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特斯拉的“降价术”还能管多久?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特斯拉的“降价术”还能管多久?
[ 复制链接 ]
aygx
2022-12-13 16:24:53
出品 | 何玺 排版 | 叶媛
特斯拉又降价了,此事理所当然上了众多媒体的标题。
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特斯拉的再度降价在汽车产业和消费者群体中,所引发的关注度却远不如预期。如今的特斯拉,似乎已经失去了数年前那种“宇宙中心”的品牌地位。
01
特斯拉再度祭出“降价术”
12月6日,特斯拉用一纸新的“配置方案”,开启了短期内的又一轮降价攻势。这份方案的大部分内容,针对的是近期交付Model Y后轮驱动版本的各项配置和服务,向用户确认将无差别提供诸如纯黑车漆、双子星轮毂、车载娱乐服务包等。但其中一项关于“其他激励”的规定,却成为媒体标题中的“亮点”。该项规定指明,车主凡是能够在12月7日-12月31日期间购买该版本现车并完成交付,就能得到额外得6000元降价优惠。
事实上这已经是特斯拉在一个季度内,推出的第二轮降价举措了。不久前的10月24日,特斯拉久在官网发布了一份调价声明,表示从即日起对中国大陆地区在售的Model 3、Model Y等车型进行售价调整。其中Model Y后驱版本的售价第一次被降到30万元以内,从而落入能够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30万元价格门槛”以内,只要在2022年内提车,价格上还能再享受1.11万元补贴优惠。这就让特斯拉整条产品线的售价,普遍出现了1.4-3.7万元不等的下调,其力度已经让行业惊呼。没想到仅仅一个多月后,特斯拉的降价攻势再度袭来,令汽车圈开始产生疑惑,多年来一直以高端品牌形象+高价格著称的特斯拉,从此也要步入“凡间”,不得不祭出如手机和一般3C消费品市场常见的降价战术了?
这种疑惑在很多行业人士中引起了共鸣。近年来,随着国产新能源产业的集体崛起,特斯拉其实已经失去了几年前那种品牌号召力,其产品也很难再单纯依靠品牌力获取高额溢价。这几年间,国产厂商阵营由比亚迪领衔,不断缩窄产销量与特斯拉的差距,甚至在2022年内实现了月销量超20万辆,从特斯拉手中夺回了半年“销冠”。与比亚迪一样,众多国产品牌也在强势崛起。这其中,既有新能源车型月销量已经稳定在2万多、甚至3万辆以上水平的吉利、长城等传统厂商,也有包括“蔚小理”、哪吒、问界、零跑在内的,一系列月销量持续超万辆的新势力厂商。它们的强力争夺,让特斯拉的市场危机感日渐凸显。
除了市场竞争加剧外,特斯拉自身在安全性等关键质量问题上,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早在几年前,关于特斯拉紧急制动、安全操控等环节上存在隐患的传言,就已经在行业和消费者群体中引起注意,今年以来,这方面的传言非但没有消失,甚至还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向。例如,12月8日就有自称为特斯拉前员工的网友,实名举报特斯拉Model Y存在安全问题。他声称,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在国产Model Y在生产过程中,对某项与安全性相关的重要工艺规格,进行了“降低”。他还称在等待“管理部门”对该举报的“调查回复”。目前,此事在舆论上引起的关注,甚至还超过了前述的“降价”。
从各方面情况看,特斯拉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来自于方方面面,其多年塑造的新能源“宇宙中心”品牌地位,早已不再稳固。在这个背景下,马斯克近期连续祭出的“降价术”,非但不能被视作攻略市场的主动手段,反而有着浓厚的退守和自保色彩。
02
特斯拉降价,传统厂商最受伤
事实上从整个汽车产业角度来看,在集体崛起的国产新能源品牌面前,感受到巨大压力的远不止特斯拉一家。甚至连包括BBA在内的传统知名厂商们,也不得不陷入了降价竞争的“内卷”中。这一点,从近期BBA大品牌奥迪的“我家也有”风波中就可见一斑,为了与日益火爆的国产新能源品牌争夺客户,国内某奥迪经销商无奈挂出了“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的横幅,瞬间在网上被广为转发,成为汽车圈里近期最知名的“梗”之一。奥迪的无奈,实际上反映了整个传统品牌阵营的共同境况。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在9、10月份已连续超过30%,说明当前市场上每卖出3辆左右的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型。传统燃油车型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大量蚕食。而长期依靠燃油技术路径取得优势地位的BBA等大品牌,自然无一例外遇到了瓶颈。
在此大背景下,奥迪当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近期其他几个传统大品牌,也在国产厂商压力面前,被迫跟随特斯拉打出了降价的旗号,试图摆脱下滑趋势。例如,奔驰就于11月15日晚官宣对旗下的EQ系列车型进行调价,其中,EQS最高降价甚至达到约23万元之巨!可见其背负的压力之大。总的来看,在新能源当道、燃油车型持续萎缩的趋势之下,宝马、奥迪、奔驰都在试图推出新能源车型,试图与比亚迪、蔚小理、问界AITO等国产品牌争夺份额。然而在起步迟缓、技术积累不够等因素制约下,业绩都不甚理想。例如,目前奔驰在售的6款纯电车型(包括EQA、EQB、EQC、EQE、EQS、EQS AMG)上险量总和仅为12750辆,甚至都不如比亚迪一款热销车型的月度销售量。而宝马旗下的新能源车型,今年单月平均上险量不足3000辆,被国内大多数新能源品牌远远抛在身后。
在传统厂商普遍面临危机的态势下,最受伤的其实是日系车厂商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系品牌就凭借自身优越的性价比,在石油危机背景下依托更经济的燃油车型,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并获得大片市场份额。然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能源车型,却在性价比这个关键要素上,比日系的燃油车更优越,从而得以反过来不断蚕食日系品牌的市场空间,并不断壮大。可是在长达近10年时间里,日系品牌们似乎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危机,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动作相当迟缓。包括本田、丰田、日产在内的三大品牌,直到一年前才开始加大新能源投入。但在比亚迪、蔚小理等新势力提早布局的巨大优势面前,竞争力严重不足,销量增长乏力。
