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有人补贴上万,有人请假倒扣,疫情下医护补助到底应该怎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有人补贴上万,有人请假倒扣,疫情下医护补助到底应该怎么发?
[ 复制链接 ]
whsh风起
2023-1-18 23:20:01
文/ 辛颖
编/ 王小
图/视觉中国
抗疫三年,防疫政策转变的一刻,还是一线医护人员扛下了所有。
在中国中部省份的一家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生华岐(化名)从病房回到办公室,又看见一个同事找来了氧气筒,坐着吸氧,“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吸会氧继续干”。华岐周围的医护人员,过去一个月几乎都曾带病上班。
一个多月来,全国各地的医院都顾不上自家员工感染导致的“减员”,都在抓紧加床、加病房,应对大量涌入的新冠患者。仅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总床位数,在1个月内扩充了15万张。
“ICU56张床,收了70多个病人”,即便人手如此紧张,华岐还是被派往支援老年科普通病房,
“原本41张床,现在也住下了59个病人。病人太多,都是重症,只是相对轻的重症患者,在普通病房治疗”。
在元旦的加班中,全国医护人员陪着患者挺过了感染高峰,但重症高峰的持续,让他们已经做好了春节假期继续战斗的准备。
2022年12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明确要求落实好临时性的工作补助和绩效工资等激励政策。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也要做作为医护人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内容。
上海、浙江、福州等地政府,相继为一线医护人员发放一次性奖励数千元。不过,也有医生还没享受到“加班费和补贴”。北方一家县医院不强制加班,基本原则就是没有患者就可以下班。“可这种时候内科怎么可能没有病人。”这家医院的一位内科医生语气中多了些许无奈。
相比于一时的得失,更多的医护人员真正关心的是,长久的薪酬待遇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人员流动减少以及疫情防控等原因,医院经营压力加大,原本要提上议程的“薪酬改革”,也因为“没钱可改”在一些地区被搁置。
越是缺人的地方,此时跳槽越频繁。一家东北三甲医院医生介绍,疫情前也有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离职南下,但这两年明显更多了,广东、深圳、天津,很多地方给的待遇都特别好,高年资医生宁可举家迁走。
事实上,全球医务人员短缺的问题,都在新冠疫情中暴露的更加彻底,持续高压工作让英国、美国等带来医护人员离职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会有1500万卫生工作者的缺口。
2023年1月13日,浙江省人大代表、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向省人大提交的一份“关于提升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的建议”指出,
“后疫情时代,政府更应着力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入手,关心爱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当中国抗过这一波感染高峰之后,是到了考虑如何将医护人员的价值充分体现在薪酬待遇中的时候了。
最艰难的全员之战
在元旦临近的前10多天,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已向全体职工发出一封公开信鼓劲:这注定是一段充满艰辛而令人难忘的战斗历程。冬已至,春可期!让我们相互赋能,彼此守护,共克时艰!
