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汽车界“BAT”逐渐成型,华为逐鹿中国车市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汽车界“BAT”逐渐成型,华为逐鹿中国车市
[ 复制链接 ]
二只怜雪
2022-12-29 09:23:24
当丰田章男依然坚称不喜欢纯电动汽车之时,智能电动汽车的浪潮已经开始冲击过于守旧的汽车帝国的城墙,传统燃油车过往百年所构筑的壁垒正在被摧毁。消费者期待着全新汽车形态的出现和出行方式的变革,市场则在观察着产业价值链的重构。
近十年来,汽车行业的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不缺少新的玩家加入,既有从“鲶鱼”逐渐成长为“鲨鱼”的特斯拉,也有蔚小理等一批造车新势力开始突围而出。与此同时,谷歌、苹果、华为、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也跨界而来,从各自擅长的维度进入到智能电动汽车的战场。
如今,炒作许久的苹果汽车依旧云遮雾绕,官宣造车的小米汽车则尚未面世,反而是“不造车”的华为领先一步,其深度赋能的AITO品牌,一年推出三款新车,2022年前11个月交付超6.6万辆,创下新品牌首年交付纪录,已经初步站稳高端新能源市场。
“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我们可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你们要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这就是和小公司创新不一样的地方。”
华为CEO任正非早在2013年的内部讲话中就提出,勇于打破目前既得优势,开放式追赶时代潮流的华为人完全有可能追上特斯拉。
不过,华为将这一套打法率先用在了手机领域,并创造了商业成功。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华为成为苹果唯一的竞争玩家。今年,华为Mate50在“半血”状态下创造热销,与苹果14热度比肩。有理由相信,华为在汽车领域同样具备追赶特斯拉这一现阶段标杆的潜力与实力,AITO问界的热销开了一个好头,华为智选车已露出了锋芒。
颠覆传统,汽车产业诞生“BAT”
在互联网领域,百度、阿里、腾讯引领了一个时代,这三家科技公司分别是在中国的搜索、电商、游戏和社交领域的弄潮儿,“BAT”的简称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是认可它们商业地位的最好注脚。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领域同样需要标杆企业来引领潮流。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不易,曾经引以为傲的内燃机技术反而成为转型创新的沉重包袱,他们不会主动革自己的命,需要新入局的玩家做先锋。而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无论是销量、市值还是产业影响力,都还称不上是这一波产业变革的引领者。不过汽车领域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巨头确已初现雏形——特斯拉(Tesla)、比亚迪(BYD)和AITO,巧合的是,三者的首字母缩写依然可以写做“BAT”。
业内有一句话,电动汽车不是特斯拉发明的,但马斯克带领它加速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而比亚迪则依靠在汽车制造、电池甚至是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积累不断刷新销量记录,甚至反超特斯拉,让市场见证了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
前两家“BT”是目前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毫无疑问的王者,月销在万辆徘徊的AITO凭什么和他们并肩?
华为的全价值链赋能是关键。华为从HUAWEI DriveONE智能电动技术,到车机天花板鸿蒙座舱,再到华为高端产品运营和用户需求把握能力,都赋予了AITO像其他华为产品一样的极致体验。
AITO有足够的底气与实力比肩特斯拉和比亚迪,成为汽车产业新的“BAT”,引领智能电动汽车的新时代。
破而后立,描绘汽车产业新蓝图
到了智能电动时代,汽车产业开始变得越来越开放,跨界整合成为新常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院副院长战静静表示,过去传统的汽车行业是相对封闭的,如今产业分工正从链式的供应链条转变为网状的产业生态。
AITO采用的华为智选模式确实打破了一些传统车企的造车思维,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进行产品的功能定义、ID设计、软硬件开发、销售渠道、品牌营销等全价值链的打造。华为发挥自身在软硬件开发、用户需求把握及产品定义等方面的优势,赛力斯则发挥智能制造的实力,在智能汽车这个赛道上共同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
在渠道方面,车企、4S店和用户三者的关系也在重构:4S店的展示、销售功能和交付、售后功能逐渐被分割。展示和销售主要依靠全新的线下汽车体验店,车企们已纷纷在各大商场跑马圈地,而交付和售后服务则是另起炉灶。
相较而言,车企一家家开设商场店,投入大、进度慢,而5万多家华为线下手机门店是现成的,成本低、速度快且自带进店的客流量,可以快速触达用户,这也是AITO迅速实现销量爆发的原因之一。据了解,目前开通AITO车辆展示和销售业务的线下门店仅1000多家,华为还有更多的流量可以释放给现在以及未来的车企合作伙伴。
相较于车企自己闷头研究或者只是在外部寻求方案,华为智选模式能取双方所长,未来由华为的软件人才和车企的硬件人才共同研发,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来服务用户,为深入挖掘软件价值打好基础,进而推动全新汽车产业生态的加速建立。
Beyond the car,备战垂涎万物互联
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生态还在探索和培育中,但目前或许可以先简单划分出三个生态圈,“in the car”即在车内,智能座舱就是其中的代表;“around the car”即在车周围,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产业;“ beyond the car”即在车之外,既有健康、教育等跨领域的合作,更具备想象空间的是打通其他智能硬件,智能设备之间做到互联互通、智慧协同。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2022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直言:
“未来智能座舱分为两种,一种是鸿蒙座舱,另一种是others。”
华为在立项研发鸿蒙操作系统的时候,就是针对万物互联打造的操作系统。如今,搭载HarmonyOS的设备数量已达3.2亿台,涵盖大屏、平板、手机、手表、音箱以及汽车等等。
在鸿蒙操作系统基础上,华为聚焦出行场景,从用户需求出发重新定义智能座舱,包括继承华为手机的UX设计、鸿蒙系统丰富的应用生态和华为产品跨设备互联能力。以导航为例,在华为手机上设置好目的地,进入车内之后,手机和车机屏幕一碰,车载地图就接管了导航的工作。而如果下车之后还要步行,手机上的导航也会继续而不中断。
别人认为80分就可以,而华为要全力以赴朝100分努力,每个功能都比其他人好一点,量变终将引发质变,才能带来极致的智能座舱体验。
依托华为深厚技术实力和庞大软硬件体系,AITO才能够提供如此顺畅的万物互联体验,这是其他车企短期内难以达到的。打造融入万物互联的汽车产品和汽车生态,华为智选车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尾声
要想成为行业巨头,必须有别人无法跨越的护城河。在互联网时代的“BAT”,百度有搜索,阿里有电商,腾讯有社交;在智能汽车时代的“BAT”同样也有自己的护城河。比亚迪实现全产业链掌控,特斯拉拥有抢跑优势和自动驾驶,而AITO的护城河则在于车机天花板鸿蒙座舱和华为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能力,在于贯穿始终的华为产品基因。
在手机领域,华为在高端市场与苹果正面PK,创造了中国品牌的巅峰。如今AITO的热销说明这位消费电子领域的王者拥抱汽车产业,有能力复制手机领域的成功路径,开启商业价值上的成功。无论“智能座舱的天花板”,还是华为基于用户思维的高端产品定义能力,都为AITO树立了很深的品牌护城河。余承东曾经表示未来中国汽车主力玩家的数量不会超过一只手,而华为深度赋能下的AITO肯定会是其中一员。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二只怜雪
关注
主题数69
基于LED恒流芯片TX6121制作的DEMO演示板
阅读 10682
昨天买了特斯拉,今天降了 3 万 7
阅读 3478
中创新航预计10月6日挂牌上市,引入天齐锂业、小鹏汽车、大族激光等多家超 ...
阅读 256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