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阳康”和没阳能一起年夜饭吗?春节假期,还要防范这些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阳康”和没阳能一起年夜饭吗?春节假期,还要防范这些传染病!
[ 复制链接 ]
葳蕤1975
2023-1-18 23:20:01
原标题:“阳康”和没阳能一起年夜饭吗?春节假期,还要防范这些传染病!
今年春节来得早
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
不少计划返乡的人
都在关心这些问题:
南北毒株有啥不一样?
回老家会感染老家的毒株吗?
“阳康”后的我会不会传染给亲人?
……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朱珊为大家进行了解答
↓↓↓
“阳康”后返乡会不会重复感染?
网传南北毒株不一样,“阳过”后返乡会不会重复感染?
朱珊介绍,目前我国主流行株为BA5.2和BF.7。根据此前省、市疾控中心监测情况,武汉主要是BA5.2感染。两者在致病力上并无明显区别,症状不同更多取决于感染者的个体差异。此外,温暖的天气更有助于身体康复,也会让人产生“北重南轻”的错觉。
不论BA5.2和BF.7,甚至是尚未在国内形成“气候”的XBB,都属于“奥密克戎”大家族的一员。我们在感染其中一个毒株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都有一定交叉保护力,理论上这种保护作用可维持3—6个月。因此,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是比较安全的,短期内发生二次感染的几率很小。
“阳康”后的我会传染给老家亲人吗?
自己已经“阳康”了,但老家亲人还没有“阳过”,大家聚在一起吃年饭,会不会导致交叉感染?
朱珊介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不是真的“阳康”了。首先从症状上看,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至少要恢复正常三天以上;其次从检测情况来看,连续两天核酸检测为阴性,或连续三天自测抗原为阴性。同时符合上述两点,就可以判断自己确实已经康复了,这时是没有传染性的,可以放心聚餐。如果身体刚刚有了一些好转,症状尚未完全消失,或检测结果仍有异常,则应等痊愈以后再返乡,在此之前非必要不外出。
春节如何做好出行准备?
朱珊介绍,“阳过”和没有“阳过”有所区别。
对于还没有“阳过”的市民朋友,春节出行一定要慎之又慎,首选自驾车出行,备齐口罩、酒精湿巾、抗原试剂和常用药品。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出入公共场所,推荐佩戴N95口罩,注意保持一米社交距离,接触公共设施后立即洗手,尽量不要在飞机、火车上进餐。
对于已经“阳过”的市民朋友,则应做好健康评估,避免在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长途驾驶。在没有司机轮换的情况下,长途出行首选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尽管“阳康”者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概率很低,但旅途中也要做好个人防护,这是因为冬季本身就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要防止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又感染上其他疾病。
“阳康”后的我能为亲人做什么?
老家亲人还没“阳过”,作为已经阳康的“过来人”,有什么可以为亲人做的吗?
朱珊提醒,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一点,快带家里老年人去打疫苗。新冠病毒将长期和人类共存,尚未感染新冠病毒,是接种疫苗的绝佳时机,早一天完成接种,早一天获得保护力。其次,可以根据自己“阳康”的经验,为亲人备一些家用血氧仪、抗原试剂、退热药等物资,同时提醒注意事项,做好心理建设。若家里老人有呼吸系统基础病,平时就容易气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备一个家用制氧机。
新春佳节将至
春节前后人群流动性增加
返乡人员增多
亲友团聚和外出旅行将增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出提示:
春节期间
我国内地风险相对较高的传染病
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还有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肠炎
另外要注意食物中毒
和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赴境外旅行
应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霍乱、诺如病毒肠炎、登革热等
传染病的风险
国内多地发布提醒:警惕疟疾
安徽
2022年12月23日,安徽省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称,随着新冠肺炎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且春节将近,国外劳务人员集中返回,可能会导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疟疾和新冠肺炎症状相似,若出现漏诊或误诊,可能危及生命。
山东青岛
1月12日,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警惕合并疟疾的“新冠感染”。
青岛市已发生多起非洲、东南亚国家回国人员在新冠隔离点集中医学观察期间检出输入性疟疾的病例;2021年青岛市在新冠定点医院发现输入性新冠肺炎合并感染输入性疟疾的病例,这种病例症状复杂,容易漏诊。
山东淄博
1月14日,淄博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称,有非洲、东南亚、南美洲、韩国等疟疾高发国家和地区旅居史的重点人群,容易感染输入性疟疾,它和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相似,如果出现漏诊或误诊,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您近期从非洲、东南亚等地回国,并出现发冷、发热、胃肠道反应等身体不适,在怀疑感染新冠肺炎的同时,警惕输入性疟疾。一定要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出国旅行工作史。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内所引起的传染病,受感染的雌性按蚊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所有人均可感染疟疾,并且可以重复感染,最初的症状(发热、头痛和寒颤)通常会在受感染蚊虫叮咬10~15天后显现。疟疾特别是恶性疟若不及时诊治,很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可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等,常见的并发症有脑损害、严重的贫血、肝肾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疟疾和新冠的相似症状有两点:
一是都以发热为主要表现;
二是部分新冠有腹泻症状,部分恶性疟患者主要表现也有腹泻。甚至,在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的临床表现中,规律的畏寒寒战通常并不明显,而常以头痛、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
如何区分疟疾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于2021年6月通过了世卫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正式成为无疟疾国家。但由于人员跨境流动,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疟疾病例输入,并时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这些疾病和风险需警惕
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多数病例为轻症,少数为重症,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主要为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基础病患者。
主要预防措施:
(1)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推荐孕妇、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病患者等流感高风险人群、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
(2)采取日常防护措施也可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我国冬春季节高发。诺如病毒肠炎易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发生。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病例为轻症,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3)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4)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食物中毒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我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与北方燃煤取暖季节一致。高发省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东中部地区。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煤炉、炭火、土炕、火墙等取暖,燃气、煤气热水器使用、安装不当或质量不合格,煤气灶或煤气管道发生气体泄露等。此外,使用炭火、燃气、煤气的餐馆、宾馆,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的车库、地下室,以及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高危场所。
轻度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中度中毒患者在轻度中毒症状的基础上,还出现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面色潮红、多汗、脉搏加速、神志不清、走路不稳、意识模糊、困倦乏力、判断力下降、出现幻觉、浅昏迷、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等症状;重度中毒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面色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抑制。
轻度及中度中毒后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及时抢救,一般无后遗症;重度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可有严重后遗症。
主要预防措施:
(1)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使用煤炉或炭火等取暖设备、燃气或煤气热水器、燃气或煤气或炭火灶具、小型油或汽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不要让汽车引擎持续运转;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2)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炭火等设施设备,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综合封面新闻、安徽疾控、青岛疾病控制、淄博疾控、中国疾控、长江日报
来源:东方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车规AEC-Q102」
葳蕤1975
关注
主题数913
除夕,战备拉动打响!
阅读 8561
胡鑫宇家属决定尸检,其母称不会停止寻找真相
阅读 5874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
阅读 527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