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飞行汽车受热捧,是未来风口还是概念炒作?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飞行汽车受热捧,是未来风口还是概念炒作?
[ 复制链接 ]
冰川2017
2022-11-7 18:45:06
张乾/文
在人工智能与能源革新的双轮驱动下,车企之间的“内卷”之战不再局限于城市地面交通,“飞行汽车”作为汽车、航空、新能源三大领域的交点,吸引一众车企接连投身其中。
在小鹏汽车近日召开的“1024 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分享了自动驾驶的技术进展和细节,同时也透露了小鹏下一代飞行汽车的动态。
此前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X2已经在迪拜完成了海外公开试飞。而本次发布的最新构型是具备机臂折叠收纳系统的“双形态”飞行汽车,也就是说,其能在陆行和飞行模式中进行切换。为了方便驾驶,小鹏正尝试开发出一套可同时满足陆行和飞行需求的驾驶操控系统。
在小鹏之外,大众、吉利、广汽、奥迪等车企也对飞行汽车这一充满想象空间的赛道,展现出了热情。但飞行汽车是一种想象概念,还是能够商业化落地的未来?
车企争相涌入,而后兵分两路
纵观当前飞行汽车赛道的各类玩家,其中既包括通用、保时捷、大众、吉利、小鹏等汽车企业,也不乏谷歌、英特尔、波音等科技与航空领域的佼佼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或机构在研发飞行汽车产品,总计型号超过420种。
“飞行汽车”只是一个赛道统称,赛道之下另有路线分支。具体而言,一条路线直指真正意义上的“飞行汽车”,其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陆空一体设计“能跑也能飞”;另一条路线则是以垂直升降载人飞行器作为研发重心,产品为开拓更为轻量便捷的空中交通市场而存在。
在国内车企阵营中,吉利和小鹏汽车算得上飞行汽车领域的“领先者”。虽然二者涉足时间较早,但在路径选择上却截然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以吉利为代表的垂直起降飞行器队伍和以小鹏为代表的陆空两用飞行汽车队伍。
就吉利而言,早在2017年就已开始着手飞行汽车的布局。2021年6月,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太力飞车研发的TF-2A原型机迎来正式亮相,同时太力还宣布了该原型机即将问世的消息。据了解,TF-2A定位于城市空中出行领域的eVTOL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车,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这也意味着,吉利对于飞行汽车的研发,正沿着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路线向前推进。
同吉利TF-2A类似,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于今年7月发布的首款飞行汽车原型机V.MO,也属于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待其量产后,这款纯电动、全自主飞行的eVTOL载人飞行器最终将实现运载四名乘客及行李物品飞行长达200公里。
与吉利、大众等传统车企的进军路线不同,造车新势力小鹏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小鹏全新的飞行汽车被定义为可陆地行驶的汽车,同时也是安全的低空飞行器,拥有很低的上手难度。在飞行系统折叠收纳状态下,其与一辆普通汽车尺寸相当,可在正常路面行驶。
小鹏飞行汽车“陆空两用”的属性,在其被曝光的外观专利图中也能得到印证。从专利图中可以看出,小鹏飞行汽车不仅拥有机翼与螺旋桨,同时配备了可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轮系统,驾驶舱也与一般的乘用车相似。同时,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曾表示,小鹏飞行汽车90%的情况下是开车;10%的情况下是飞行,也就是说,虽然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定位“飞行汽车”,但主要使用场景还是在地面交通。
除此之外,广汽研究院在今年7月发布了关于飞行器结构设计责任工程师、飞行器起落架设计责任工程师、飞行器测控工程师等职位的招聘信息。尽管广汽方面并未对此进行回应,但从招兵买马的举动中不难看出,其有意向空中交通领域迈进。
万亿级蓝海市场,引发资本押注
在这场车企纷纷押注的竞逐赛中,飞行汽车所蕴藏的商业价值以及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所释放出的需求,催生出飞行汽车背后庞大的市场空间。
摩根士丹利在相关研究报告中称:“到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创造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最初会转化部分地面交通、飞机和公共交通的市场份额,而伴随技术发展最终会开启多个全新的商业领域,2040年可发展至1.5万亿美元市场。”其中,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低空交通市场。
