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2023,新能源车图穷匕见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2023,新能源车图穷匕见
[ 复制链接 ]
待该州伙
2023-1-9 19:09:51
文 | 荆玉
2022年最炙手可热的赛道非新能源车莫属:
这一年,新能源车企的产业园及配套的工厂在全国遍地开花,获得地方政府的倾力支持;新能源车企用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开出高价薪资争抢人才;
这一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7.4%(乘联会1-11月数据),
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5%的目标;
这一年,中国超过德国成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在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萎靡不振的时候,新能源车俨然成了“全村的希望”。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最近发布的《2023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指出,中国车市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助推之下,市场格局及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与用车习惯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演变。
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之中,中国本土车企及其身后的智能电动汽车生态链无疑已拔得头筹。
然而,就在如此火热的市场环境和局势下,不少车企却感受到寒意阵阵,山雨欲来。
这一年,牛创新能源首款车自游家NV首款车型无法交付面临生存大考;曾经位列第一梯队的威马销量掉队行至危险边缘;爱驰、天际、恒驰等车企声量渐息,而看似站住脚跟的“蔚小理”、岚图、极狐、问界等车企也有各自的问题,他们基本上都没能完成年度销量KPI。
更为关键的是,大多数的新能源车企难以实现盈利,只能亏损中押注一个更辉煌的明天。
这使得很多亮眼的成绩都像是建立在一个虚幻的泡沫当中。
对于它们来说,2023年,很有可能是图穷匕见、刺破泡沫的一年。
考虑到新能源补贴政策结束和疫情对消费信心的负面影响,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乐观。大摩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2022年受补贴政策影响,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中国目前的纯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0%,明年很难看到类似的增长速度。”
商业战略专家周掌柜对巨潮表示,
“2023年有可能出现新能源车泡沫的阶段性破灭,会出现比洗牌更大的调整。”
01 竞争白热化
出乎不少人的意料,2023年伊始,
特斯拉便迫不及待开启降价。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而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两款车型均已降至历史最低价。
这已经是特斯拉在最近三个月的第二次降价了。2022年10月,特斯拉宣布降价,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降价幅度为1.4万元-3.7万元。
虽然这一举动招致了不少新车主的抱怨和差评,但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和不给力的销售状况,特斯拉降价抢市场已是必然选择。
特斯拉近日公布的年度产销数据显示,2022年,其全年交付量为1313851辆,同比增长40%。虽然已突破了百万辆大关,但交付量距离马斯克在2022年初定下的提升50%的目标仍有差距。在此背景下,
2022年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约70%,创下自上市以来最糟糕的年度表现。
在国内市场,乘联会发布的预估销量显示,
特斯拉在2022年12月交付了55796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这是五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字较11月份下降4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1%。
即便如此,特斯拉的处境并不是最糟糕的。2022年上半年,其单车净利润超过1万美元,利润率显著高于同行。可以与之对比的是,2022 年三季度比亚迪单车净利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 0.99 万元人民币。作为行业领导者,特斯拉有着更强的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也有率先降价的底气。
而压力无疑将来到国产新能源车企这一边。因为2023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到期,不少新能源车企在元旦前宣布涨价,如比亚迪、奇瑞、长安;也有部分车企咬紧牙关不涨价,由企业兜底补贴;但特斯拉的大幅降价无异于一次“背刺”,杀伤力巨大。
可以预见的是,特斯拉的“历史低价”将在2023年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这
对于部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车企来说将是重磅一击。
资本市场对此也有着负面反馈。特斯拉宣布降价当天,造车新势力的股价便纷纷跳水。港股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盘中最大跌幅超过8%,蔚来跌超6%,港股比亚迪股份午后跳水,收跌2.6%。
