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新能源车,寒意传递?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新能源车,寒意传递?
[ 复制链接 ]
礼记离
2022-12-7 18:35:48
新能源车过去两年的高光,逐渐暗淡,似乎寒意正传递给每个汽车人。
特斯拉
成为行业天花板、又不断突破天花板的特斯拉,股价从最高点起已经跌了55%。和所有美股科技公司一样,股价的上涨、下跌,都离不开美联储的放水、缩表、加息。而货币政策因素之外,倒也有特斯拉自己的原因。
交付量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环比下滑。7月份,特斯拉二季度生产报告显示,全球生产了25.8万辆车,同比增长25%,但环比下滑15%;交付了25.4万辆车,同比增长26.5%,环比下滑18%。
尽管在季报公布之前,市场便有分析师把交付量,从之前预期高高的31万下调到了27万,但很遗憾,还是miss、不及预期。以至于分析师都没办法说出那句“正如我们所预料”来路演。
不及预期倒也颇属无奈,供需两看:
供给方面,新工厂要爬坡,正如6月份马斯克接受采访时说“柏林和奥斯汀的工厂现在都是巨大的金钱熔炉,它们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那是金钱在燃烧的声音。”同时,疫情也造成了供应链的不稳定。
需求方面,有传闻说上海工厂因需求不及预期要减产,但很快被公司辟谣为不实。但新能源车补贴退出,倒是真真发生的。而单踏板模式带来的一些风险,也正被一些消费者重新评估。但特斯拉的品牌,依然是号召力。尤其当马斯克成为全球最大社交平台推特的大老板之后更如此。
马斯克在推特上的滔滔不绝,扩大了个人魅力的辐射圈,但也正让特斯拉的投资人出现担忧:
特斯拉股份卖卖卖、推特内部改改改,时间管理大师的精力真的够吗?
电动车特斯拉Tesla、社交平台推特Twitter、脑机接口Neuralink、星链Starlink、人形机器人Optimus、太阳能SolarCity、太空SpaceX、隧道BoringCompany、杂货店(手机、狗狗币、火焰枪)等。
妥妥一出“九子夺嫡”,而历史也告诉我们,这样子朝纲是会乱滴。尤其这新能源车,自己的战争还没结束呢。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业务要发展,马斯克得爱。
但要是以为特斯拉很惨了,那倒也不是。
新势力
美有特斯拉,中有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作为新势力代表,还是在美股和特斯拉一同“享过乐”的。但如今也一同“患难”中。
三大公司股价是最显著反馈。虽然小鹏汽车股价最近几乎翻倍,但依然只是最高点的20%。蔚来也差不多是最高点的20%,而理想因为之前涨幅小,所以回撤也小,是最高点的50%。
横亘在新势力面前的最大压力,依然是
销量、毛利率、亏损
。
小鹏在调整。36Kr一篇报道称,小鹏汽车在10月份左右多次召开管理层会议,对公司运营和产品策略等问题反思。甚至传言,在内部大会上,创始人何小鹏一度哽咽[1]。而触发点,则和G9有关。配置等因素不及消费者预期,引起不满。产品力失误,对于单品爆款策略而言,非常严重。
而8月、9月的交付量,也依然没有超过1万,并且出现环比下降。10月销量环比又减少了40%。2022年接近尾声,但销量KPI要完成,也几乎不现实了。
销量不够,那么盈利,也就很难实现了。再加上自动驾驶估值缩水、产品力溢价弱,执着于自动驾驶研发也让小鹏汽车压力加大。每卖一辆车亏6.8万元,小鹏2022年前三季度净亏损67亿元。
这个数字,能让理想汽车在第二季度亏十次。
2022年第二季度,理想净亏损6.4亿元,数字不多,毛利率也在22%左右,新势力中相对不错。因此,理想创始人李想也在微博上称,L9、L8两款产品同时交付的时刻,也是该和连续七年的亏损经营说再见了。
有“五百万内最好SUV”豪言在前,这个亏损结束的目标,似乎也显得平实不少。而要脱离亏损,除了控制成本之外,目前的1万销量,可能要翻倍才更有保障。但考虑到8月份销量还骤减、ONE还闹出了点风波等等因素,要盈利,产品力依然是考验。
对于盈利,蔚来也提出了目标。
