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清代广州: 好一座不夜城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清代广州: 好一座不夜城
[ 复制链接 ]
安全到达彼岸依
2022-9-19 16:50:40
自从顺治七年(1650)清军占领广州以后,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所有男人都被强制剃头,梳起了辫子,并废弃了传统宽袍大袖的汉服,改穿旗人的长袍马褂。这在很长时间内受到汉人的抗拒,为此丢掉脑袋的人,不知凡几。但在刀刃架颈的威逼下,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
开海贸易再次为广州带来了机遇。尽管朝市改,衣冠易,但人们对好日子的追求,始终不变。逃到乡下的工匠陆续返回城里了,打铁的炉火再次熊熊燃起;大沙头又泊满了从河源、新丰、龙门、惠州来的杉排;烧毁的房子重新建造起来;因垃圾淤塞和民众“压渠”而变得日益狭窄、污臭的濠渠,也得到了疏浚。行商坐贾把招牌擦亮,重新挂起,店铺一家家开张了。山陕、湖广、浙绍、徽州与金陵等地的商帮,云集在濠畔街,纷纷成立自己的会馆和银号。苏杭顾绣、绫罗绸缎、药材、皮草、绍酒、火腿,堆满了仓库,为十三行提供货源。《南海县志》写道:“归德门外濠畔街,富贵巨商列肆栉居,舟楫运货由西水关入,至临蒸桥络绎不绝。”这条在明代最繁华的街道,一天天再次繁华起来了。
濠畔街是观察广州的一个重要窗口。这里不仅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商帮,而且广东四邑(新会、台山、开平和恩平)商人也建立起他们的地盘,以经营酸枝、花梨、紫檀等高档广式家具为主。广式家具被称为“广州作”,与“苏州作”和“北京作”并列为三大作。著名店号英泰祥、德昌泰的红木家具,品种有罗汉床、贵妃床、八仙桌等,都被朝廷列为贡品,派有官员驻店督造。
四邑匠人不仅做家俬一流,造乐器也是一把好手。明末有一位黄姓艺人在濠畔街创办金声馆乐器作坊,因为产品质量好,名声鹊起,乐器作坊越开越多,到道光末年(1850),已有正声馆、悠扬阁、金城等八间名气最大的乐器作坊。广东音乐经典的乐器组合是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五架头”,而“省城豪畔街”“金声馆造”的二弦、秦琴、竹提琴,或高音三弦等乐器,都是乐师们的心水之选。民国初年,濠畔街又多了全声、德声、文声、扬高声等乐器作坊,在街口就能听见四邑人“死袋包”“弊家伙”的嘈嚷声。
濠畔街的西端是归德门,万历十年(1582),归德门曾毁于大火。康熙十一年(1672)重修。归德门外是小市街(今解放南路),同治年间(1862—1874),归德门设有小市、大市(今惠福西路)和归德门三个墟。每逢墟期,街上摆满一筐筐的海鲜、河鲜、蔬果、山货,叫卖声此起彼落,喧闹不息。
归德门
归德门内是归德门直街,因立有惠爱坊、忠贤坊、孝友坊和贞烈坊四座牌坊,故又称为四牌楼、忠贤坊、忠贤街等,以花市、鹑市和灯市最为出名,城里无人不知。花市是四季常设的,随着季节的更替,素馨、茉莉、水仙、百合、朱槿、九里香等鲜花,每天从河南、芳村运来,堆满城厢,争妍斗艳。有一首清代的竹枝词写道:
茉莉花宜衬晚妆,
沿江都是卖花郎。
花篮千样齐围住,
不买满船花也香。
