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国产电车杀进欧洲市场,当地车企慌了?

fengzhrng 2023-1-11 17:31:19
前几天,老狐在整理 CES 展上的新鲜事儿,看到了 Stellantis CEO 唐唯实,对于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发言。
            

            
            *图片来源Motor 1 .com 唐唯实接受采访
            他表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将成为欧洲中产阶级的新选择,相比之下,欧洲车企无论价格,还是产品,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要知道,在燃油车时代,论技术和产品实力,作为豪车发源地的欧洲,以德系车企为代表,一直处于领跑者的位置。
            而相比之下,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处于追赶者的角色。到了新能源赛道,中国品牌咋这么猛了,连 Stellantis CEO 都“瑟瑟发抖”?
            

            
            事实上,这并不是唐唯实第一次对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表现出敌意。在此前的巴黎车展上。
            其曾呼吁:中国汽车进入欧洲必须被征收进口关税,欧洲本土制造的电动汽车在续航和性能上没有优势。
            只有比中国汽车卖得更便宜,欧洲汽车制造商才能生存。
            欧洲造新能源车为啥贵?
            欧洲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态度,其实是比较矛盾的,在环保政策、碳中和等趋势的推动下,欧洲市场加大了对新能源车的推广力度。
            并确认 2035 年其禁售燃油车,一系列动作相当激进,足够有吸引力的补贴,推动了新能源车(以纯电为主)的销量增长。
            

            
            但另一边,欧洲悠久的百年汽车历史,虽然造就了强大的内燃机生产链,但对于电动汽车生产来说,其电池、电机、电芯等产业链的制造体系,要比国内相对匮乏。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国产新能源的优势,充分享受了技术提前布局,带来了市场优势红利。
            更雪上加霜的是欧洲能源危机,导致欧洲汽车行业面临巨大的制造成本压力,冬季的能源使用限制甚至导致了许多工厂停产。
            

            
            根据资料显示:欧洲新能源单车制造成本,最近又上涨了 687 欧元,约合 4800 元,尤其是金属结构的压制和焊接等工艺环节。
            自去年 11 月份到今年春季,欧洲汽车生产商和供应商都将接受严格的能源使用限制,供应链出现严峻的危机。
            专家预计:欧洲能源危机,将导致其汽车产量每季度减产 30-40 %,即每季度产量可能减少 100 万辆左右。相当夸张的数据,毕竟 2021 年,欧洲新能源车的总销量也仅为 219.7 万辆。
            唐唯实表示:欧洲制造的电动车比中国制造的同类汽车,生产成本贵 40 %左右。
            

            
            想解决困境,欧洲车企要么将工厂转移到更有利的地方,降低成本。要么让欧洲“重启工业化”,加大对汽车工业和生产链的投入力度。
            老狐统计了下,欧洲车企中,奔驰已经在亚巴马州开设了新的电池工厂;宝马选择在南卡罗来纳州进行电动汽车投资;奔驰、宝马、大众等多家车企,考虑将欧洲的纯电汽车整车生产线,转移到国内。
            另一边,能源危机还导致了纯电汽车产品魅力的下降,德国家庭用电平均成本为每度电达 0.43 欧元,特斯拉Model 3 百英里消耗电费达到了 18.46 欧元。
            

            
            在某些条件下,使用纯电汽车甚至比燃油车更贵,使用成本的上升,导致纯电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取消对电动汽车补贴。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最大对手是谁?
            事实上,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在欧洲市场的售价,相比国内并不便宜。
            

            
            例如:五菱宏光 MINI EV 在欧洲的售价为 9,999 欧元,蔚来 ET7 为 8.19-9.09 万欧元,比亚迪汉 EV 建议零售价为 4.5-5.5 万欧元,小鹏 P7 为 4.8 万欧元起售。
            作为对比,大家比较熟知的日产 Ariya 售价超过 5 万欧元, 降价前Model Y 为 5.3 万欧元。
            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受运输、关税等因素影响,中国品牌新车进入欧洲后,售价比国内更高,但以特斯拉 Model Y 来衡量的话,定位与国内市场的变化并不大。
            

            
            汉 EV 、小鹏 P7 的售价,仍然是偏低的。
            同时,奔驰、宝马、大众及特斯拉等海外品牌,对于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评价或惊慌。
            唐唯实连续两次“危机发言”,反而表露了对于 Stellantis 旗下纯电产品的不自信。最新发布的 Jeep Avenger 纯电版,能说明一些问题。
            新车在欧洲的预售价为 3.95 万欧元,续航约合 400 公里,定位于小型 SUV ,相比同级中国品牌 SUV ,确实没啥优势。
            

            
            老狐觉得: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欧洲中产阶级的购买力正在下降,我们购买商品时也会感同身受,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性价比出色的,往往更容易脱颖而出,这恰恰也是中国品牌的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技术的多元化,相比聚焦纯电的特斯拉及主流欧洲传统车企,中国车企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领域的性能,显然更加领先。
            

            
            对比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插混 SUV ,在纯电续航、综合油耗和加速性能等几个方面,比亚迪唐 DM-P 相比欧蓝德 PHEV 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同时,欧洲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更加传统,这也是电动汽车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赶上能源危机、纯电汽车使用成本上涨。
            可油可电的插电混动车型,产品魅力无疑将进一步放大,此前也有传闻称:比亚迪将为奔驰、大众供应 DM-i 插混技术平台。
            当然,眼下需要面对的,还是老对手特斯拉,短短 2 个月时间,其不仅在国内狂降 8.5 万元, Model 3 在欧洲市场同样下调了售价。
            

            
            根据具体国家的不同,幅度在 3000-7000 欧元不等,这对于刚刚出海的中国品牌同级竞品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
            但无论如何,在新能源引发的汽车工业百年变革下,主流中国车企紧紧抓住了机会,通过技术与制造上的提前布局。
            正在从燃油时代的追赶者,变为新能源时代的领跑者,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中国品牌走出海外市场,与国际大厂硬碰硬的掰手腕。
            参考资料:
            motor 1、Autocar
            编辑:泽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新能源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支持国产车
2023-1-11 17:51:45
仰望一出,谁与争锋?! 1.电动开关比汽油燃烧输出要快;2.四轮机比一台发动机响应要快;3.智能自动驾驶比机械人力操纵反应要快。
2023-1-11 18:11:06
还胡说八道,具体销量惨不忍睹
2023-1-11 18:31: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