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马斯克向同行“扔炸弹”:新能源车血战开始了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马斯克向同行“扔炸弹”:新能源车血战开始了
[ 复制链接 ]
情醉香格里拉墒
2023-1-19 21:33:1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好看商业,作者|周一围,编辑|安心
2023年新年伊始,马斯克就火力全开,大杀四方。
1月13日,特斯拉宣布在欧美多国市场大幅降价,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荷兰、英国、挪威,降价幅度1%-20%不等。
在美国市场,所有车型售价下调。其中Model Y降幅最大,起售价从65990美元降至52990美元(约合35.7万元人民币),降幅逾20%。
同时,Model 3、Model S、Model X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价,降幅在6%-10%不等。
在德国,特斯拉下调了Model Y和Model 3的售价,降幅在1%-20%不等。
在加拿大,特斯拉下调全系车型售价,降幅几乎都在10%以上,最高降幅达19.5%。
一周前,特斯拉刚刚宣布在中国和日本市场大幅降价。
在中国市场,1月6日,特斯拉宣布Model Y起售价从28.89万元下调10%至25.99万元,Model 3起售价从26.59万元下调13%至22.99万元,二者均创下国产特斯拉历史最低价。
这已经是过去5个月内,特斯拉在中国第 5 次调价,不同车型累计降幅约5万-10万元。
1月6日,特斯拉还在日本市场宣布降价,将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分别下调约10%。
特斯拉在全球如此大幅度地降价,可以说是在给全球消费者“送红包”,也是在向全球新能源车的同行们“扔炸弹”。也说明马斯克是真急了。
钢铁侠一开战,全球同行还有几家不颤抖?他们无论跟还是不跟,都很难。2023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注定血雨腥风,行业洗牌加速到来,谁能挺过这场血战?
马斯克为什么急了?
价格战背后,马斯克的焦虑一方面源自特斯拉的失意,另一方面来自2023年的悲观前景。
2022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共交付131万辆,相比2021年增长40%,去年的增幅是87.4%。
这个成绩距离马斯克设定的2022年交付轻松增长50%(交付150万辆)甚至更多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全球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2022年的销量依然蝉联第一。但如果放在混动+纯电动的新能源车范畴,特斯拉被比亚迪反超,丢掉了王座。
2022全年,比亚迪共售出186.35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08.64%,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年累计销量为911140辆,2021年纯电动车销量为320810辆。
特斯拉的主力销售车型Model 3和Model Y分别已经上市7年和4年。这几年,特斯拉全靠老产品打天下。它的新能源车同行们却在拼命推陈出新,分流特斯拉的潜在用户,拉低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美国是特斯拉销量最大的市场。尽管特斯拉依然是美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但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下滑。
据标普全球移动(S&P Global Mobility)的报告,截至2022年Q3,特斯拉在美国新注册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为65%,低于去年同期的71%,而2020年特斯拉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79%。标普预测,到2025年,特斯拉在美市场份额或将降至20%以下。
中国市场在特斯拉全球销量中占比约三成。但随着比亚迪一骑绝尘、“蔚小理”等一众造车新势力的疯狂追赶,份额不断下滑。
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7.8%,12月份一度低至6.6%。
特斯拉销量增长不及预期,不是产量不足,而是需求不足。
整个2022年,特斯拉产量1369611辆,交付量1313851辆,产销差额为55760辆。也即,2022年库存55760辆,占全年销量的4.24%。反观比亚迪,2022产销额占全年销量的比例仅为0.73%。
如果特斯拉不能快速提升销量,其产量过剩问题会更加突出。毕竟,特斯拉仍然在扩大产量、扩建工厂。
按马斯克的计划,特斯拉可能会开设10—12家新工厂,最终实现2030年年销2000万辆的目标。
最近的媒体报道称,特斯拉正在考虑投资7.75亿美元扩建美国德州的工厂;以及将在印尼落成第三座海外汽车生产工厂。
特斯拉需要快速提升销量,解决需求疲软的问题。但马斯克对2023年的汽车消费前景是悲观的。
他曾在2022年12月底预判,2023年全球会遭遇一场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严重程度将与2009年相当。
世界银行也在《全球经济展望》中,大幅下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世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1.7%,低于2022年6月预计的3%。这将是继2009年、2020年的经济衰退后,近30年来的最低增幅。
降价无疑是最快速拉升销量的手段。据媒体报道,在宣布降价后,特斯拉中国3天内狂揽3万辆订单。
这一招马斯克简直是屡试不爽。尽管每次降价都会遭到老车主的反弹甚至维权,但每次降价后都会有大批新用户涌进特斯拉门店,开心地献上自己的钞票。
这场价格战,谁敢跟?
特斯拉发起价格战,战火烧向了谁?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降价后,主力车型Model 3价格带降至22.99万-32.99万,Model Y的价格带降至25.99万-35.99万。
申港证券认为,特斯拉本次降价后,20万-30万价格带的新能源车型将受到明显影响,其中包括小鹏P7、G9、极氪001、比亚迪汉和海豹、问界M5和M7等,而15万-20万价格带的车型也将受到挤压,这些车型的潜在客户将分流到特斯拉。
在20万-25万价格带,Model 3的最新起售价较比亚迪海豹高出不足2万元;比小鹏P7便宜1万多;比蔚来ET5起售价低3万。这几款车都被视为Model 3的直接竞争者。
在纯电SUV车型里,Model Y最新起售价 25.99 万元,与AITO问界M5 EV最新起售价25.98万几无价差。相比蔚来的ES6、EC6,小鹏G9,理想L7、L8,Model Y在售价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领跑C11这种主打亲民路线的车型,起售价18.58万元,有20万左右预算的消费者就可能分流到Model 3。
面对钢铁侠发起的“挑衅”,谁敢应战?