国内方面,中国航空研究院也曾发布《电动飞行汽车发展白皮书》相关报告,报告指出,针对电动飞行汽车领域,我国应重点发展城市空运、轻型运动、通勤运输、干支线运输这4类电动飞车。
海内外市场的普遍看好在无形中提振着入局者的信心,大众汽车曾认为飞行汽车到2025年将成为一种常规的交通工具;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也表示电动汽车的未来,不限于道路上行驶的汽车。
作为一个正在等待开发的蓝海市场,飞行汽车强大的产业衍生性也燃起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据统计,截至2021年,整个行业融资在20亿美元左右。美国投资者网站也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已向百余家空中汽车初创公司投入了近百亿美元资金,包括无人机和电动飞行出租车。
去年10月19日,小鹏汽车旗下的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轻松完成5亿美元的a轮融资,创下亚洲飞行汽车领域的融资纪录,这一融资表现足以说明资本的信任与看好。
但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曾对业内媒体表示,飞行汽车还处在一个尴尬时期。无论是从相关配套政策,还是高昂的成本来看,飞行汽车都还在初级阶段,谈应用落地和商业化还为时尚早。
“上天”不易,大量难题待解
就目前看来,飞行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飞行汽车持续升温的同时也不乏质疑的声音,比如技术层面的分歧、政策法规的滞后以及难以保障的安全性,都被视作飞行汽车商业化道路上的阻力。毕竟对于各领域巨头而言,“把车造出来”倒不是什么难事,但如何合法合规且安全地“上天”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飞行汽车未来的应用场景来看,其主要用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所以传统滑跑起飞模式并不适用,垂直起降的功能已成为产品必需。而飞行汽车的电动电池需要克服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快速充电、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这些内在需求有时会相互矛盾。因此,如何在需求上找到平衡将成为飞行汽车电池技术所面临的考验之一。
电池的承重与续航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小鹏汽车旅航者X2为例,据官方介绍,该车可搭载2名乘客,最大载重200公斤,续航时间可达35分钟,最大飞行时速为130公里。也就是说,该车只能载客两人,每飞行超过半个小时,就需要着陆充电,即使全程最高速度行驶,也只能行驶70公里左右,相比汽车难免有“鸡肋”之嫌。
其次,安全性作为飞行汽车的核心问题,一直都是被广泛关注的焦点。空中交通和地面交通有着同样的事故风险,但相比地面交通,空中安全事故发生时,其隐藏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多。因此,未来对飞行汽车的控制与预警要求只会更为苛刻。在突发极端条件下,如何保证乘客的安全,是飞行汽车所面临的一大考验。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对小型无人机的态度都十分审慎,比如担心无人机在人口稠密的区域坠毁引发伤亡事故。而飞行汽车的安全标准更复杂,涉及的范围也更大,因此监管部门必须要有更谨慎的态度。
另外,在适航审定、运行管理、责任认定等方面,目前都没有相关的审理经验,也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事实上,目前多国对于飞行汽车的监管均均处在盲区之中,更别提相关法律条款的出台,行业标准的制定,利好政策的出台。
随着对飞行汽车陆空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得到推进,这不光需要由空管局对航线、行驶规则等细节做出完善,也需要交通部门对飞行汽车车辆安检、牌照发放、事故鉴定制定一个通用标准。整个过程需要不同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因此也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有业内专家提醒称,在现有技术下,汽车和飞机各有不同的操纵逻辑和系统。早期,飞行汽车的研发目标是既要在路上行驶,也要在天上飞行,但简单地将两种系统进行叠加,势必造成操纵设备过多,从而导致用户操作过于复杂。如今,飞行汽车更多地向载人飞行器发展,虽然空陆两用飞行汽车仍有不少企业在研发,但是实现难度相比单纯的飞行要大得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冰川2017
关注
主题数54
请问一下失效分析如何去判定它的失效点吗?
阅读 43966
103.8亿元项目定增获通过,TCL显示业务迎来新增长?
阅读 11463
rgb 5050灯珠参数(rgb0603七彩led)
阅读 785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