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本年度最后一个也是2023年度第一个A级车展广州车展开幕,2022年的车市正式完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全年有望以2680万辆,同比增长2%的成绩收官。
对于马上就到的2023年车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感和揣测。我们选取三个角度,试图从小看大来说明我们对2023年车市的一点猜想。
车市会升温还是继续降温?
对于2023年车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是,2023年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2760万辆,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中汽协的预判属于相对谨慎乐观,其基本依据是宏观政策支持汽车消费,稳增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地方补贴政策等,将带动底层消费复苏,推动汽车消费。
但是我们认为有几个不利因素要着重考虑。
一是新能源车国家补贴退市的影响。因为补贴截止到2022年年底,一些车企在12月中上旬已经陆续推出了保价促单的举措。而车企的这种保价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2023年的市场潜力。二是,消费信心的恢复速度可能会比预期的更加缓慢。虽然各地政府都在出台相关刺激举措,但疫情管控放松带来的心理焦虑在疾病传播热度下降前,对消费特别是大笔消费的信心有负面影响。所以,2023年对新能源车销量,可能是增长多少的问题,但对于燃油车来说销量同比可能就是下滑幅度大点儿还是小点儿的问题。而燃油车目前还是汽车市场的绝对大头,所以从这点上说,我们对明年车市持谨慎悲观态度。
新能源车会涨价还是大力促销?
今年新能源车涨价主要是因为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上涨、芯片短缺等主要因素造成的。
而明年新能源车涨价主要看动力电池的价格。因为今年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飞速涨价,让包括蔚来、广汽等在内的车企已经不得不亲自下场自造电池。并且,今年的动力电池原料大涨,固然有供需错配、供给短缺两方面原因,但也有人为炒作的因素。结合明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可能放缓,动力电池供应可能过剩的情况,动力电池涨价的预期会弱于今年。
而另一方面,国补退出之后新能源车企开始直面竞争,相对弱势的尾部车企为了求生存将不得不承担成本上涨的压力甚至以价换量,进一步压低新能源车涨价的可能。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就认为,2023年电动汽车行业可能将首次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原因在于各家车企推出的车型数量激增。在一份研报中他写道,供需关系的调整,可能意味着库存的积压和车辆售价的下跌。
因此,我们的判断是,2023年,新能源车企并不都会应势涨价。毕竟,不是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有涨价的底气。即使在新能源车企多半涨价的今年,特斯拉都多次促销。何况,竞争会更激烈的2023年。
会不会有新能源车企倒下?
今年有人总结了新能源车企的N种死法,但实际上新能源车企只有两种死法:钱烧完再圈不到钱了,“穷”死;造车资质解决不了,“困”死。
钱紧会绊住绝大多数的新能源车企业,且不要说在IPO门槛外挣扎的威马们,就连已经上市的蔚来的美股股价也由年初的31美元降至近日的11美元;小鹏由年初的50美元跌至近日的11美元。登陆港交所的零跑汽车上市首日即破发,股价一度跌超38%。即使被不少车主捧在高处的特斯拉,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超60%。今年资本已经对新能源造车降温了,对初创企业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现在想融资,要承诺多少时间盈利,实现什么样的市场规模。
可以看出,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间,市场已经把玩概念、没有量产能力的新能源车企踢出了局。而2023年,资本之手将会继续抛弃那些仍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产品缺少竞争力与创新力的新能源车企业。
所以,2023年必将有车企的台历翻不过去最后一页。 华商报记者 江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