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中国汽车出口暴增百万辆,有人卖出78万辆有人卖出几百辆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中国汽车出口暴增百万辆,有人卖出78万辆有人卖出几百辆 ...
[ 复制链接 ]
为林羽而来亩
2023-1-4 02:19:32
作者 |
刘冬雪
编辑 |
孙春芳
“既然选择了去欧洲市场,自然免不了被更多的放大镜看一下。”谈及蔚来的车刚到德国那会儿,蔚来董事长李斌不无感慨,“德国的《图片报》,就会用整版来登,说一台来自中国的车,装着激光雷达,在政府面前走来走去,要我们回答很多问题。”
虽然出海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汽车品牌的声量在国外不断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2年10月,阔别了四年之久的巴黎车展终于回归了。作为欧洲重量级的国际车展,本应是各家企业展示自家最顶端产品的场合,却因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宝马、大众、法拉利、丰田等厂商集体缺席。
而另一边,比亚迪、长城、东风等多家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却在车展上大规模亮相,撑起了车展的半边天。比亚迪带去了BYD ATTO 3;长城展示了旗下魏牌Coffee 01和Coffee 02;欧拉也将FUNKY CAT GT和THE NEXT ORA CAT两只“猫”推上了展台……
有意思的是,本次巴黎车展的slogan是“变革正在进行中”,这似乎也成为了当今中国汽车工业在电动化变革下走向全球的印证。
是家车企都想出海
1984年,时任德国大众公司董事会成员的马丁·波斯特来了一趟上海。在马丁到访上海的几周前,大众已经与上海汽车集团在上海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合资车企,马丁此行是随团考察。
“大量的金属废料散乱地堆放在厂区地面上,那些房屋,与我们想象中的生产厂房风马牛不相及,窗户漏风......这根本无法想象。”这是马丁对中国汽车工业最初的印象。
40年过去,中国汽车实现了逆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201.5万辆,首次突破200万大关,被称为中国汽车出口元年。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278.5万辆,同比增长了55.3%,其中乘用车出口量占了80.8%;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59.3万辆,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预计,2022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将突破300万辆。
从具体的市场来看,2022年1-10月,中国整车累计出口量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墨西哥、智利、沙特阿拉伯、比利时、澳大利亚、菲律宾、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和泰国。同时,数据也反映了另一种事实,中国的燃油车稳定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而新能源车则在撬动发达国家市场。
国内车企出口的销量也是冰火两重天。2022年1-11月,整车出口量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上汽、奇瑞、特斯拉、长安、东风、吉利、长城、北汽、江汽和重汽,其中上汽出口量为78.4万辆,约是奇瑞的2倍。上述十家车企整车出口量共251.4万辆,占了中国汽车出口量的九成以上。而TOP10中,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余都是传统车企。
作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东盟地区,近年来是中国企业排兵布阵的热门地区,这里不仅吸引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也聚集了大量中国车企。尤其是泰国地区,格外受中国车企青睐。
上汽集团属于最早一批进入泰国市场的中国车企,2012年以来,上汽集团先后多次与泰国知名企业正大集团合资办厂;2014年,上汽集团旗下品牌名爵进入泰国市场,随后其销量持续走高。2021年名爵在泰国的汽车销量达31005辆,已跻身泰国汽车品牌前十位。
在欧美国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着天然的友好,尤其是以挪威为代表的北欧国家。挪威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停止燃油车销售。
在挪威购买电动车,可免征销售税和25%的增值税;进口电动车则免除进口关税。电动汽车上路后不仅充电免费,还可以在公交车道行驶,且不用缴纳城市通行费和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费。
与此同时,挪威政府在发展新能源配套基础设施上也十分尽力,截至2020年年底,挪威每万人拥有的充电桩数量为35个,远高于欧洲其它国家。因此,很多中国新能源车品牌都将出海的第一站选在了挪威。
据某车企海外战略负责人任敏观察,挪威的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的时候,不会像选择燃油车那样将品牌认知度放在第一位,“他们最关心的是续航里程,其次会注意电池供应商。在交付时间上,挪威的消费者会更宽容,4-6个月的交付期都在他们的容忍范围内,这也是和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区别。”
在国内市场,各家新能源车厂家都在比拼自己的智能化,但在海外市场则并不如此。
“挪威的消费者对于智能化有一定的钝感,他们不看车辆自动驾驶到了L2还是L4级别,语音交互的功能就足以让他们感到新奇了。”任敏说。
岚图汽车方面表示,国内消费者与欧洲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型时考虑的标准存在差异。中国用户一般对整个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整个娱乐系统会非常重视,欧洲用户更回归车辆本身,对整车的操作,底盘,驾控,安全性,包括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耐久性会更重视,对于电子娱乐系统,不是他们最核心的考虑点。
在任敏看来,挪威本土没有什么汽车品牌,加之当地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很高,这对中国品牌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中国品牌在海外树立品牌认知度和拓展市场的窗口。
怎么出海,各有巧妙不同
不同车企因为规模和产业链布局的差距,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出海战略,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两大阵营形成各自迥异的风格。
新势力们一般会优先选择对电动车接受度较高、政策更友好,且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欧洲市场,蔚来、小鹏、岚图的海外市场主阵地都在欧洲。
在出海模式上,新势力们采用的是直接出口外销的方式,或在当地合作代理商、或是自己建直营门店。
