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威马,传统造车败北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威马,传统造车败北
[ 复制链接 ]
朋友一起走
2022-12-16 07:39:35
威马掉队,全员降薪。
来源|AI蓝媒汇
ID:lanmeih001
作者|黑羊
编辑|魏晓
威马传出借壳上港股的转天,刘红光(化名)找到我,他说:威马要上市了。
我们决定聊一聊他眼中的威马——一位基层员工眼中,观察到的问题可能更具体,比如:我们相比蔚小理,可能在产品的一些定义规划这方面有一些偏差。
从威马的这些年运营的轨迹看来,这真是一家大起大落的企业——创始人沈晖来自吉利,曾帮助其收购沃尔沃并精通供应链管理,而其他高管不是来自吉利集团,就是出自著名造车大厂,整个团队在当年亮相之时,属于豪华到闪闪放光。
早期的威马融资能力也强,截至2022年3月,威马汽车共进行了A至D轮12次融资,累计募资超350亿元人民币。背后的资本名单尽是百度、腾讯、红杉中国等大佬机构。
而如此加持光环的团队和资金,从2019年在造车新势力销售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到如今辗转自救,仅仅用了八年时间——根据招股书数据,威马过去三年分别净亏损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三年合计亏损136亿。
而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威马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共只有36.78亿,资金压力是二线新势力中最大的一家。
一边中国新能源造车的各种“势力”打的酣畅淋漓,另一边,随着沈晖一封降薪“全员信”,威马的窘境被活脱脱的展现给市场——传统车企出来的精英是否能摆弄好新能源车,对于这样的问题,创始人沈晖和威马都必须好好回答。
一张“早有预料”的全员信
今年11月底,居家上班的刘红光看到威马创始人沈晖那封全员信的时候,已经觉得“没大所谓了”。
用他的话说,“传闻这么久,石头总算落地了。”
在此之前,关于威马汽车的经营状况和人事问题,刘红光的上级和HR都找他谈过。“内容无非就是信中说的,比较困难。” 况且销售数据也能证实“威马确实出了问题”:今年10月,威马汽车仅销售了1117辆汽车。
`
一切来得并不突然,刘红光是有心理预期的——像许多人一样,理解,但非常失望。
虽然没有离职,但他的薪水降了30%,全员信中说,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 50% 基本工资。
即便“不太值”,刘红光还是选择暂时留下来,整个2022年,他都看着威马在动荡中度过。
造成动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钱——裁员。
一开始,刘红光看着用工合同到期的同事,被要求不再续签合同;到了十月初,公司又下发了一份文件,让员工主动报名离职,并给予N+1的补偿金。
“报名是自愿的,但不报名的话,你要么自己走,但以后可能拿不到N+1补偿,要么就是接受降薪。” 刘红光说。
但在威马的内部,报名走人的员工并不多。刘红光观察到,威马降薪的消息出来后,很多车企开始故意打压薪酬价格,这导致想离开威马的员工在新岗位上拿不到原来标准的薪资,索性在观望中等到年后再做选择。
“离职高峰期应该是到明年4月份之前。”他判断。
虽然没有大规模离职,但毕竟降薪影响了士气。一段时间里,威马在职的员工都开始为自己的退路做准备,脉脉上,收留辞职威马员工的消息不在少数,而有的人已经开始在招聘网站上刷职位。
到了12月,市场有传闻称,命悬一线的威马,透露出一丝活力——或借壳一家叫Apollo出行的公司在港股上市。
消息被曝出那天,刘红光也是从媒体报道中得知的。他依旧很平静,一方面他觉得威马这回可能真的要上市,另一方面,失去的信心可能不是上市融钱能解决的。
没有全员持股,也没有薪资涨幅
关于眼下发生的问题,刘红光一半归结于威马,“它太传统了”;另一半则恼怒于自己:“找工作的眼光还是太浅。”
他入职那年,李想在互联网上跟一群增程式反对者激烈的辩论,李斌一边秀蔚来的蓝图,一边找广汽谈合作,新势力们还在PPT造车的时候,威马的EX5已经亮相了。
刘红光当时看不懂新势力们成天不造车瞎嚷嚷的套路,也沉浸在威马团队的实力中——毕竟威马有资源,有销售体系、有自己的生产线,也有钱。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截至2022年3月,威马汽车共进行了A至D轮12次融资,累计募资超350亿元人民币。背后的资本极为豪华,比如百度、腾讯、红杉中国等机构。
