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春晚微电影火爆:致敬每一位吹响希望号角的“张建国”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春晚微电影火爆:致敬每一位吹响希望号角的“张建国”
[ 复制链接 ]
不如跳舞999
2023-1-23 22:00:23
原标题:春晚微电影火爆:致敬每一位吹响希望号角的“张建国”
9封信叠在一起有多厚?也许仅有几公分,也许是一个人的大半辈子。
一部聚焦普通观众的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首次登上总台春晚,被网友们称赞为“新年第一哭”“炒鸡感动”“全场最佳”。作品的灵感源于40年来全国的热心观众给春晚的来信,千千万万个关注春晚的普通群众浓缩成了电影的主角:张建国。
张建国曾是一名部队炊事员,一次除夕夜的春晚节目让他做饭时分了神,忘记吹小号通知大家吃饭,便被班长调侃“电视里面吹去呗”。玩笑被当了真,每年他都会给春晚剧组写自荐信,直到39年后,他真的登上了春晚,带着来自春晚剧组的回信:“这是一封迟到的回信,但愿我们的诚意没有迟到。”
春晚没有让“张建国们”失望。电影里吹响开饭号的张建国,观众席上抹眼泪的“张建国”,万众瞩目的总台春晚,把舞台留给了他们。
为何是“信”?
“信”是贯穿这一故事的核心意象。39年的时间尺度,苍老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念,伴随着导演组的一封回信,40封信完成了一次“春天的约定”。这是春晚对观众追梦的回应,也恰好对应春晚陪我们走过的40年。
春晚总导演于蕾在谈及创作时表示,前辈们在做春晚的时候,80年代、90年代都是一麻袋一麻袋收信的,其实看不太过来,没有想到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数据化信息的时代,还有这么多观众在寄信给总台。
于蕾透露说,总台台长做文字工作多年,这些来信他都会仔细读,还把关于春晚的信转交给春晚剧组。有一种信,让人特别感动,就是
每年都有人寄来给春晚写的剧本,有的写歌、有的是小品,而且都是一笔一划写下来的,多数不是打印的。
这些信让人感慨,有这么多关心春晚的人,还在为春晚写剧本、写歌词、谱曲、提建议,这些就是春晚的铁粉啊!好多作者年纪已经不小了,不会用电脑,一笔一划写,有的人用毛笔写,还有人在落款上写着“你们的好朋友”。于蕾说,这些信海雄台长都会看,并专门让剧组研究,能不能创作一部跟观众来信有关的微电影作品。于是,一个关于“信”的微电影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这也是电影这种艺术门类首次登上春晚,用电影这个造梦的艺术,去为“张建国们”圆一个春晚的梦,回应每一年观众准时守候的信赖。这是一份延续了40年的信念,恰如张建国在影片中回应的那句“好饭不怕晚”:40年如一日地为全国观众献上一桌“好饭”,这份用心用情,也许才是春晚在时光更迭中“不怕晚”的秘方。
春晚主创就像家里那位最辛勤的掌勺人:后厨的忙碌你不必知晓,但这顿年夜饭,全家必须吃好。
为何是“他”?
电影里的张建国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个认真度日的平凡人。他的口头禅是“忙”:在部队时忙着给大伙做饭,转业了忙着修火车头,之后忙着喂牛、忙着做饭、忙着照料家人……他告诉自己:我是要上春晚的,只是档期没有调开。他的心里也许藏着一个朴素的念头:大家都忙,春晚回不了信很正常。虽然“忙”,但张建国“心不死”,支撑他的是想上春晚的梦想。
与角色相互映射的,是张建国的扮演者——一名真正的素人演员金长勇,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一位普通农民,平时在当地的影视基地当门卫、做后勤,大伙儿都叫他“金叔”。他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提到得知自己要上春晚,激动到“身上发颤”,“我这一个上班的老百姓能够为春晚拍片子,真是不敢想象。”
普通人,演普通人的故事。当说出那句“张建国,演奏家”时,张建国的这份信心从何而来?也许就是因为自春晚诞生之日起,它的血液中便流动着“把人民放在舞台中央”的理念。春晚的节目形式、舞美设计在年年更新,但不变的是春晚里总有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春晚的舞台,是能给普通人圆梦的。
张建国的故事,便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追梦的缩影。他们默默无名却一路“奔忙”,怎知赶路久了,抬头已是漫天星光。这份“平凡的荣耀”,在下一个春天即将开启的日子,借春晚的舞台,赋予了每一个踏实肯干、初心不忘的追梦人。
为何是“小号”?
从模糊不清的黑白电视,到本届春晚的超清大屏,张建国凝视春晚的焦点,也随时代发展而不停变化。但无论是青春还是花甲,他吹号时的身姿都是一样挺拔,那把在开场便出现的小号,历经沧桑,依然闪亮。
嘹亮的小号声,曾是革命年代里先辈冲锋陷阵、开天辟地的巨响。每当小号声响起,我们会本能地注目聆听,仿佛那高亢的声音里,天然带着一股集结的力量。影片最后,镜头切到春晚现场,伫立于观众席中的小号手吹响了歌曲《早安,阳光》的序章,电影和歌曲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衔接。
小号集结起了舞台上各行各业的“张建国们”,英雄本“雄”,人民本“民”直接出镜,电影是为张建国制造了一个梦想,而舞台上演绎的是普通人真实的梦想。
不需要表演别人,不需要塑造角色,舞台上的歌者展现的就是他们自己。
还有一点也颇令人感动 ,当总台台长建议把《早安 隆回》和《阳光总在风雨后》两首歌串烧混搭,以阿卡贝拉呈现时,还专门要求一律不上专业歌手,
把这个节目的舞台让给充满阳光、自信和活力的普通中国人!
这部集结了众多明星“配角”的微电影得到了中影股份的大力支持,就像他们此前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一样,
《我和我的春晚》看似讲述了“我”和“春晚”之间的故事,其实,“和”才是关键。
怎样连接“家”与“国”、“小”与“大”、“我”与“我们”,考验着春晚主创的创造力。唯有如此,才能尽显微电影之“微”,那是透过平凡者讲述不凡事、通过小切口反映大时代的精微与共情。
可喜的是,这次春晚做到了:一封信很薄,却可寄托普通人深厚的感情和依托;一封信很轻,却在春晚创作者的心中分量有千斤之重。
在《我和我的春晚》中,有一处细节值得品味。张建国年轻时,他在火车广播中向乘客介绍:“我是张建国,做饭的”;若干年后的他,同样在火车上郑重地介绍自己:“张建国,演奏家”。同样的自豪,不同的答案,只因2023年的这趟列车是奔向梦想的启程。人会因坚持而自豪,因梦想而闪耀。这是张建国的故事,何尝不是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张建国”的你我写照。
作者吕帆,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总监制 ▏杨 华 窦小文
监 制 ▏徐朝清 闫 爽
主 编 ▏韩春苗 崔黎黎 张亚东
素 材 ▏杨冕新 梁馨文 陈羿伽
杨 晨 陈顗彦 袁伊典
视 频 ▏贾 贝
编 辑 ▏孙嘉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不如跳舞999
关注
主题数888
公安部:坚决彻底肃清孙力军政治团伙流毒,彻查所涉人事案
阅读 6060
永不降价的蔚来还是降价了
阅读 4769
中国专家组本月出发赴美调查大熊猫“乐乐”死因
阅读 473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