而传统车企,出海目的地更广泛,从亚非拉到欧美都有布局,出口的方式也更加灵活,有的直接出口、有的在当地建厂、有的则进行股份收购。
长城汽车证券事务工作人员对市界表示:“在出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是整车与零部件收取的关税率,其次是运费,然后是当地人工的成本。”
(图源/视觉中国)
而比亚迪则选择融入当地产业链。9月8日,比亚迪汽车泰国有限公司宣布与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买地和建厂合同,这是比亚迪在海外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厂,预计在2024年开始投产,年产能约为15万辆。而在不久前,比亚迪宣布进入印度乘用车市场,考虑在当地建厂。
而以什么身份出海、是直卖还是租售,也是一门学问。
2018年,上汽确立国际化战略,开启“出海元年”,以名爵这一品牌为核心,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开发全球车型、建立海外销售公司、扩大汽车海运船队等。
名爵一开始是英国罗孚汽车集团下的品牌,后被南京汽车集团收购,2007年,上汽集团收购了南京汽车集团。自此,名爵汽车品牌归属到上汽集团旗下。
名爵的英伦身份确实让其在国际市场走得顺风顺水,目前名爵品牌连续三年排名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2022年上半年,名爵出海销量已超过20万辆。
不过,国内消费者认识的名爵和海外消费者认识的名爵可能不一样。在国内,它们是上汽飞凡、上汽荣威、上汽通用五菱,但在海外,可能通通都是名爵。同样的方法近年也被吉利所学习,吉利2017年收购的国外品牌宝腾帮助吉利更快地进入了东南亚市场。
借着收购国外品牌出海,不失为一条捷径。而新能源车企在试水海外市场时,有些则谨慎地选择出租的方式。
继比亚迪与全球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合作协议、为欧洲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后,蔚来也将目光瞄准欧洲的租车市场。10月8日凌晨,蔚来宣布其三款最新车型ET7、EL7和ET5将通过订阅模式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开放预订,但只提供租赁服务,不直接销售。在业内看来,由租赁市场切入是颇为“讨巧”的方式。
“欧美的汽车租赁业有着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许多国家都有自己发展成熟的汽车租赁产业。汽车租赁公司每年更新的运营汽车数量,在汽车销售总量中占着很大比重,”一位国内头部车企人士称。
在该人士看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出海,从租赁市场切入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因素,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认知度普遍较低,所以用户体验尤其重要,如果用户初期不愿买单,从租车切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方式。基于庞大的租赁市场,用户更容易深度体验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而为未来渗透率提升打下基础。
另外,普华永道报告也认为,B端机构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与采购执行力高于C端,原因在于企业希望通过采购新能源车打造绿色形象。
海外的钱并不那么好赚
中国车企出海时,面临着海外市场供应链、行业竞争、数据隐私、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以中国的优势项目新能源车来看,虽然2022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59.3万辆,但其中特斯拉一家车企就占了43.3%。
一些新能源车企出海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2022年5月,据《晚点 Auto》报道,小鹏汽车负责出海业务的副总裁何利扬已离职,何利扬的下属,负责出海业务的营销副总经理张一博,原北区总经理、销售高级总监张传金也已经离职。
小鹏2020年启动出海战略以来,成绩并不理想,2021年在挪威,小鹏G3和P7 总共交付了438辆,而同期的特斯拉交付了超2万辆。
一位接近小鹏的人士向市界透露,小鹏目前在海外市场情况并不乐观,公司的海外市场团队在何利扬离开之后就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
该人士认为,如果小鹏可以按期交付,品牌在北欧销量增长大概会比同期国内增长更快,但因为种种原因,小鹏一直在拖延交付。“即便当地的消费者对交付周期容忍度更高,但长达十几个月的交付期已经超出了他们极限。而2022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还有那么多品牌车型投放,人家也不是非买小鹏的车不可。”而这样的经历,很难说不会让北欧市场的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负面印象,进而影响其接下来在北欧的发展。
海外市场还有一个更绕不过去的问题——合规。比如数据隐私问题,全世界主要大国、地区都在陆续实施更严厉的隐私与数据保护法规。2018年,欧盟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2022年年中,美国也开启了《美国数据隐私保护法》的立法议程。
这些法案并不是摆设,2022年7月,大众就因一辆测试车在奥地利非法以摄像头采集周围信息被罚款110万欧元。对中国车企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合规成本,其高度倚赖数据的智能化也更难施展。
(图源/视觉中国)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在数据合规方面,中国车企肯定会被拿放大镜看。中国车企去美国、去欧洲,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
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在用户数据隐私的搜集、存储、应用方面规定非常严格,长城汽车方面建议,中国车企在打造智能化生态时要注重理解并遵守当地规则,可能需要和本地的运营商联合开发,在当地建立数据中枢,打造符合当地数据法规的产品和生态。
此外,整车出口还涉及到国际贸易上的合规以及跨境供应链的合规。由于供应链的法律在欧洲具有追溯效应,因此企业除了审视自身是否合规之外,也要一并了解供应商的合规情况。
“蔚来现在只是在欧洲播下了一颗种子,5年可能稍微有点起色,10年才会有所小成。”李斌表示。
中国汽车产业沐风栉雨40年,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出海和全球化将是整个行业越来越重要的主题。
(文中任敏为化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为林羽而来亩
关注
主题数71
华为汽车,靠什么在2025年实现盈利?
阅读 5820
汽车业变局中,这些技术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阅读 3150
一家激光雷达创业公司Ibeo,破产了
阅读 254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