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为了活下去?三年亏超 170 亿,威马宣布逆势涨价,最高涨 2.5 万元,正面 P ...

叶小琛小m 2023-1-18 03:51:5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贺
特斯拉新年大幅降价,掀起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战,但威马却没有选择跟风降价。
2023 年 1 月 16 日,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微信发布公告称,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针对 W6、EX5-Z、E.5 等多款在售车型进行价格调整。调整后,综合补贴后售价将上涨 15000 元 -25000 元不等。价格调整方案于 2023 年 1 月 1 日零时起生效,在此之前已完成定金支付的用户不受此次价格调整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调涨价之前,威马过得并不如意。
在业绩上面,威马连年亏损。2022 年 6 月,威马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从 2019-2021 年,三年合计亏损超 170 亿元,可谓 " 流血 " 上市。
随后不久,威马还传出 " 威马年亏 82 亿创始人年薪 12 亿 " 的消息,该条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不仅如此,在 2022 年 11 月,威马又传出 " 从 2022 年 10 月开始员工工资按照 7 折发放,管理层工资按照 5 折发放 " 的消息。彼时,有威马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降薪属实,且人事架构变化较大,一些员工甚至办理了离职手续。
一系列负面消息的影响下,加之威马自身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致使其销量进一步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 -11 月,其累计销量为 29358 辆,月均销量仅为 2700 台左右,与 2021 年同期的 39095 辆的销量相比下滑严重。
关于此次涨价的决策,记者将采访提纲发送至威马汽车的官方邮箱,截稿前并未得到回复。
" 国补退出,以及芯片、电池等上下游产业链反复波动的因素影响下,威马的业绩压力增大,其应该是想以‘涨价’方式,补上车辆的差价和成本。" 汽车行业人士张君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如果降价对销量促进不是很快的话,那么‘加价’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盈利结构。"




图源:威马汽车官方微博
涨价的背后
此次官宣涨价,与威马想要提高利润和品牌知名度不无关系。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威马在售的几款车型和市面上同类竞品车型相比,定价偏低,单车利润偏低,适当的涨价可以提高利润。
目前威马在售的几款车型中,除售价 19.58-23.58 万元的 W6 外,其余车型售价均在 20 万元以下,如售价 16.98-17.98 万元的 EX5-Z,售价 16.01-19.01 万元的 E.5。
较低的售价,使得威马的毛利率和单车利润始终处于低位。
招股书显示,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威马总营收分别为 17.62 亿元、26.71 亿元和 47.43 亿元,三年累计营收 92.06 亿元,但亏损总额却达到了 174.35 亿元。而 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威马的毛利率分别为 -58.3%、-43.5% 和 -41.1%,销量分别为 12799 辆、21937 辆和 44152 辆。以此计算,这三年,威马每卖一辆车分别亏损 32 万元、23 万元和 19 万元。
而威马汽车在定价方面,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均价则为 13.8 万元、12.2 万元和 10.7 万元,这让其陷入了卖一辆车亏两辆车的境地。
更让威马雪上加霜的是较高的动力电池成本。招股书显示,2021 年,威马汽车在前两大电池供应商处采购动力电池的费用高达 17.5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 30%。
在张翔看来,威马适当涨价,不仅可以改善盈利结构,还可以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因为涨价会给消费者一种品牌提升的印象,也是一种市场宣传手段。"
此外,威马此次涨价或与其此前牵手 APOLLO 出行有关。
2023 年 1 月 12 日,威马汽车发布公告称,APOLLO 出行与威马集团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约为 39.18 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 7.2 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 15 亿港元。
随着 APOLLO 出行发布的收购公告,威马汽车上市路径也将进一步确定。
" 此次涨价,也与威马借壳阿波罗出行上市有关。借壳上市以后,威马市值、估值将会有大幅度提升,品牌知名度也会提高。所以适当的涨价,也可以配合借壳上市的行动。" 张翔判断。




图源:威马汽车官方微博
销量会更差吗?
涨价过后,销量早已掉队的威马还有机会弯道超车吗?
从威马涨价后车型的售价区间来看,其部分车型与近期刚刚降价的部分特斯拉车型已有重合。比如涨价后达到 21.51 万元的威马 E.5 智客行版,售价已接近降价至 22.99 万元的特斯拉 Model 3 后轮驱动版;涨价后高达 26.08 万元的威马 W6 ACE 极智版,售价甚至已超过了降价至 25.99 万元的特斯拉 Model Y 后轮驱动版。
也就是说,涨价后,威马两大主力销售车型均已进入 20-25 万元的价格区间。
但这个价格区间里的竞争对手都颇为强悍。除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之外,售价 23.98-33.69 万元的一汽大众 ID.6 CROZZ,售价 17.98-22.98 万元的零跑 C11,以及售价 18.76-26.59 万元的广汽埃安 AION V Plus 都是威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更加糟糕的是,主力车型威马 W6 所处的 B 级纯电 SUV 市场的占有率较低。据乘联会数据,2022 年 1-12 月,B 级纯电 SUV 车型在纯电动车型中的市占率仅为 9.9%。同时,在涨价之前的 W6 销量也乏善可陈。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 年威马 W6 销量仅为 6364 辆,全年累计销量未突破 1 万辆。
张翔指出,涨价以后,威马的销量如何变化还存在不确定性。" 企业并非每个营销计划都能成功,其会根据销量的变化再确定下一步究竟涨价还是降价,或者是不变。"




图源:威马汽车官方微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不是已经倒闭了么
2023-1-18 04:03:29
这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啊。。
2023-1-18 04:15:36
哈哈哈,提鞋都不够
2023-1-18 04:28:12
强行装逼
2023-1-18 04:40:13
梁静茹给的勇气
2023-1-18 04:51: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