就在公开信发出两天前,2022年12月15日,北京全市发热门诊患者达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在北京朝阳医院,以前日均接诊100多患者的急诊,这轮高峰期每天都要接待四五百人。
一位患者中午在该院急诊挂号、问诊,当她拿到CT检验报告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候诊区的人丝毫没有减少,她从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的患者们中穿过,再看急诊医生。“我以为会换一个夜班医生了,结果发现还是白天的那位。”她告诉《财经·大健康》。
这是全国的医疗机构迎来的最大一次挑战,患者激增、本院职工也相继感染新冠。
各科室、部门减员都挺严重。“每天都在减员,每天都在调度人手,我也是一边挂水一边在上班。”江苏一家二级医院的院长在电话那头语带哽咽。
在全国各地的医院,对抗新冠病毒战斗从呼吸科、急诊、重症监护,逐步向内科、普外、各大专科扩散,甚至放射科、心理科等,全院资源都被调动起来。
“骨科医生参与这类救急,也算创历史了。就连SARS期间,也只是征用了病房,没有让医生参与。”一位北京三甲医院骨科主任说。
这家三甲医院临时新增的呼吸科病房内,十几名各科派出的支援医师,靠两名呼吸科的主治医生带队指导,每天在40多张病床间辗转,就要走上两三万步。尤其是老年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很快,医生要比以往更频繁的检查体征。
赶来支援的医生,还不能耽误自己科室的患者。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神外科,有近四分之一的床位改为收治新冠患者,一位神外科的医生进入新冠病区的第一天,就连续工作12小时,晚上8点从新冠病区出来,还要参与此前已经安排好的外科手术。等他到家时,已是深夜两三点。
他胡乱睡了两三个小时,第二天早上8点又准时赶到医院。这一天的安排是,先在神外科做已安排好的手术,一整天高度集中精力。之后赶到新冠病区值夜班。“其实医生的抗压能力很强,只是这两天下来我确实困得不行了。”他告诉《财经·大健康》。
每一份医嘱,还有成倍琐碎的工作,都落在护士肩上。
“平均一个护士管10张床,有的老年人一天要吃十几种药,需要吸氧、下胃管、下尿管的不在少数,有糖尿病的一天四次测血糖,每个病人平均要做三次雾化,常规的血压、心率、血氧、体温检测一项都不能少。有行动能力的要帮助下地活动,动不了的还得及时给翻身挪腿。”
上述神外科医生感慨,护士现在更辛苦。
这样高强度工作,可能不得不持续一段时间。河南此前宣布,至2023年3月底,河南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取消节假日,各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实行日调度、日报告,医疗机构分管医疗的院长和医务部门要24小时在岗值守。
上述神外科医生原本预计春节前可以关闭新冠床位,“但现在看重症患者恢复比较慢,至少要到年后了”。
各地紧急补充人力。陕西铜川市政府倡议全市近五年内退休、离职医护工作者能够加入到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队伍中。
公立医院多是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一些医院只能选择临时招募带薪志愿者。
沈阳市多家医院紧急招募带薪医务志愿者,薪酬待遇约为4000元+“五险”;湖北通山县人民医院面向社会招募抗疫志愿,第一批招护理专业35人,报酬为每月2000元,或不满一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时间每天100元结算,最高2000元。
通山县人民医院还给出一个优厚条件:这些志愿者按期完成志愿服务后,可享受近三年内公开招聘护士岗位的笔试加分、甚至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的优惠政策。
“和三年前第一次面对新冠挑战相比,现在重症率没那么高,大家也没那么害怕。”在经历过三年前武汉抗疫的高强度实战后,一位武汉三甲医院的内科医生的紧张感在减少,此次他颇为淡定。
比补贴更重要的是涨薪
近一个多月来,有的地区医护人员已陆续收到了特别的补贴款。
上海一线医护收到6000元补贴一度上了热搜,有医生在网上晒出随着补贴款收到的短信,“现正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上海市委市政府为表达对一线医务人员由衷敬意和深深谢意,特此下拨阶段性一次性津贴6000元。”
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医生,也在朋友圈晒出数目不菲的津贴,据浙江日报报道,共计14500元的津贴,包括2022年1月11月抗疫补贴5500元,和新冠疫情激励保障9000元。
四川德阳市政府也拿出8000万元,发给1.7万多一线医务人员。浙江、福建福州、山西高平等地,都相继发了补贴。
在一些没有财政补贴的地区,这笔钱就得由医院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精神,医院为参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一次性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2000元,同时发放一次性感染补贴,300元/天,发放5个工作日,共计3500元。
“我们目前还没有补贴款的消息,不过这段时间加班费一直都是有的,和以往一样。”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感染科护士说。
