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健康中国|春节前的县城医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健康中国|春节前的县城医院
[ 复制链接 ]
willcamu
2023-1-21 23:10:01
农历新年来到,在同一天,同一家医院,不同的病房,正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临近春节,感染新冠的病人在好转后陆续出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以下简称怀来县医院)住院部空出来的病床变多了。怀来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
1月18日中午12点,68岁的陈力福站在住院部10楼的窗户旁向外眺望,再过两天他就会出院回家。冷风从窗户缝里窜进来,但中午的阳光也热烈,陈力福不觉得冷,可以回家过年,他觉得后面有盼头,“就盼着春暖花开吧,这疫情就过去了。”
临近年关,怀来县医院住院部的空病床变多了。 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图
中午1点30分,王明远在7楼病房外的吸烟区点着了一根烟,不远处的病房里躺着的母亲让他有些忧虑。和陈力福不同,王明远不知道77岁的母亲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感染新冠后,母亲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身体也无法自由活动。他不知道这和感染新冠有多大关系,医院也没给出具体的诊断,这让他心焦,“还有很多检查没做,可能得在医院过年了。”说话的时候,王明远盯着前方,呼出的烟弥漫在他周身。
同一天,64岁的刘华云和弟弟妹妹决定接已经住院20多天的父亲出院回家。年关将近,98岁的父亲身体比刚来医院的时候要好转许多,这让一家人悬着的心稍稍安稳了。下午4点,刘华云和弟弟妹妹用轮椅推着父亲走出了医院,寒冬的风吹着干树枝打晃,父亲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了两只眼睛。
晚上7点45分,怀来县医院呼吸科医生郑玉正在住院部值班室看病人的CT片。半个小时的时间里,3拨病人家属带着CT片找过来,他们迫切的希望从医生口中知道详细具体的治疗情况。住院部走廊的灯光或明亮或昏暗,从一头延伸到另一头,唯独护士站的灯光一直长明。
“就盼着春暖花开吧”
感染新冠后,陈力福清楚记得自己是在1月8日住的院,住院前还在家找村医输了7天的头孢,但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最开始是高烧,嗓子疼就像拿刀喇似的。后面会咳嗽,浑身没劲,在村里输了7天液后,咳嗽止住了,但痰变多了,身上没力气,稍微走点路就喘,血氧饱和度还不到80,就赶快来了医院,一照CT发现肺感染了。”
住院部10楼的窗户外面是医院的门诊楼。
陈力福的嗓子有点哑,穿着绒衣绒裤,绒衣外面还穿了一件棉马甲。他说吃过午饭想出来活动活动,从住院部10楼的窗户望出去,对面是医院的门诊楼。
“最初来医院的时候没有床位,后面有床又没有被褥,医院让病人自备被褥。”陈力福回忆,之后女儿从家里拿来了被褥。“我在医院已经住了10天了,输了10天液。”
第二次CT片显示肺部炎症已有好转,陈力福说,“医生让我腊月二十九出院,出院前再输几天液巩固一下。”
目前,陈力福已经出院。
陈力福庆幸自己来了医院,村里的医疗条件太差,除了头孢没有其他的药,到医院后,治疗条件好了,人好得更快。“现在已经不难受了。”
陈力福的村子位于怀来县东花园镇,村里很多人都阳了,但来医院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在扛,扛过去就抗,抗不过去就抗不过去了。今年真的是不容易,就盼着春暖花开吧,这疫情就过去了。”眼见着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陈力福也期盼着回家过年。
“过年能不能回家还定不了”
“我们是1月15号住进来的,我母亲现在的症状跟老年痴呆一样,还不知道咋弄。”在怀来县沙城镇安家的王明远说,母亲的症状和感染新冠有关系,可能是新冠引起的,“这些都是阳了后出现的症状,医生说这种老年病跟新冠有关系,也没有关系,不能说都是因为新冠。”
“我妈从上个月17、18号就不舒服,18号晚上我给她吃了一片安乃静,睡了一觉,第二天看着就没什么事了。”王明远回忆,23号晚上母亲不想吃饭,只吃了半碗饭。“后面4天我到外地出差,回家后就发现我妈躺在床上动不了了。连夜找村医输液,晚上9点多开始输液,输完液就半夜2点了。”
“(这个月)11号、12号我发现我妈有点反常,认不清人,乱扔东西。到了13号,左手拿不了东西,左腿也迈不开。”王明远很快将母亲送到了医院,最初因为没有病床,只能在门诊输液。“后面有病房后,我妈就住院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之前好了,现在左手能拿东西了,扶着也能走路了。老人生病没有办法,我妈现在就跟小孩子一样,吃药得哄,药苦,就不吃。”
在王明远看来母亲的情况是喜忧参半,“她现在仍然不认人,不光如此还出现了低血糖、低蛋白的症状。医生也还没确诊,还有好多项目没有查,只说病人需要再观察。”
王明远站在病房走廊一头的吸烟区,手里的烟袅袅向上盘旋,他眉头锁着,“不知道啥时候可以出院,过年不知道能不能回家,还定不了。就这两三天出院的人特别多,如果不能回家,就得在医院过年。”
“能出院我爸特别开心”
“12月28日,家里人给老人测血氧饱和度不到90,决定到怀来县医院就诊。CT检查显示,双肺下部感染,左肺上部感染,因为老人年龄太大,医生说让我们做好准备。”刘华云回忆,刚来医院的时候,医院收治的病人中大多数都是老人,“病房、病床那时候都非常紧缺。”
刘华云父亲出院前,家里人在收拾病房里的东西。
