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造车新势力“吃鸡”决赛,集度小米“后浪”们还有机会吗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造车新势力“吃鸡”决赛,集度小米“后浪”们还有机会吗? ...
[ 复制链接 ]
卬起頭丶嶶笑
2022-11-3 14:59:26
来源
| Tech星球
文
| 王琳
谁都没有想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竟如此迅猛。
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产量和销量都已经大幅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市场占有率达23.5%,提前3年完成了行业的预测。
这是一个关键节点,因为从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以往经验看,当一个品类渗透率到20%,即意味将进入占领市场的快车道,其市场拐点到来。
在“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汽车)这些造车1.0企业验证了可行性后,造车2.0企业们正在加紧步伐。华为联合赛力斯推出的问界系列市场反响很好,宁德时代支持的阿维塔也在十日内完成了5000辆预订,哪吒和极氪在刚刚过去的10月交付量分别达到了1.8万辆和1.0万辆,广汽埃安10月卖了3万多辆。他们希望尽可能更快地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当前的新造车赛道,无疑是和时间窗口赛跑的游戏。2021年年底,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称,新能源轿车行业的下一个洗牌时刻,或许在2023年末到2025年之间,何小鹏将其称为新造车2.0年代。
但伴随着市场拐点提前到来,等到“造车后浪”集度汽车、小米汽车们量产交付的时候,竞争将远比当初预估的要惨烈,他们还能吃下多大份额?
跨界造车,几家欢喜几家愁
集体宣布造车快2年后,“造车后浪”们已经开始陆续交卷了。
速度最快的是集度,10月27日,正式宣布造车605天后,集度CEO夏一平通过线上的方式向用户介绍了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ROBO-1探月限定版,这款SUV售价39.98万元。
夏一平说,集度最擅长的就是在软件和智能化上有所突破,因此ROBO-1探月版所有智能化能力都做到了顶配,且是全系标配,入门版本就是标配激光雷达。
可能是预订超出预期,发布会结尾,本来只有1000个预订名额的ROBO-1又增加了1000个名额。
在吉利和百度的共同努力下,集度用了2年就上线了首款车,并将于11月的广州车展发布首款大众量产车。
但是市场反馈似乎并不友好。新车发布后,集度的潜在用户群里发生了激烈讨论。一些预订用户认为,集度的权益给得不够。多位潜在用户称,其他家都是五倍“膨胀金”,但集度是要像抽奖一样抽“膨胀金”,每个人膨胀倍数不一样,最高是5倍。一些用户觉得贵了,如果是5倍膨胀金,是2.5万,下来是37.48万,这个价格可以接受。仅仅3天,200人的群少了20人。
不过,在新车真正交付之前,这些都可以改进,毕竟定价是玄学,小鹏G9刚上市两天还降价了,占据先发优势的集度还有时间调整。
除去集度,最受关注的“造车后浪”便是小米。和华为、百度分别联手赛力斯、吉利加快推出新车进度不同的是,小米汽车目前并未选择与成熟的车企进行合作或者代工,而是选择自建工厂。这意味着更高的难度、更长的时间,以及需要更雄厚的资金储备。
“米粉”们期待小米可以造出年轻人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工程样车,这意味着整车开发已经进入了尾声,接下来是模拟样车试装和工程车测试。
小米汽车可能会在2023年6至7月份左右,正式获得造车资质。同时,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小米首款纯电动汽车将在 2024 年正式量产。
从2018年开始造车的恒大汽车,在在母公司恒大集团财务状况堪忧的情况下,终于今年7月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型恒驰5,虽然被外界诟病为车头像农用拖拉机,但10月底,缺钱的恒大在一片略显简陋的空地上交付了首批车100辆恒驰5。
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华为强强联手支持的阿维塔11已经迎来了第一批车主,10日内已经突破了5000辆。小牛创始人李一男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自游家汽车宣布,豪华中大型城市探索SUV自游家NV正式上市,虽然这款车备受吐槽,但其也将于2022年12月起陆续交付。
“造车后浪”们的杀手锏
“蔚小理”们即便每年都需要面对新的质疑,但也不妨碍他们在用户心目中建立了强大的心智——蔚来靠用户体验,小鹏靠智能化路线,理想则是“奶爸”用户们的首选。
不仅如此,今年跑通的哪吒现在是三四线城市用户的首选,问界则提前小米一步让智能座舱的理念深入人心。
“造车后浪”们靠什么吸引用户,成为了他们冲击现有格局的关键之一。
集度成立的第一天,夏一平就有了对首款车的大体判断。他希望这辆车具备很强大的自动驾驶能力、语音能力和智能化能力,“本质上就是一个机器人”。夏一平的期待是,2023年按时交付一台用户体验最好,兼具质量和成本优势,定义中国智能化最高水平的汽车机器人。
不过,目前来看,集度最新发布的探月限定版的早期用户们似乎并不满意。一位探月版早期预订用户称,他觉得没有800V超充和空气悬挂,39.98万的售价太高了。集度看中的智能化或者说智能驾驶在一些用户更像是期货。一些用户在探月版发布会后选择退订,他们心中的大多数目标价格是35万。
“探月版现在的价格跟配置,就是8295芯片和Apollo自动驾驶的赋能,虽然是首款搭载该芯片的车型,但是等到明年量产的时候,许多车可能都搭载了8295芯片,只有自动驾驶了”,一位探月目标用户称。
