那个时候,发电机领域并不算是本田的天下,全球发电机随便拎出来一个,丝毫不落于本田之下。
特别是2000-2010,德系BBA、大众,日系丰田、日产,韩系现代,美系福特、通用都在发电机上苦心孤诣,且小有成就。例如宝马的N54、日产VQ37、本田K20A、三菱的4B11T、丰田的2GR-FSE……坦白来讲,那是属于内燃机的黄金年代。转折发生在2010年,环保主义开始在汽车工业圈剧烈升华。
这导致整个内燃机产业渐渐从性能转向高效平衡,甚至油耗的关键性要大于性能,比如马自达跟丰田推出的双循环。高性能发动机从来不缺,宝马N系、日产VQ系、丰田GR系比比皆是,本田是如何在这种状态下杀出重围的?
事实上,那段时间算是本田最难捱,也是最幸运的日子。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敌手无数,大排量的超强机型又不是本田的强项;但另一方面,本田却另辟蹊径,绕道小排量机型,配合性价比辅助,终于一举击杀。
飞度就是本田在小排量领域内最好的佐证。据悉,不到十万块钱的飞度1.5L发动机,131匹的马力几乎是同排量之王,对比其他高性能的大型发动机,起步价基本要30万。当然,本田发动机也不是战无不胜,2021年,沃德年度十佳发动机里就没有出现本田的影子。
甚至整个日系品牌比较尴尬,只有丰田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入围,纯燃油只剩下现代和雪佛兰的三缸机。回想2013年,本田还有两款发动机同时上榜,或许,新时代来了,本田的确远不会从前风光。
“发动机大王”到底何去何从?
本田发动机的轰鸣会不会有一天戛然而止?
此前,三部敏宏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本田汽车未来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40年停止所有内燃机车型的生产。一代发电机大王真的要就此陨落了吗?事实也并非如此,本田在今年还计划向内燃机业务投入2905亿,用来拓展新市场。
本田的新市场是什么?继新能源之后,本田这个传统车企跟新贵特斯拉又在航天领域迎头相撞。实际上,发动机企业都在寻找下一条出路,这一点也不稀奇,例如国内潍柴重机转型选择的是LNG船用发动机市场。
更何况,本田在航天发动机上的起源比我们想象得要早。
1991年,本田小型涡扇发动机的研发便拉开序幕,1993年对最初的HFX-01进行了地面试验。起飞推力为1800lbf,油耗为0.45kg/hr/kgf。此后,HFX20进一步降低了油耗和噪音,起飞推力增加到2200lbf。1997年国际涡轮展上,这两款发动机均有亮相。
直到2005年,搭载自主研发HF118涡扇发动机的HondaJet在航展首次公开其试验机;2014年HondaJet量产型1号机首飞成功;截至2020年HondaJet的交付量连续四年保持同级别小型商务喷气机全球首位,这款机型甚至一度被称为“飞行的思域”。
本田一直有个不加掩饰的飞天梦,据悉,本田的标识那么多年来,无论怎么更迭变化,元素里都离不开那双高飞的翅膀。这两年,本田的野心渐渐从飞机上升到火箭。本田还公开声明,到2040年至2050年,火箭业务将成为集团的支柱性业务。
此外,本田还跟通用达成了合作,公开资料显示,通用本田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双方各投资50%,主要产品为HF120小型涡扇发动机。作为发动机界的头部企业,本田似乎对未来从陆地转移到天上,很有信心。但再厉害的龙头转型总要遇上一些麻烦,就目前看来,本田所面临的危机不止一星半点。
先看本田的内部矛盾,据悉,此前有2000多名在日本的本田汽车员工申请了一项提前退休计划,原因是随着公司转向,不少技术工种面对新时代无所适从。再看全球范围内的发动机行业,美国对高效发动机兴趣颇高。
2019年8月,美国能源署对于“未来先进汽车技术”发布的共计5900万美元的年度国家特别研究投入中,高达30%直接投资高效发动机技术前瞻研究。而本田所看中的航天发动机,马斯克的上天梦全球皆知。
还有中国这边,随着航工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营业收入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营业收入由2016年222.2亿元增长至25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3%,2021年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营业收入达266.1亿元。
本田的发动机到底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
发动机没你想象得那么惨?