刘华云98岁的父亲一直有心肺方面的基础病,“心梗,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平时还会喘。”去年12月防控政策放开后,家里人都担心老人被感染,做了很多防护措施,但仍没躲过去。“家里人都阳了以后,我父亲才阳的。”
刘华云回忆,“12月21日,我父亲出现了发烧症状,吃了退烧药后,体温降到了37度左右。但此后数天一直断断续续有低烧症状,还有咳嗽,喘得也很严重。”
“送医后我父亲在医院一共输了14天液,我们兄妹几个轮流陪床。最初我父亲的情况并不好,不想吃饭,只想睡觉,没有精神。”医生告诉刘华云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方法,除了激素药和抗病毒药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增强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为了让父亲多吃饭,家里人变着花样送饭。“因为他耳背我妹妹就趴在他耳朵旁跟他喊着说吃饭就是吃药,能治病。我父亲早年当兵很有毅力,在医院一直很坚强。”
用西药治疗期间,刘华云还找了中医,“到目前已经吃了15副中药了。”眼见着父亲在一点点好转,“从最开始没有食欲,到后面吃饭变香了,人变胖了,父亲的好转让家里人非常开心。”
“第二次的CT结果显示,父亲肺炎有所好转。”刘华云说,一切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最初家里人都非常担心,因为他年纪太大,怕他抗不过去,但他扛过来了。”刘华云计划,年后如果情况很稳定,就晚一点带父亲回医院复查。
出院当天,刘华云特意给父亲换了红色的内衣裤,“马上就要过年,希望有个好兆头,能出院我爸特别开心。”
“我们呼吸科不打算今年过年了”
12月中下旬来医院的病人开始变多了。怀来县医院呼吸科医生郑玉记得,“21号当天呼吸科就收治了9个感染新冠的病人,第二天又收治了12个,感觉病人一下就涌上来了。”
怀来县医院在去年7月份成立了呼吸科,当时只有3名医生,呼吸科的病房和消化内分泌科的病房一直都在10楼。防控政策放开后,呼吸科病人不断增多,为了扩容,医院就把消化内分泌科搬到了4楼。郑玉回忆,“消化内分泌科在12月26号搬走的,当天呼吸科一下就接收了17个病人,一共43张病床基本就满了。医院又想办法,把单人病房变成了双人病房,多加出来10张床。”但这仍无法满足不断增多的病人。
“上个月26号-30号,是接收病人的高峰期。”郑玉说,“最高峰的时候,一共收治了56个病人。收治的病人中基本没有年轻人,都是老人,多伴有并发症。那几天急诊每天的接诊量大概有200多个,比平常高出去好几倍,而且都是呼吸科的病人。呼吸科门诊一小时就能挂100多个号。因为原有的病人没治疗到一定程度出不了院,病床一度非常紧缺。”
怀来县医院的呼吸科门诊外病人排队在等待叫号。
后面因为治疗知识的普及,其他科室也开始收治新冠阳性病人。郑玉记得,“高峰期全院5个内科5层楼都是满的,除了妇产科没收新冠病人,儿科都开始接收成人新冠病人。”
“12月下旬,呼吸科新入职了两位年轻医生,目前呼吸科一共有5位医生。”由于新来的医生不熟悉情况,仍需要跟着郑玉熟悉病房工作。
郑玉说,“带着两个年轻医生,我一个人4天就要上2个夜班,今天晚上带一个大夫,明天晚上带另一个大夫,下了夜班第二天还要出半天门诊,最多的时候会连续工作52个小时,连轴转,没有办法。”看着病房里的病人,郑玉不放心,只能和年轻医生一起盯着。“都是高龄患者,基本都有并发症,怕出事。”
“临近年关,呼吸科的门诊量较前一段时间有所回落,病人来了我们还是应收尽收。现在呼吸科还有30多个病人。昨天1天有10个病人出院,今天又收治了5名病人,仍是老年人居多和肺感染有关系。”郑玉说,“别人过不过年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呼吸科今年是不准备过年了。”
“我们科室5个医生,这段时间没有休息一天。”虽然疫情较之前有所好转,但呼吸科仍然忙碌,“各个科室的住院人数都已经降下来了,但呼吸科还在天天加班,今天白班的大夫走得还算早,5点半换班,他7点多才下班。”
坐在值班室的郑玉看着很疲惫,“有时候值夜班眼睛都抬不起来,但还得撑着,从医30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累过。我快60岁了,还有3年半就退休了。”除了身体的劳累,郑玉心也累,“病人太多,担心治不好,心里压力也大,大夫和患者家属的心情是一样的,就想着用各种各样的办法给治好,但有时候真的很无力,好在病人家属很理解我们,对我们工作很支持。医院领导对我们也很支持,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郑玉摘下了戴了很久的口罩,“最近一直没有睡个好觉,晚上如果没有病人找,会休息一会,但我估计今天晚上有一个病人比较危险,有病人的时候就不行。”郑玉缓缓地说,“病人也挺难的。”
与郑玉一样,她的儿子是一名急诊科的医生。虽同在一家医院工作,但与儿子见面的时间并不多。马上要过年了,郑玉仍然要在一线值守,“我大年三十是白班,他三十是夜班,我们俩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急诊那边也特别忙,有时候好几天见不到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力福、王明远、刘华云、郑玉均为化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LED行业信息」
willcamu
关注
主题数605
2022年至少有20位俄罗斯富豪神秘死亡
阅读 6614
“增强信心”!官媒两天连续发声背后,透露了什么信号?
阅读 5514
网传中国电科员工因清明加班怒喷领导,疑似当事人回应已离职
阅读 431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