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A股寒冬中的暖意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A股寒冬中的暖意
[ 复制链接 ]
123457948
2022-9-22 10:59:42
原标题:A股寒冬中的暖意
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
一个是产业界大佬,一个是投资圈大神,任正非的一番言论,和巴菲特的两次减持操作,让敏感的A股市场感受到阵阵凉意。
冬天似乎早就到了,春天还远吗?
【A股的寒意】
8月23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表了一篇题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内部讲话,言辞悲凉:“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任正非的警醒,让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强大如华为,都开始感到寒气,其他企业该如何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
8月24日,A股应声大跌1.86%,华为概念股暴跌4%,寒气很快传递到A股市场。
任正非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2022年上半年,华为营收30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7%;净利润降至150亿,净利润率降至5.0%,相比去年同期都近乎腰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的手机等消费者业务遭到重创,特别是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严重拖累了公司的营收和盈利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不仅是华为感受到寒气,2022上半年,中国GDP同比仅增长2.5%,加之美联储的加息缩表,以及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对产业链供应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各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仿佛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果说任正非传递寒气,源自华为的现实困境,巴菲特减持新能源龙头比亚迪,则让市场有点始料未及。
8月30日,港交所文件披露,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在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股份,套现约3.69亿港元,这是巴菲特首次减持比亚迪。
8月31日,比亚迪应声暴跌7.3%,市值蒸发超过600亿。
9月2日,港交所再次披露,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9月1日减持171.6万股比亚迪股份,套现约4.5亿元港元。
9月5日,比亚迪再次大跌4.7%,市值蒸发超过400亿。
巴菲特的两次减持消息,不仅导致比亚迪A股市值蒸发超过1000亿,也带崩了之前大火的新能源板块,宁德时代等市值权重极大的行业龙头纷纷大跌,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当全球股神连续减持新能源行业标杆,市场对赛道的前景,也难免感到一丝寒气。
【复苏的种子】
事实上,国内优质公司整体的业绩增速,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202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5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7%,归母净利润3万亿元,同比增长8.7%。
作为中国优质公司的代表,即使在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宏观环境中,A股上市公司凭借自己的竞争优势,仍然可以获得远好于经济整体的业绩表现。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在锂电、光伏、风能、新能源车等重要的新兴行业,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在世界范围内都已极其突出,经营业绩也在持续加速落地,这是赛道股近年来股价暴涨的重要基础。
▲光伏行业最近10年净利润走势,来源:Wind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果,在资本市场已得到充分反映。
一方面,银行、地产、基建等传统投资拉动型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市值占比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消费、医药两大长红行业,加上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三大新兴科技行业的总市值,已经超过40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半壁江山。
经济和上市公司结构的变化,未来会带来两个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是,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下降,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波动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A股行情的波动性。
也就是说,大牛市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少,但是大熊市也会越来越少,就像我们最近几年看到的一样。
二是,A股上市公司每年整体的盈利增速会比以前逐渐提升,从而在业绩端为长期慢牛奠定基础。
对于威胁国内经济的产业链安全问题,政策层面的关注更是到了空前的高度。
9月6日晚,一条重磅新闻上了新闻联播。最高领导主持召开深化改革的会议,主要内容就是一句话: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这里所谓的关键核心技术,显然就是卡脖子的领域,包括芯片半导体、航空发动机、工业母机等等。
重要大会下月就要召开,此时提出“举国体制”,意味着这可能是至少持续5年以上的长期政策,代表了决策层非常坚定的意志。
相对世界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转型蕴藏的巨大潜力,让中国优质的股权资产在全球备受青睐,巴菲特和搭档芒格,就是非常著名的代表。
在最近两次减持之前,伯克希尔坚定持有比亚迪已经14年之久,持有市值超过500亿港币,收益超过30倍,是巴菲特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巴菲特减持之际,正值比亚迪公布中报不久,“迪王”的的经营和财务数据,对得住股神的青睐。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1506亿,同比增长65.71%,净利润近36亿,已超2021年全年,同比增长206%。
前6个月,比亚迪累计销量为64.14万辆,同比增长314.9%,已超越去年全年60.38万辆的销量,在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增加到30%,并打败特斯拉坐上了新能源汽车全球销冠的宝座。
客观来看,伯克希尔对比亚迪的2次减持,只占了总持仓不到2%,很可能只是为了兑现部分收益,积累更多现金,不代表看空中国新能源车的行业前景。
退一步讲,即使巴菲特真的因为看空而减持,也不必被过度解读。
没有一个投资者能保证自己的每一笔投资决策都完美无缺。马化腾在腾讯很小的时候还曾减持过自家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过去对旗下重仓股的减持,比如富国银行、沃尔玛和宝洁等,也出现过多次遗憾的失误。
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伟大。
【他山之石】
历史没有新鲜事。
中国当下的遭遇在40多年前的美国,同样出现过。
20世界70年代末期,美国结束了2战后30多年高速增长时期,经济增速出现下行态势,到1980年,美国GDP甚至已经出现负增长。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随即放弃了在西方国家受追捧多年的凯恩斯需求管理思想,转而向古典经济学的供给管理思想寻求政策智慧,大胆推行了一系列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比如减税、压缩政府开支等,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供给侧改革。
美国供给侧改革中,有两项政策尤其重要,一是减少行政干预、放松市场准入。
在运输、通信、能源、金融等传统保护领域,美国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引入有活力的新兴资本,强化行业竞争,提升行业效率。
另一项则是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美国当时的策略,是以军用带民用,把航天、电子、新材料、计算机等美国领先的军工技术,引入到民用领域,孵化出更有经济价值的民用产品。
为了营造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从里根政府开始,美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法和中小企业专利程序法,以保护创新企业的利益。
持续多年的供给侧改革,帮助美国逐渐摆脱了衰退压力,从1983年到1989年,美国GDP增速都超过3%,创造了连续7年稳定增长的较好局面。
经济回暖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结构的大幅优化:钢铁、煤炭、工业机械等传统制造业江河日下,逐渐被淘汰转移到国际市场;电子、通信、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则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微软、苹果、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
在新兴科技公司的带动下,美国资本市场整体盈利能力增强,美股由此走上长期大牛市,1980年以来,美股三大指数道琼斯、标普和纳斯达克的涨幅均超过30倍,年化涨幅超过10%,远远跑赢了美国GDP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股大牛和新兴科技股爆发的背景下,消费和医药等传统仍然是美国经济和美股市场的压舱石,像辉瑞、可口可乐等百年老店,最近40多年来业绩高速增长,股价也远远跑赢了美股大势。
作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美国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以及由此给美股带来的积极影响,对当下的中国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LED行业信息」
「FIB-TEM」
123457948
关注
主题数75
什么是传感器
阅读 7302
售价百万的比亚迪,谁买?
阅读 4972
洲明智慧综合杆及智能交通专项工程荣获最佳工程奖
阅读 468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