走高端路线、重视用户服务的蔚来,车卖的数量在增加,但单季度亏损也增加了,今年第三季度一个季度就亏了41亿元。对于各种压力,蔚来创始人李斌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内部讲话上称,“没资格观望,更不会收缩”。坚持研发、坚持进入更多国家市场。
蔚来也表示计划自己做电池、芯片,希望在2024年实现盈利。确实,随着锂矿价格处于高位,汽车厂商抱怨钱被电池赚走了,电池老板抱怨被矿老板赚走了。既然这样,就自己做吧。而坚持一体化的比亚迪,也已经用单车盈利一万元,证明了这点。
讲真,特斯拉实现盈利也用了16年多,从时间上来看,新势力也不必在意。但,竞争过于激烈情况下,持续亏损,可能并不是好的信号、甚至会掉队。
对于经历过2018年“绝境”的蔚来而言,特别在意是否掉队的问题。在内部讲话中,李斌也反复提及,“(毛利不到25% 以上),到不了就没机会”,2024、2025年是电动车的决赛阶段,如果到了第二方阵,还想追上第一方阵,基本没有可能。[2]紧迫之情,溢于言表。
但要是以为新势力很惨了,那倒也不是。
第二方阵
第二方阵标准是什么、有哪些公司,可能每一家看法都不一样。就像俗话说,只要领域切得够细分、角度够新奇,每家公司都能成第一。
但如果以“是否享受过2020年股市高光时刻”为标准的话,零跑汽车,肯定是在第二方阵的。
零跑汽车成立时间并不算晚,2015年底,和新势力也基本算得上前后脚。但市场声势就相对小不少。
零跑销量还行。试错车型S01折腾了四年左右,随后面向A00级轿车的T03获得市场认可,8万元左右的售价,确实抢了不少市场。C系列也可圈可点。价格策略,让零跑在2022年前11个月收获了10万销量。
公司产品宣传是“50万级的期待,不到20万就能实现”,和500万SUV的初衷一样,都很好。消费者很受用,但公司股东压力就大了。这个价格,产品毛利率就不乐观了,2021年为-44%,今年依然在-9%左右。
毛利率让上市的零跑也压力很大。零跑汽车有9轮融资,最大一笔25亿元,和蔚小理比也不算大。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终于在港交所上市,而上市当天就大跌了35%。9个交易日后,股价腰斩。
对于上市时间,公司创始人朱江明坦言,“确实不是很好的时间段,处在下行通道。但我们选择上市,主要原因是不在乎当下的时间段,更关心尽快拿到我们的市场份额”[3]。
大白话说,要竞争,需要钱、必须得赶快上市。毕竟,银行、信托不敢接的资产,股民敢。
零跑汽车这句话很真诚。虽然上市后破发了,但境遇还是比上不去的威马强。
同样成立于2015年的威马汽车,在2019年的时候,销量仅次于蔚来,而且连续融资也在300亿元左右,有钱有产品,理应也是新势力中的一元大将。以至于创始人沈晖曾隔空向王兴发出赌约,如果威马挺进新势力前三,希望王兴亲自送一份外卖上门。意气风发可见一斑。
在随后的发展中,工厂投入过高也好、智能化跟不上节奏也罢、以及和吉利的诉讼纠纷等等,总之,呈现在面前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威马销量仅3万辆。资金流也已经很紧缺了。
2020年威马谋划科创板上市未果,2022年12月,又有传闻,威马借壳“Apollo出行”实现港股上市。公司未置可否。但对于威马发展而言,上市真的很重要。或者说,钱真的很重要。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招呼都不会打一声。而当第二方阵要抛弃你的时候,也并不会考虑当时是否含着“金汤匙”。
但要是以为第二方阵很惨了,那倒也不是。
挤上牌桌
希望挤上牌桌的玩家,可太多了。
有成功的,比如哪吒汽车,依托B端网约车和G端,2022年前11个月也销售了14.4万辆,在国内销量第二。
也有别说上市、销售了,连想造车都困难的。比如李一男的自游家。李一男的小牛电动,在两轮电动车领域战果颇丰。于是,天才少年也把目光瞄向了四轮,成立了牛创公司(火星石科技)。2022年10月,自游家NV车型发布,2万的意向金订单,也在车圈引起不小的反响。
自游家的代工厂是大乘汽车常州工厂,而大乘汽车的工厂等,则是众泰汽车的“家底”。联想到众泰汽车之前的高仿车型、以及上市公司刚刚从ST摘帽,因此,便有人称,这是“寨中寨”,品控方面需要格外谨慎。
