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车企与小米,互抢“生意”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车企与小米,互抢“生意”
[ 复制链接 ]
风残殒落殒d
2023-1-11 17:31:19
继宣布“下场”造手机后,蔚来又对智能手表“出手”了。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申请注册“NIO WATCH”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当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
比亚迪动作更快,有消息称其打造的智能手表即将发布。作为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厂,比亚迪如果想打造自己的手机品牌也是易如反掌。将造手机付诸于行动的还有吉利。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似乎也有意向。
显然,车企与小米,正在互抢“生意”。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互攻“腹地”
造车是车企的强项,造手机、手表则是小米所擅长的。然而,双方现在正相互跨界。小米下场造车,车企开始造手机、手表。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加入造车队伍。对于为何造车,创始人雷军彼时表示“小米对硬件和软件都很懂,为什么不做呢?”“这会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图片来源:小米
经过两年发展,小米汽车团队已扩充至1800人。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在造车业务上的总投入达到18.6亿元。据小米集团副总裁、CFO林世伟称,随着发布日期逐渐临近,小米对汽车业务的投入将会继续增加。
根据规划,小米汽车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4年量产交付。可以确定的是,到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为激烈。雷军曾表示,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跻身前五大品牌,每年交付超过1000万辆汽车。这个目标,比部分传统车企都要“宏大、激进”。
另一边,车企反向造手机、造手表。
蔚来手机有望在今年发布,蔚来创始人李斌日前透露,一年内有换机需求的消费者可以等待蔚来手机上市,“尤其是安卓用户,届时直接换机即可。”蔚来计划和苹果一样,每年发布一款新机。
图片来源:吉利控股集团
同样锁定今年发布手机的还有吉利。在去年7月收购魅族后,吉利造手机业务明显加快。有消息显示,吉利旗下公司星纪时代推出的手机主打高端市场,售价区间或在6000-9000元,对标苹果手机。
与此同时,车企打造智能手表的计划也提上日程。吉利应是自主中最早尝试造表的企业之一,2019就发布了X Watch量产官图,但后续似乎无过多消息了。如今,蔚来、比亚迪等也加入“造表”队伍。
目的:占领用户心智
无论是小米造车,还是车企进军数码界,双方目的一致——以智能移动端为媒介,形成家居、移动终端、车之间的生态链闭环。“要占据用户的生活时间”,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即让“车是第二个家”的理念,逐渐占领用户的心智。
这种转变的出现,是因为智能汽车时代,互联网企业加入后,正在加速颠覆汽车产业原有经营理念。该分析师认为,“互联网造车思维的玩法跟智能手机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可以看到,智能汽车“消费电子品”的属性变浓,驱动着车企思维模式向互联网靠拢。
座舱概念盛行,图片来源:考拉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报告指出,汽车正从出行工具转变为下一代智能终端。当前,由于使用便利性更高,智能体验感更好,手机成为人与车、人与家居产品链接的重要媒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言,“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
手机,已成为汽车打造生态闭环的重要一环。然而,车企与手机厂商的“关系”并不好,甚至存在竞争关系,比如小米、苹果都要造车。蔚来超六成用户用的是苹果手机,如果苹果汽车量产交付,现状无法改变,就很有可能流失部分消费者。同时,还可能面临核心数据流失等问题,比如行驶数据等。
这促使车企造手机、造手表。李书福曾说及造手机的原因,“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而不造手机的车企,也和OPPO等手机厂商达成合作。
图片来源:苹果
不过,有业内人士不看好车企自造手机。他表示,目前来看,车企造手机基本上对标苹果,也就是说售价不低,用户不一定愿意买单。毕竟,数码市场可选择的品类丰富,也不用像买汽车类大宗消费品那样“三思而后行”。
相对而言,小米造车更被人看好。目前,小米围绕手机、电视、路由器三大产品,构建了强大的智能家居生态链。“买小米”“逛小米”的消费理念,已成功占据部分年轻消费者的心智。小米在这时下场造车,将生态链闭环扩大,似乎水到渠成。
但是,种种猜测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才是检验产品好坏的唯一标准。
万一,车企造的手机刚好就触到了用户的痛点呢?不说大卖,至少达成了“占领用户更多生活空间”的目标。那么下一步,车企就有了进一步培育用户心智的机会,离将车当成“第二个家”“智能终端”的愿景也更近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风残殒落殒d
关注
主题数97
恒定LED强度的温度补偿电路解析
阅读 6308
冲上热搜,许家印“现身”辟谣!年内交房30万套?
阅读 2257
小鹏曲折新车路:被喷到“降价”,创始人公开“卖惨” ...
阅读 2250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