AITO问界率先跟随降价。1月13日,AITO问界官宣降价:即日起,问界M5 EV调整后售价为25.98万元起,问界M7调整后售价为28.98万元起,两款车型降价幅度达到3万元。
同时,对于降价前已提车的车主,问界承诺将提供价值3万元以上的权益礼包予以补偿;就连此次没降价的问界M5增程版车主,也可获赠两年基础保养。
AITO问界是赛力斯汽车与华为合作推出的汽车品牌。自2022年3月正式交付以来,AITO问界已累计交付超7.5万辆汽车,堪称一匹黑马。
此前的11月份,AITO问界已经跟随特斯拉推过一波降价促销。牺牲部分毛利换销量是AITO问界降价的主要诉求。
目前来看,业界尚未有第三家新能源车企加入这场价格战。
相反,去年底至今,比亚迪、吉利、长安、哪吒、东风等品牌先后宣布旗下部分车型涨价。广汽埃安今年初宣布预计于3月初对旗下车型涨价,涨幅在3000-6000元不等。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特斯拉降到十几万都不奇怪,但蔚来坚持的原则是不降价。
其它车企不敢轻易参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底气不足。特斯拉降价的一大底气来自其远超同行的高毛利。
2022年Q1,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高达32.9%,虽然呈下降趋势,但Q3的单车毛利率依然保持在27.9%。
理想是造车新势力中单车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理想的单车毛利率分别为22.4%、21.2%和12%,较特斯拉仍有较大差距。
净利润方面,2022年Q3,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平均获利9711美元,在一众车企中排名第一,遥遥领先。在单车获利水平上,新能源全球销冠比亚迪远逊于特斯拉,只有1466美元。蔚小理更是卖一辆亏一辆——以Q3为例,每卖出一辆车,蔚来亏1.529万美元,小鹏亏1.0484万美元,理想亏6566美元。
数据来源:金十数据、公开信息
成立至今,大批造车新势力仍处于巨额亏损中。仅2022年前三季度,蔚来就累计亏损了87亿元,小鹏紧随其后,前三季度共亏损67.78亿元。
对很多车企来说,这场价格战跟或不跟都是残酷的选择。跟,意味着继续“失血”,资金压力高企;不跟,则可能丢掉订单,被用户抛弃。
血战2023
2022年,除了极少数车企如比亚迪过得春风得意,绝大部分车企都压力山大。即便是彪悍如特斯拉也没能例外。
车企们在2022年既遭遇了共同的困难,包括疫情反复、全球处于加息周期、消费低迷、供应链价格上涨、地缘关系紧张、科技股在资本市场遇冷等,多重利空轮番吊打全球车企。
同时,每家车企进入了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各自暴露出自身的问题。
马斯克身陷旷日持久的Twitter收购大战,无暇顾及特斯拉。2022年,特斯拉鉴于成本上涨,多次涨价,再加上老车没有更新换代,在消费者眼中不再是性价比的代表。
因此,特斯拉不仅丢了新能源全球销冠,市值也缩水超7000亿美元,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持股市值缩水2000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财富缩水最多的人。
低效运行的蔚来2022年销量增速低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整体增速。
销量一度领先的小鹏,随着G9出师不利而迅速跌落,股价暴跌,诸多管理问题集中暴露。
走大单品路线的理想低估了从理想ONE切换到L9的难度,高估了用户对老单品的忠诚度,最终遭遇短期销量断崖式跌落,计提8亿库存损失。
总的来看,2022年,蔚小理的先发优势被明显稀释,销量逐渐被野蛮生长的第二批造车新势力埃安、AITO问界、哪吒、零跑赶超。
当然,在群雄逐鹿的2022年,已经有车企掉队甚至出局了。比如威马,迟迟未能解除的资金链危机将其拖到了生死边缘,“像牲口一样活着”。李一男的自游家因新车交付难产,还没出牌就被出局了。
各家新能源车企就在这样的局面下匆忙迈入了2023年。这很可能是更残酷的一年。
感受到2023寒意的不只有马斯克。蔚来李斌也在内部信中告诫员工,“对20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困难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放弃任何的侥幸心理,保持危机感,冷静感知和分析市场环境与竞争态势的变化,我们才可能适应与应对接下来的艰难挑战。”
2023年,将有更多车型上市,包括特斯拉也被传将推新车型。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新上市的新能源车约有70款,2023年还将有100款新能源车型上市。
但需求端并不乐观。摩根士丹利近期在一份报告中提到,2022年受补贴政策影响,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中国目前的纯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0%,明年很难看到类似的增长速度。”
智能手机行业已经从群雄逐鹿到不断洗牌、最终全球只剩4-5家活下来。新能源汽车大概率会重复这个演进路线。
2023年注定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特斯拉的激进开局,将让新能源汽车的洗牌和淘汰赛加速到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如心所愿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碳酸锂跌,常规降价
2023-1-19 22:32:47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情醉香格里拉墒
关注
主题数54
深入研究太阳能,电线,连接器的LED设计
阅读 8595
丰田的电动车,不太行
阅读 4846
比亚迪员工维权特斯拉:称代老婆维权,不存在诋毁
阅读 389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