《财经·大健康》调查发现,补贴和加班费的发放,和地区整体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加班费给多少,取决于医院的收支情况。一位地方人社局人士介绍,编制内医务人员加班是没有加班费标准的,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加班补贴标准。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公立医院最主要的收入——医疗收入,出现十年来首次下降。
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通报显示,全国2508家三级公立医院中,43.5%存在亏损,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
因此,有些医院只能用补休假换。“今年春节是轮班,这段时间都没有任何补贴的,加班后就调休。”安徽省一位社区医生最近工作量翻了几倍,但他也习惯了医护过年过节上班的常态,“条件好的医院才能给点补助,几十年都这样过来的”。
上述北方县级医院医生没有收到加班费和补贴,而且还因为早期感染新冠时发烧休假三天,被按病假算,扣了工资。因为医院的方案是,一般科室上三天休三天。但作为救治新冠的主力,内科医护人员每天还是得坚持早八晚六的连续工作。
“加班费,想啥美事呢?”上述东北省会城市三甲医院医生直接反问,“这几年的工资收入连年下降,这才是最关键的。”
入职十年,这位博士毕业的外科医生基本工资约6200元,2021年每月的绩效在6000元上下。他这情况好于同一届校友——心内科任主治医师,基本工资4200元,绩效工资只有1000多元。
考虑到医学教育的时间成本、医生的工作强度,当前医生公开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的情况仍普遍。
大笔的抗疫财政资金虽然流向医院,但这些钱都是定向使用,主要用于基建以及设备采购,真正投资在“人”上的钱非常有限。
有个别地方政府补助不能及时下发的地区,医院不得不用医保划拨的经费先维持运作,毕竟,“医务人员工资要发,医院也要运转。”一位基层医院院长说。
上述安徽省社区卫生中心医生的这三年工资待遇没有变,但“这次疫情强调社区医生要把辖区内老年人的分类管理,帮助缓解重症救治压力,也到了要真正落实强基层的时候了”。
要为医疗软实力投资
1月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的聊天记录引发围观,“由于疫情加之春节期间医生护理人员资源紧张,医院于(1月、2月、3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辞职,望相互理解。”
疫情确实加剧了全球医护人员的离职意愿。
英国2022年2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21年,平均每周有400个医务人员离开英国全民医疗系统(NHS),这种离职潮伴随的,是在职的医务人员抱怨职业过劳,身心疲惫到无法胜任工作;有些身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在长期抗疫中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一位有20年经验的护士,离开了她所工作的英国利兹教学医院NHS的儿童癌症中心。“我感觉自己精疲力竭,而且觉得很对不起需要我照顾的家庭和孩子们。”她对媒体说,“我只是机器里的一个数字,从没有准时下过班,时常会在洗手间里或回家的车里哭。”
美国劳工部在2022年9月2日的一份报告称,现如今美国医护行业从业者数量较2020年2月时,减少3.7万人。
在新加坡放宽边境防疫措施后,2022年一季度的医院护士流失率为4.4%,比过去3年同时期的2.7%-3.3%的流失率,有更多外籍护士辞职返乡,或者跳槽到其他国家,这部分缺口由招聘本地护士补上。
《财经·大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多地医院中,并未因此番疫情压力出现大面积医护离职。
“这个时候离职不忠义,况且真的要离职也要提前一个月告知,不会这么突然。大家现在没人抱怨,讨论的都是互相帮助,一起挺过去,最好能轮流感染。”一位ICU护士说。
上述ICU护士也坦言,没考虑过离职的因素之一,是在医院收入还算是稳定的。
对收入感到满意,是医护人员有离职想法和实施离职行动的较强保护因素之一,这项研究结果2022年刊登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上。
同样,在东南大学调查主动离职的三级医院医生和护士时,也发现薪酬待遇低是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1年,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再次发布《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随着各省份陆续出台改革实施方案,执行效果仍有待观察。
在大力提升医院硬实力之外,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财经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前主任俞卫指出,“我们更需要的是与之匹配的软实力,即更优质的医护资源和更优质的医院管理能力,这也是今后卫生费用投入资源上,更需要考虑的。”
(刘锦平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whsh风起
关注
主题数595
香港:50万张免费机票3月1日起派发,率先向东南亚地区送出
阅读 5055
【总书记的惦念】大凉山的新生活
阅读 4491
传何祚庥院士染疫无人问津?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子虚乌有
阅读 424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