很明显,仅靠自动驾驶一项,很难让用户买单,集度还需要在硬件和设计上补课。
小米的杀手锏,起初是智能生活。
最初的发布会上,小米汽车的初心定位“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换句话说,小米造车不止是车,而是小米整体智能生态的一部分,是智能生活的关键场景和核心节点之一。
发布会上,雷军花了很大的精力介绍了小米智能家居在汽车座舱上的想象力,为此还搞了一台小米智能家居装配下的房车。
但两个月前的发布会,雷军多次提到了自动驾驶而不是智能生态。
和此前外界报道的小米造车进展不及预期不一样的是,雷军表示目前小米汽车的研发进展非常顺利,并且超出预期,雷军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小米自动驾驶也将采用全栈自研算法。
一位业内人士在雪球上分析称,华为已经把小米的智能座舱的概念打爆了,小米已经很难在华为鸿蒙智能座舱之外,讲更好的座舱故事了。
显然,自动驾驶并不是小米熟悉的,在国内,百度依然是自动驾驶中的翘楚。不过,一位业内人士称,现在很难判断小米还有多大空间,小米量产的时间晚了些,而且未来几年电池的价格很难说,但是忠诚的“米粉”,他们是最有潜力的购买用户。
“造车后浪”中的其他玩家,也在探寻差异化路径。
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本人热衷于越野车,旗下洛轲汽车首款汽车选择了与理想一样走增程式路线,且定位对标奔驰G系列越野车型,续航将突破1000公里,这是市场目前欠缺的品类空白,360曾经入股却又退出的哪吒,如今已经在三四线城市打下了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玩家越来越多,消费者们可以挑选的标的也越来越多,“货比三家”的情景下,任何单一的亮点可能都无法撬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们需要在自动驾驶表现优异的同时,一款车同时有其他亮点。
这是给“造车后浪”,甚至所有新能源汽车的考验。
造车新势力提速,窗口期缩短
2021年,特斯拉全年卖掉了93.6万辆车,中国贡献了一半,是“蔚小理”加起来的3倍还多;从数量方面而言,比亚迪还不足以和特斯拉抗衡;而哪吒和零跑还在探索模式,尚未进入主流视野。那时,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渗透率刚刚达到10%。
彼时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期,和当初雷军成立小米集团进军智能手机的情况如出一辙——智能手机的大幕刚刚拉开,渗透率也在10%上下,苹果率先推出了受用户欢迎的智能手机iPhone,但并未像现在一样一统江湖,而国内智能手机大部分是杂牌或山寨货,没有“机皇”。
集度、小米们等一众“造车后浪”恰好在这个时候入场,因为行业预测中,新能源汽车的年复合增速为34.2%,到2025年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
20%是一个关键点,或者说是引爆点。因为,一旦用户渗透率达到20%时,事半功倍,非常容易。这意味着到了2025年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会大幅度增加。
按照这个时间节点,“造车后浪”们刚好有4年的时间,实现从组团队、工程样车到量产交付的过程,这也符合汽车的生产规律,蔚来、小鹏、理想汽车,都是这样一个时间段完成了过度。
来看看“造车后浪”们计划的量产和交付速度。集度将于2023年Q3开始交付,石头科技首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下线并实现量产,小米汽车则计划2024年交付第一款车。
虽然“蔚小理”们今年很大可能未能突破年交付10万辆的大关,但比亚迪狂飙突进,前三季度已经交付了118万辆车,比蔚小理、哪吒、零跑、岚图、极狐等企业的总和还要多。明年,如果产能不拉胯,已经突破关键节点的新能源汽车们将会大幅吞噬燃油车的市场,而距离“造车后浪”们交车还有1年多的时间点。
一位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员工向Tech星球坦言,现在大家加入“造车后浪”都比较谨慎,即便是具备庞大忠臣用户的小米。理由是,这些企业大都没有造车经验,且出发的时间不早,市场给予的试错空间有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量产是前期几乎最大的门槛,只有过了量产才算是一家合格的车企。很少有人愿意去试错了。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0到5%,用了10年;从5%增至10%,用时仅为半年;而渗透率从10%到20%,也用了不到一年。未来可能会更快,留给“造车后浪”们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了。
但商业世界的魅力在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按照理论来展开的,即便窗口期越来越短,但总有意外的力量打破固有的格局。最早吃到螃蟹的人,可能不是吃到最多螃蟹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默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就会有机会。
2022-11-3 15:59:34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卬起頭丶嶶笑
关注
主题数45
2021行家说显示年:合易科技带你遇见技术未来
阅读 5210
市值蒸发超48928亿,2022年最倒霉的首富,玩脱了?
阅读 4759
国补退场,2000亿的算盘经
阅读 319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