喜欢玩鹌鹑的人,从早到晚,像苍蝇一样聚集在魁巷。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鹌鹑集市,不仅买卖鹌鹑,也是最有名的斗鹌鹑赌博场。赌徒之众多,足以把街道堵死。不少八旗子弟凭祖宗福荫,靠朝廷月钱过活,长年游手好闲,沉溺于斗鹌鹑、斗雀鸟的赌博中。同治朝的《番禺县志》描述:“午市巷满,至不可过车马。新鹑佳者值数金,其老鹑善斗者则恒值数百金,谓把而熟之也。斗场分栅,集者如市,一日间胜负计数千金。”
灯市不是常设的,每年只在元宵节前后最热闹。制作与销售各类花灯的,多为旗界居住的旗人。每逢过年、元宵,归德门灯市便人山人海,万灯放彩;沿街店铺几乎全是卖灯的,还有许多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灯的,整条街闪闪烁烁,如同银河一般。鱼灯以大良出品最佳,透明薄纱扎成红鱼、鲈鱼、狮子鱼、火鲤、石斑等形状,点亮后通体发光,五颜六色,栩栩如生。广州的大三星灯、和合二仙灯、百花莲藕灯、树头灯、小三星灯等,也是元宵节最受欢迎的花灯。
但凡逛过归德灯市的文人,没有哪个不讴吟歌诵一番。有一首竹枝词写道:“元宵箫鼓韵和谐,火树银花遍六街。更有鱼灯终夜出,官清民乐举头牌。”另一首竹枝词,透过描写一位少妇的心事,反映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节近元宵乐未休,买灯花到四牌楼。愿郎买得灯花后,照妾青春到白头。”两广总督阮元虽是封疆大员、著名学者,也不甘后人,留下了赞美归德门灯市的诗作:
海鳌云凤巧珑玲,
归德门前列彩屏,
市火蛮宾余物力,
丰年羊穗复仙灵。
(原注:前年火灾洋市甚损,今年复盛年谷亦丰)
月能彻夜春光满,
人似探花马未停。
见说瀛洲双客到,
书窗更有万灯青。
(原注:时状元林召棠、探花罗文俊皆归里)
“火灾洋市”指道光二年(1822)十三行那场大火灾。广州人疗伤能力之强,也令阮元深为惊叹,才两年时间,已繁荣如昔了。
火烧洋市
广州是一座不夜城。在清代的笔记中,有大量广州夜生活的记录。时人陈徽言《南越游记》对咸丰年间双门底举办酬神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入夜更华丽的景象:“雄镇街通衢建篾棚,棚高数丈,轩豁宏敞,涂以五色,皆花鸟人鱼之状。下复承以布幔,张灯施彩,中多琉璃洋物。市门各悬傀儡,造制奇巧,锦绣炫目。两旁栏内罗列名花珍果、珠玉古玩,错杂繁朊,靡不工致。间数武则有彩轩,中奏八音,歌声达旦,往来者流连观听。自藩署直至南门,灯火辉煌,金鼓喧震,男女耳目,势不暇给。凡三昼夜,复演剧以终其事,合计所费不下万金。
中秋佳节,八月十五、十六两晚,越秀山下歌声如沸,通宵达旦。客家人多居住在莲塘街、三眼井、十八九洞一带,月圆之夜,结伴登上越秀山,引吭高唱山歌。即使不登山的,也在家门口大展歌喉。客家人对山歌时,先由一人出面挑战:
你唱歌不似唱歌声,
好似田鸡蛤乸声,
不好被哥捉呀到,
菜刀斩来无放轻!
然后对方就出来应战。你唱一歌,他唱一歌,互相舌战,有时一人与一人战,有时一人与数人战,有时男人与女人战。往往由最初一个人出战,最后变成十几人对战。莲塘街一位街坊描述越秀山下对山歌的有趣场面:“有如两军对垒,互相增援,驳而胜者,昂首而歌;驳而败者,钦声而去。其有善歌者,虽数人合驳之,亦勿能屈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LED行业信息」
「车规AEC-Q102」
安全到达彼岸依
关注
主题数108
rgb灯珠(四脚rgb灯珠)_1
阅读 6303
午评:沪指跌0.39% 半导体板块再度爆发
阅读 4771
台积电:不排除在日本盖新厂
阅读 289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