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媒体:《我的县长父亲》获奖 公众评判请勿先入为主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媒体:《我的县长父亲》获奖 公众评判请勿先入为主
[ 复制链接 ]
湘军
2022-9-21 01:15:50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一份廉洁主题征文比赛获奖名单,一等奖获奖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引发争议。图/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公号
近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一份廉洁主题征文比赛获奖名单,名单中的一等奖获奖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此次评选的公正性,是不是因为作者父亲是县长,所以才获得了一等奖?但更多网友认为,这篇作品和电影情节不同,得奖实至名归,不应被嘲讽,也不该被删除。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9月19日,德州市文联工作人员回应称,德州作协属于民间组织,是社会团体,其表示该征文活动评选本身“肯定合规”。而该文作者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也表示,“文章内容绝对属实,没想到会获奖”。
此次围绕作协评选《我的县长父亲》为一等奖引发的风波,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质疑作协评选名单的公正、公平性,二是怀疑文学作品的水平高低以及作者的真实功底。
公众关注此类征文比赛获奖信息,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多数时候,舆论场上会有一种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观点博弈,一些看起来是对作家文学水平和文学才能的探讨,背后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平以及规则的追问。
比如,此次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我的县长父亲》,由于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某些电影桥段,进而导致公众会误以为是“我的xx父亲”等争议场景的再现。这其中,既夹杂着对于获奖作品含金量的拷问,也是对于获奖过程透明度的引申。
梳理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发现,所谓“我的县长父亲”并非在任县长,而是建国之初当地第一任县长,按这个时间推算,早已离休。在文章中,作者用详尽的笔触和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了自己父亲的人生经历,以及父辈年代对于整个家庭和工作的影响。虽然文章多援引父亲的笔记本内容,夹带着主观情感,但从文本表达和散文的文体要求来看,文笔确实足够详尽和动情。(文末附《我的县长父亲》)
现在来看,假设这篇文章更换为其他标题,可能并不会引发如此关注。同理,如果有人去了解或者深读过这位作者的文章,恐怕也不会盲目质疑。
▲《我的县长父亲》一文中的县长于志明。图/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公号
当下,舆论场上出现的一些质疑声、嘲讽声,有些本身就是偏向解读,即看到某个标题就断定这是一篇烂文章,看到某段话就断章取义,认为是粗制滥造,甚至有些带着先入为主的视角,以“资源论”“拼爹论”来质疑他人获奖的动机。
当然,对于一份获奖的文学作品和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章,公众当然有理由和权利质疑其获奖的合理性,但对于文学作品水平高低的评判,向来不应该以作者身份而预设立场。
即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解读,但评价的标准,仍应限于文学作品的范畴,而非主观或者情绪化批判。其中的逻辑在于,考量一名作者的文学功底,应该是“让作品来说话”,而不是用主观情绪去表达。
回到文学本身,从《我的县长父亲》获奖一事上来看,如果它满足当初作协规定的征文主题,契合相关要求,且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证明作者获奖是靠实力而不是其他因素,那么公众对它的质疑,就不应该单纯放在对于作者的身份和其父亲的官职上。
附:
撰稿/瑞西(职员)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车规AEC-Q102」
湘军
关注
主题数31
男子酒吧调戏隔桌女孩,男老板 2 次劝阻不成愤怒掀桌,警方回应:会去核实 ...
阅读 2979
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0.5GWh,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在磷酸铁锂领域“棋逢对 ...
阅读 2849
超特斯拉中国200%!比亚迪新能源车单月狂卖超21万辆
阅读 249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