在新能源领域的落后,让日系车面临着品牌力、渠道营销力的全面受挫。在此影响下,日本八大车企在2022上半年,产量已经同比去年下滑了6%。具体数据显示,上半年日本汽车三巨头丰田、日产、本田均遭遇到产量、销量的双双下降。其中日产与本田产量分别下降了14.4%与10.2%,销量则下降了23.9%及19.5%,另一厂商马自达的产量更是下降了18.3%。三大厂“本体”受到的挫折,也传递到了各自在华的合资品牌身上。在今年最关键的9月份“金九”期间,三大厂之一本田不但“本体”品牌在国内市场销售量同比下滑16.8%,而且旗下合资品牌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月销量分别也出现了环比-11.3%、甚至-40.8%的大幅下降。而另一大厂日产旗下的合资品牌东风日产,则遭遇到9月销量同比下滑5%,以及1-9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5%的重大瓶颈。总体颓势之下,日系车终端大降价、日系品牌二手车价格“大崩盘”的现象已经渐成趋势。显然,特斯拉近期的连续降价并非单独事件,而是整个汽车产业,在国产新能源阵营强大竞争力面前,普遍受挫而不得不陷入到“内卷”的表现。
03
特斯拉的市场策略在中国面临失效
回顾近期国内汽车市场的总体情况,在10月份特斯拉拿出全系产品普降1.4-3.7万元的降价措施时,行业不少分析曾经认为国内厂商会被“带节奏”,全面陷入价格战。然而事实表明,特斯拉不论是10月份还是12月初的降价,都没有能够起到预想中的带动作用,反而凸显了特斯拉自身的困境,就在特斯拉上次大降价后不久,国产阵营领头羊比亚迪非但没有跟风降价,反而率先宣布涨价。其中对旗下王朝、海洋车系,以及腾势品牌车型进行价格调整,涨价幅度为2000-6000元。紧随其后,广汽埃安、 东风 EV新能源等国产品牌也同样进行了涨价“逆操作”。其中,广汽埃安在11月30日官宣,对旗下相关车型进行3000元-8000元不等的价格上调。而东风 EV的价格上调幅度为 7000 元-9000 元不等。
这个情况,让特斯拉方面显然有些料想不及。在以往,特斯拉长期保持着对新能源市场不容置疑的影响力,它在价格、市场政策上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导致国内厂商的群体跟风。可这次,尽管特斯拉的“降价术”被一次又一次祭出来,国内市场却呈现出明显的“带不动”状况。显然,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市场驱动力已经大不如前。对此,就连马斯克这位在工作风格上,向来以极度自信、甚至有些自负著称的风云人物,也开始显露出一些不自信甚至慌乱迹象,他不但宣布近期可能要进行多达1万人规模的裁员,而且还传闻为了重整旗鼓,正在悄然物色新的CEO人选,希望找到一位在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诸方面都能发挥扭转乾坤作用的继任者,以改变颓势、将特斯拉带回到数年前那种勃勃生机的状况。
一切迹象都表明,特斯拉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审视、甚至对价格、市场策略做出认真的改变了。回顾特斯拉十年前刚刚打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其品牌形象在马斯克本人诸如太空火箭、智能科技领路人等光环的笼罩下,被消费者群体普遍视作黑科技体验、以及高大上形象的载体,甚至成为社会圈层的标志物。在这样的品牌力和产品力支撑下,特斯拉各车型都得到品牌溢价的加持,不愁卖、不降价。然而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集体崛起,这种品牌溢价现象正在被逐步削弱。
从比亚迪的唐、秦,到小鹏的G9,从理想的ONE和L9,到华为的问界M7,百花齐放的畅销车型,只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庞大实力的冰山一角,在水面下真正发挥着重心作用的,是已经悄然成型、效率更高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至今,它已经覆盖了从动力电池到电机、电控,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的全产业链。这其中,既有装机量超全球3分之1的动力电池企业,也有与美国巨头共同统治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排行榜的智能科技企业。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威马汽车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与特斯拉相比技术水平好不逊色甚至有过之;在动力电池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独步全球。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能源技术革命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完备产业链的支撑下,已经具有强大的自我进化驱动力,竞争力日益强大。
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国内品牌厂商们,早已无惧特斯拉降价,甚至还有涨价的底气。所以,特斯拉祭出的“降价术”,即便能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长期而言也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很难实现销售业绩的反超,其运营路线已面临失效的危机。
特斯拉,是该做出真正的改变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城外6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国车好得很,谁去买外货。
2022-12-13 17:25:20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aygx
关注
主题数120
台湾将失去台积电?
阅读 3522
外交部驳斥“BBC记者在上海被殴打”,赵立坚三连反问英方 ...
阅读 3394
美国最好卖的十款电动车:前三名都是特斯拉,日产聆风挤进前十 ...
阅读 3130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