从新能源汽车风头初现的时候,发动机行业就好像被提前预定好了结局。这几年,随着街上的绿牌车奔流不息,全球减碳计划有条不紊,这个行业的未来似乎更加渺茫。但发动机真的会走向灭亡吗?其实未必。
不仅如此,在新能源车最火的这两年里,令人意外的是,发动机市场跟企业不降反增。以我国为例,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2015-2021年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由2015年的4709家增长至2021年的6298家。2021年企业注册量为6298家较前年增加1436家。截至6月17日,2022年新增企业注册量为3261家。
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主流内燃机企业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3.9万亿元。换句话说,这个看似即将日薄西山的产业到现在还是一个典型的支柱性行业。国内发动机前端轮系产品产能超过1亿套,汽车发动机产能利用率还在80%左右。
但大势所趋,汽车行业对发动机需求必然会一年少过一年。2019年,我国车用发动机产量为2209万台,较2018年下滑8.30%。而2022-2027年中国发动机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2022年1-8月全国发动机产量为148876.8万千瓦,同比下降16.2%。
毋庸置疑,在新能源时代,汽车再次对内燃机产业发起了极大的挑战。要么跟随潮流,变革推进,要么恐怕只能被洪流冲击,死无葬身。有个问题需要明确,纯电一定比内燃机的环保性能高吗?
事实上,在实际能源结构下,天然气内燃机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值最低,大约是纯电动版本的94%和插电式的83%,而纯内燃机的柴油版接近纯电动汽车。据报道,从开采金属到生产材料,再到汽车寿命将尽时回收的整个使用过程中,电动汽车仅仅比汽油车减少了14%的碳排放。
因此,升级内燃机势在必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要达到25%,积极扩大包括氢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而氢能的主要利用方式就包括燃氢内燃机。国内目前排量最大、马力最大的燃氢发动机能达到15.93升,最大马力达560马力。
而相对于传统发动机,一度有研究表示当前内燃机汽车的实际燃油耗只要改进10%,或采用低碳燃料,就可以大大改善汽车能源使用结构。国内传统车企在大力转型新能源的同时,也未必真的放弃了发动机业务。
以五菱汽车为例,曾经,发动机及部件,汽车零部件及其他专用汽车部分是五菱汽车的关键业务板块,而早在几年前,五菱就已经开始布局国六产品。一方面陆续开展对原有量产平台进行国六升级,一方面进行1.0T-2.0T增压新平台发动机技术储备。
国内几大商用车发动机主机生产企业,如潍柴动力、东风动力、上柴股份、锡柴动力……皆在努力求生,据悉,潍柴动力之前还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包括2025年传统业务要稳居世界一流水平,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各主业核心业务进入全球前三。
种种迹象显示,发动机不会走向消亡,至少这个领域不止本田在坚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天之涯神之兵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日系车被唱衰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当新能源势力兵临城下。继丰田在新时代跟不上节奏后,一代“发电机”霸王本田也稍显老态。最近,本田公布了9月份的中国销量,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在华销量共计10.1万辆,环比上月销量减少约4.3万辆,而这也是本田连续4个月销量走低。数据显示,本田在最近三年的销量都乏善可陈。以
2022-11-3 15:59:55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毒茹医人俚
关注
主题数99
SL3150 150V降压IC 、输出5V、400mA、电动车仪表供电芯片
阅读 5889
140亿身家老板被抓,中国造车界鼻祖倒下了?
阅读 4337
小米的冬天,有多冷?
阅读 2835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