况且2019年,EX5卖爆了,威马在当年以1.69万辆新能源车的年度销量,位列当时造车新势力排行榜第二。
刘红光形容那时候,信心充满了整个团队,毕竟是赢在了起跑线,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但新能源造车行业呆久了,同行之间难免有对比,私下的沟通中刘红光疑惑那些“不务正业”的造车新势力员工,薪水要高出一截——自2018年入职,刘红光的基本工资就再也没涨过,即便EX5销售暴增那会儿,他也是只多拿了些绩效奖。
“威马的薪酬是14薪,只有绩效奖会跟着业绩浮动,这样的待遇其实大多出现在传统企业。”他说。
让刘红光感到失望的,还有威马折腾不止的上市计划,一直处于胎死腹中的状态。威马最早在2020年9月就开始筹备上市,然而从“科创板汽车第一股”融资500亿元,到今年冲刺港股失败,希望总是有,但也总是破灭。
作为员工,他认为如果公司上市,至少会分得一些股票,这种期盼当然是有迹可循,甚至是不少新能源造车上市企业的通行做法。
比如,理想汽车在2019和2020年分别批准了两期股权激励计划;比亚迪也在2002年4月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而蔚来在传说中,普通员工都配有2000股票。
“但威马没有全员持股,只有总监以上人员才有资格。” 刘红光说。
工资浮动不大,上市持股这件事也好像和他没关系,“上市只会对企业好,员工该啥样啥样,同时他觉得,即便成功上市得救,威马的前途也堪忧。“威马还是太传统了,很难转型。”
转型是一场刮骨疗伤
2019年,EX5成为爆款之后,转年,威马掉队了。
2020年,威马销量为2.25万辆,在造车新势力榜上,从第二掉到第四位。这之后,威马就再没冲到过前三。
信心像水一样流失,威马内部也在寻求改变,刘红光注意到,负责销售的联合创始人陆斌离职了。
在加入威马之前,陆斌曾先后担任上汽雪佛兰品牌区域事业部总经理、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刘红光细数这些简历说:“陆斌帮助威马建立了线下销售体系,但是这种销售方式传统车企的基因太多了,他走的时候,我们认为销售体系上会有改观,但并没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共有621家合作伙伴门店,但仅一年后,就关了四分之一。AI蓝媒汇在本月初曾致电上海一家威马汽车经销商,工作人员表示:汽车不好卖,上海的威马店关了一半。
但陆斌离开,威马并未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
这让基层员工的信心继续随着销量一同下滑——在2021年,威马面临的形势更加尴尬,当年销销售量4.42万辆,排在小鹏、蔚来、理想、哪吒之后,位列第五。
而同年,小鹏交付9.82万辆,蔚来交付9.14万辆,理想交付9.05万辆。
刘红光感受到寒意,是基层员工的不满。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在谈论“蔚小理”的互联网销售思路,以及创始人们如何用社交平台发声吸引眼球——仅这一点上,威马几乎没有声音。
从那时开始,他重新审视过去“看不起”的造车新势力:“理想·的产品定位很精准,所以他也卖得好,而新势力们整体的互联网销售体系,威马没有学,也学不来。”
刘红光似乎很清楚威马的症结,但他的表达很平静:“领导们是否清楚我不知道,架构这块其实作为普通员工来讲,很难去提一些建议。”
他甚至指出,威马的产品力以及产品规划的问题,“我们前三款车都是SUV,其实不管是小鹏还是蔚来,基本上在SUV出来之后都马上要规划轿车。”
但唯独面对威马未来转型的问题时,他有些激动。
“想转型挺难的,为什么?因为现在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高管的背景(太传统)。想转的话,必须刮骨疗伤,就像小鹏、理想一样,有部分高管就得走,所以转型你首先是从组织架构上转,如果还是这些人,意味着就转不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朋友一起走
关注
主题数105
基于NCL35076高能效、高可靠性的可调光LED照明降压方案
阅读 7813
华为的汽车“魔法”,还能持续多久?
阅读 3009
百亿资金输血,上市公司成鲁伟鼎私产的钱袋子:造车梦还有人继承吗?|清流 ...
阅读 2865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