特斯拉这次降维反杀,己搅动了电车江湖的血雨腥风。今年国产智电车群雄并起的势头已很难延续。
02 需求难振
特斯拉“措手不及”的降价一方面原因是未达销售目标、面临巨大销售压力;另一方面也
与马斯克对于2023年全球市场的悲观预期不无关系。
2022年12月,马斯克在一场由众多特粉、特斯拉多头基金经理们组织的一个推特空间中表示,2023年将会是一场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严重程度将与2009年相当。“这意味着任何可酌情考虑的需求,特别是很贵的消费需求都将会降低。”
他进一步表示,美联储的加息加剧了人们购车的成本。而在这种情况下,
特斯拉倾向于通过降低毛利率来保持汽车销量的增长。
哪怕毛利率是负的,只要维持现金状况良好。
国内市场方面,2023年,为期13年的新能源补贴即将退场,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现有补贴额度:纯电车12600元/辆)。因此有一部分的用户在2022年的11月、12月就提前锁定订单,以享受国家最后的补贴。
这导致2023年的部分需求被提前透支到2022年。叠加疫情的负面影响并未完全散去,整体上看,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无疑有着不小的压力。
补贴减少导致的销量萎靡也有前车之鉴。2021年1月时,因为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蔚小理”的销量都曾出现环比大幅下滑。
因此对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预期悲观的不光是马斯克。蔚来创始人李斌也曾在近期公开表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承受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因为消费的提前释放,另一方面消费信心也需要时间修复。”
目前来看,主流机构对于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充满信心。乘联会官方预测,2023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或将达到840万辆,增幅达3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900万辆,同比将增长35%。
但即使2023年仍然能够保持增长,
也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同等享受到总量的红利。
在部分新能源车企悲观的市场预期和价格战攻势之下,2023年的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淘汰和洗牌难以避免。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2年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大约有70款,在2023年还将有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此外,还有一些玩家如集度、小米正快马加鞭赶赴市场,这无疑会让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03 中场战事
尽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翻倍,渗透率大超预期,但
市场的分化却已经十分明显。
整个市场的繁荣和热闹与部分车企似乎全然无关。
根据各家车企公开数据,2022年全年比亚迪在国内交付新能源车186.35万辆,特斯拉交付新能源车71.7万辆,广汽埃安交付新能源车27.11万辆,而曾经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小理”则冲劲不足,被哪吒汽车所超越。
周掌柜告诉巨潮,“2023年除了头部两三家(新能源车企)维持现有的量,其他的可能都受到需求疲软的挑战。”
对于”蔚小理”来说,
这个是颇为危险的信号。
尽管企业家们普遍相信,新能源车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产业,会给弱势企业留下生存余地。但当下的二八分化、马太效应的势头也让不少玩家感到紧迫和危机。
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曾经备受资本青睐的“蔚小理”三家新势力几乎失去了“宠爱”。蔚来和小鹏汽车的股价都已经跌到了最高点的20%左右;理想汽车的股价也跌到了最高点的50%。
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净亏损达到16.5亿元,蔚来净亏损为人民币41.108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23.8亿元,同比均呈现增长趋势。
雷军曾经表示,“小米汽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行业前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汽车。”如果以此为成功的标准,2022年的”蔚小理”距离“成功”正在渐行渐远,剩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毫无疑问,未来的汽车时代必定是属于电动车的,但并不是每一个玩家都有机会坐上最后的牌桌。而
2023年或许正是一场中场战事的开端,战事过后,部分企业继续前进,部分企业则淘汰离场。
在蔚来的内部讲话中,创始人李斌也将近两年视为电动车发展的关键节点。他表示,
2024、2025年将是电动车的决赛阶段,如果落到了第二方阵,还想追上第一方阵,基本没有可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待该州伙
关注
主题数64
9 月车企销量榜:自主品牌全面反攻,比亚迪超 20 万辆创新高 ...
阅读 4994
靠造车救命,还是被造车拖死?小米选择了大裁员
阅读 3053
汽车“跳楼价”大甩卖,地方政府大力补贴,资金从何而来? ...
阅读 294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