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春节消费升温,中国经济复苏提速!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春节消费升温,中国经济复苏提速!
[ 复制链接 ]
真无牙泛
2023-1-15 18:57:54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高莘 潘晓彤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宋毅】“年味儿”正在变浓。临近春节,“烟火气”渐浓的街市商超,日益繁忙的交通物流,都在彰显出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信号。德国《南德意志报》12日称,研究机构对中国开年经济发出谨慎的乐观情绪。在1月底的新年假期过后,中国准备真正迎来“重新开放热潮”,有大量被压抑的需求等待释放。进入2023年以来,许多国际组织负责人纷纷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将为消费拉动2023年国民经济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局。”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1月1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也是消费能力集中释放的高潮,因此,春节时期的消费表现对2023年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消费热情正在回归
《南德意志报》报道称,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返乡探亲,过最重要的家庭节日。根据航班数据提供商Variflight的数据,春节期间中国的国内航班几乎与2019年一样多,火车路线也已经全面恢复。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总监濑口清之12日接受“日经商业”网站采访时表示,预计2023年4月以后,中国经济将呈现快速增长,饮食、交通和宾馆住宿有望快速恢复。日本日生基础研究所6日发布的一份有关2023年中国经济展望的报告中写道,被抑制的个人消费2023年将逐步恢复,而低迷的民间投资也将呈现恢复态势。
华尔街投行高盛近日发布观点称,消费将成为拉动2023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高盛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认为,在消费类别中,旅游和娱乐等最受疫情限制的领域拥有最大的回升空间。
商务部最近表示,眼下正值元旦、春节“两节”消费旺季,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居民消费热情正在回归。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5项重点工作任务的首位。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13日,武冈市年货市场购销两旺。(视觉中国)
彭博社1月10日报道称,尽管由于新冠病毒感染范围扩大令经济活动受到一定影响,但经济学家预计,中国重开国门后短期受到的负面因素将消散。彭博社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4.9%,如果要拉高增长率,需要消费者支出增加6%以上。
对于2023年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预计2023 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增长8%-12%,消费在2023年的表现将比2022年出现明显的反弹。伍超明认为,2023年消费增速反弹源于四方面的驱动因素:一是经济、就业恢复支撑居民收入回升,对居民消费能力形成提振;二是充足的居民储蓄,为消费改善提供重要动力保障;三是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将推动消费场景恢复,并提振居民出行和消费意愿,对消费恢复形成有力支撑;四是2022年的消费基数较低,也为今年消费增速反弹提供空间。
激活多领域内需
白明认为,疫情防控优化后,最值得期待的消费领域是线下场景的消费,另外,传统的消费顶梁柱如汽车、家居、家电等也是国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政策的发力重点。不过当前多地疫情高峰时间并不一致,因此消费的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1月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将达2760万辆,同比增长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宏观经济、芯片供应的逐渐恢复,海外需求及新能源汽车出口继续发展等原因将是2023年汽车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中国汽车产业在三年疫情中的变化时说道,过去三年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构最为紧迫,其中,中国市场从供给侧看产业链更加自主可控,创新链达到世界领先,并且出现具有世界级企业雏形的企业;从需求侧看,目前需求不振还是主基调,但是政策的优化、创新主体的活跃和中小微企业的复苏将会带来旺盛的消费需求。“三年过去,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依然很高。具体体现为追求时尚、注重性价比、关注品牌服务体验等。”他说。在预测2023年市场情况时,付于武表示,市场竞争将空前激烈,尤其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的竞争,外资品牌会调整战略和战术,加强在电动化上的动作。
彭博社认为,提振消费是今年中国经济的重点任务,但当前欧洲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需求萎靡不振,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一个有力杠杆。一些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将上涨近10%,报道称,除了中国的“乙类乙管”防疫措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也将帮助今年中国经济赢得良好开端。
中央高层近期多次表态“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和属性,从顶层设计层面充分强调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天风证券近期的一项测算显示,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广义房地产业贡献了超过17%的名义GDP、超过20%的企业盈利,以及超过12%的劳动者报酬。
1月10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会议属于2023年首次信贷工作会议,但是会议中提及较多的依然是房地产,这也说明,房地产是2023年金融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体现了政府对于房地产融资的重视和支持。”
海外投资信心增强
“如何判断2023年中国经济开年,需要综合考虑。”白明认为,全年经济开年风向标除观察消费外还要看投资和出口。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经合组织等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负责人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这将有助于支撑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近期,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许多外国在华商会认为有关措施将重振投资营商信心,恢复市场乐观情绪,中国将继续成为外资优先投资目的地。
“今年出现的消费潮将令中国旅游、交通及饮食行业获利,但由于过去三年里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它们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恢复。”“德国之声”12日报道称,相比之下,在中国的西方大企业可能更先从“报复性消费”中获利。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多家大型汽车公司的CEO已经开始准备行李,筹划在一月末前往中国区总部的原因。
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渣打银行近日表示,已申请在北京成立一家证券公司;高盛集团宣布,中外合资理财公司“高盛工银理财”已获准开业;富达国际宣布成为首批在中国开展全资公募基金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多数人估计,今年年中起,报复性的消费会进入高潮。
“博世在中国大举投资”,德国《埃斯林根日报》12日报道称,全球最大的汽车零件供应商博世当天宣布,未来十年内将在上海附近的苏州投资约10亿美元新建研发和制造中心。博世希望在此开发和制造用于电动车和自动驾驶的组件。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需求。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近日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对中国政府宣布从1月8日起放宽防疫出入境限制的决定表示欢迎。伍德克对未来充满希望:“中国有着强大的复苏基因。”瑞银、高盛等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看好中国消费在2023年的表现,并给出了较高的增长预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真无牙泛
关注
主题数63
洲明科技LED+LCD+会议全流程光显产品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阅读 7473
宝马预计2023年交付电动汽车40万辆
阅读 2993
上汽集团加入“降价潮”,扭转销售颓势或是主因
阅读 284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