结果,两个月不到,别说品控了,现在连造出来,都成问题了。
问题卡在生产资质上。我国对于汽车生产是需要资质审批的,新玩家可以通过收购资质公司获得生产许可,比如理想汽车花费6.5亿元收购了力帆汽车生产资质;也可以让有资质的工厂代工,但后者需要在车尾部明确代工厂,就像蔚来的江淮汽车标识一样。
不过,代工生产的资质审核标准,在2022年初也发生了变化。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委托企业,比之前规定更严格,也要求具备新能源相关生产资质。也就是说,新玩家没办法再采用蔚来、江淮的合作模式。
通知的本意是减少产能浪费、督促企业合理规划,也提出了兼并重组的思路。通知的发布也在自游家发布之前,不是突然来袭。但确实为代工带来了更严的标准,比如借马甲的形式,实质上就不允许了。这就要求李一男对于和大乘汽车的合作,需要考虑更长远、更坚定。
再考虑到大乘汽车自身的债务问题,品控、资质、品牌等等交织在一起时,确实容易“快刀斩乱麻、不合作拉倒”,倒在量产的门口。也就有了自游家“倒闭”的传闻和辟谣。而资质问题,也衍生出小米造车被指导的传闻。
而提到倒在量产门口,则不得不提恒大汽车了。本身跨界就是高难度,更不提地产业务也已经困难重重。
但就像2017年的王首富,当时的被动滑铁卢,事后看,反而成了明知之举。现在的果断止损,也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毕竟,如果2024、2025是决赛阶段的话,没有品牌、号召力的公司,现在才起步,投入的钱、时间,也就是个太子陪跑。
更别提,除了新势力、二方阵之外,比亚迪是一个卷了二十多年的,销量、毛利率都领先的,被巴菲特开过光的当打品牌。还有苹果、华为、小米,这些证明过品牌力的企业,也在下场。
但要是以为挤牌桌的很惨了,那倒也不是。
至暗时刻
大家都来挤牌桌,毫无疑问是看到了行业发展空间。
从2020年起,三年时间,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30%,比规划提早了两年多。而在10-20万元以内的市场上,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9%。这都是未来行业增长空间。以及,还有智能化的想象场景。
虽然野蛮生长的阶段过去了,每个玩家都各有寒意:特斯拉需要马斯克多分点爱,以保持领先力;新势力需要产品力和销量,实现盈利;第二方阵需要赶紧拿钱,保证不掉队。
但从发展空间等角度来看,新能源车,依然比许多行业、领域要好得多,有不少亮点。比如小鹏的G10,让市场又充满期待;零跑的毛利率也在改善;蔚来在拓展欧洲市场;锂矿也在降价,毛利率会改善。
不过,另一个方面,面对激烈竞争,肯定有人会掉队。电动车的创始人、企业家们确实要少点大棋、少点自负、更加审慎,尽力来平衡多方需求:
投资人需要股价大涨有回报、政府需要产业发展有动能、消费者需要物美价廉少花钱、员工需要公司稳定有奔头,公司需要有钱有利润持续走。
风没了,没有翅膀的会掉;潮退了,裸泳的会丢人;冬天来了,衣衫单薄的会冷。人人都在牌桌赢,那倒也不现实。
今年时常会听到一个词“至暗时刻”。很多人用来形容环境,但其实并不完全,其实更多的是描述内在。
就像《至暗时刻》电影里的丘吉尔,虽然纳粹的进攻很猛烈很压迫,但国王的不信任、民众缺少信心和准备,甚至自己也有动摇,这才是至暗,是丘吉尔需要勇气来振奋的。
所以,保持信心、耐心、初心、定力,依然是汽车人需要的。汽车行业如此,许多行业也都如此。历史的光影里有不少这样的时刻,而后都是黎明、晨光、朝阳。
参考资料
[1]小鹏汽车内部架构大调整,周姝祺,界面新闻
[2]晚点独家丨李斌内部讲话:蔚来没资格观望,更不会收缩,窦亚娟张家豪,晚点LatePost
[3]零跑敲钟首日破发,道哥说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礼记离
关注
主题数46
特斯拉失控致 2 死 3 伤,家属称刹车踩不下去,特斯拉回应 ...
阅读 2817
贝尼特斯:只要梅西愿意 他能踢场上所有的位置
阅读 2284
降价后的特斯拉,被中国人买爆了?
阅读 222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