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专访|编剧陈宇:影片高潮,是《满江红》的创作起点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专访|编剧陈宇:影片高潮,是《满江红》的创作起点
[ 复制链接 ]
红树林湿地
2023-1-25 21:10:01
截至1月25日18时左右,2023年春节档总票房已经突破47亿元。其中令不少人之前都没有想到的是,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目前以17亿元票房高居榜首。不错,就映前风评而言,《满江红》已颇受关注。但这一次,似乎不用等到电影海报上方的“悬疑管够,笑到最后”完全兑现,制片方在这场新春票房大战中就已经可以喜笑颜开了。
《满江红》
虽然才上映四天,但《满江红》已是张艺谋过往所有作品中的单片票房冠军。就在大年初二,猫眼对《满江红》的内地票房总预期,已调至37.09亿元。
现年72岁的张艺谋,作为新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绝对的领军人物,他的艺术成就早已毋庸赘言。能在如此“高龄”,依旧保持着如此旺盛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水准,近些年一年一部作品面世的创作速度以飨观众,纵览全球同侪恐怕也不多见。
熟悉过往张艺谋电影的观众都了解,自2002年以《英雄》开启中国大片时代后,他执导的电影虽然在票房上鲜有失手,却也落得“重形式,轻内容”的诟病。他依旧在大胆地延续自上世纪80年代登上影坛后,诡谲的色彩影像实验,但无论是绚烂无比,还是极简黑白,都因为电影故事的无法相得益彰而受人非难。
与正在上映的《满江红》一样,去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狙击手》和待上映的《坚如磐石》,这两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编剧同样也是陈宇
然而,自2020年的《一秒钟》后,围绕张艺谋电影的风评开始明显出现转圜。尤其到近三年的《悬崖之上》《狙击手》,以及当下这部正在热映的《满江红》上映期间,人们惊喜地发现,作为两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国际国内的优质资源按说完全可以由他调配,张艺谋却似乎刻意地在大银幕上同过往自己所擅长的大视效、高概念以及“人海战术”拉开距离,保持着孤傲亦亲民的身段。
你可以说这是一位“杖国之年”的老人在返璞归真。但更精准生动的解释与观察,则无疑来自他身边的合作伙伴。作为电影《狙击手》《满江红》以及那部“正待上映”《坚如磐石》的原创剧本作者,电影编剧陈宇在同张艺谋合作了三部作品后,近日在京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编剧陈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话】
“一个精巧的故事,一个有巨大能量的故事”
澎湃新闻:
《蛋炒饭》(2011年陈宇执导的电影,彼时记者曾同他做过专访)一别,十二年了。我知道你是做过电影导演的,近几年同张艺谋导演的合作,似乎稳定在了编剧的角色上?
《蛋炒饭》海报
陈宇:
最近10年我也是忙忙叨叨,拍片子、写剧本,还有我在北大的教职带带学生。我之前基本上都是自己写,自己拍。这几年我的工作时间一半以上,都分给了张艺谋导演,基本上我的感受就是自己原来是一名导演,被张艺谋导演生生逼成了一个编剧(笑)。
澎湃新闻:
同张艺谋的合作,是起源于尚未公映的电影《坚如磐石》吗?
《坚如磐石》预告片截图
陈宇:
没错,当时我写了一个原创剧本,就是《坚如磐石》,反腐涉黑题材。写出来后,我觉得这次写大发了(北京话,指超越了限度),我来执导是不具备掌控这样一个题材和故事的能力的。于是我同制片公司讲,这次要找一位强有力的大导演来合作。先是找了杜琪峰,我非常欣赏杜琪峰导演的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后来又找了姜文,他很喜欢这个本子,也想拍一部类型片,但当时他正在做《邪不压正》的后期,说能不能拖一年再拍?我们想既然都找到姜文了,大家对这个本子的反应也都不错,索性就直奔张艺谋导演吧。艺谋导演看了剧本后,第二天就决定,拍!
澎湃新闻:
你刚才提到《满江红》是一个节点,未来还会和张艺谋继续合作吗?
陈宇:
我同艺谋导演的合作非常愉快。有一天去他工作室聊天,他的制片人庞丽薇还跟我说,你现在把导演对剧本的胃口提得特别高,他之后要拍的片子,剧本都要按这个水准来挑(笑)。实际上,只要他瞧得上我,我们的合作就会一直进行下去,下一部影片还会是谍战悬疑的类型。
陈宇与张艺谋在《满江红》北京首映礼上
这次一起做《满江红》的时候,我就和艺谋导演说,会把自己所掌握的谍战、悬疑的桥段和情境都用上。以至于我们在策划下一部电影的时候,难度就比较大,经常是在做情节设置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一个好想法,团队就有人会提醒我,这个桥段是不是已经在《满江红》的某个地方用过了?忙完这几天,我还要去艺谋导演那开会,我会同他解释为什么第四部电影的剧本创作会比较缓慢。
澎湃新闻:
我注意到《满江红》的剧本是先于《狙击手》创作的。拍一部小而美的抗美援朝战争片,且取得了不俗的反响和票房。谈谈你在《狙击手》时的创作体会?两者都用到了“三一律”。
《狙击手》剧照
陈宇:
你也知道,《狙击手》的创、拍实际上和另外一部同类型的《长津湖》并行的。我和艺谋导演当时的策略是《长津湖》什么样,我们就不什么样。这不是个“打擂台”的事情,而是两种不同的创作美学,各美其美。其实大家也关注到了艺谋导演近几年的创作趋向,他现在更关注故事本身的戏剧性,在大银幕上自觉地在同大场面和强特效拉开一定的距离。
艺谋导演有自己的想法,开启中国大片元年的《英雄》就是他拍的,包括之前之后的《长城》等等,更不用说导演两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了。论场面还是卡司,我想现在也很少有电影能够达到。有一次他甚至说,自己现在宁肯去排话剧,但就是要找到一个精巧的故事,一个有巨大能量的故事,固着在这个故事本身,然后把它创作得淋漓尽致。这也同我一直以来的创作观点相契合,那段时间我们两都愿意去阐释这样一部作品。决定要拍《狙击手》,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就用了“三一律”,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段,就拍一件事。这无疑带有某种戏剧美学的实验性。
“与观众善意地斗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澎湃新闻:
你第一次接触到《满江红》诗篇是在什么时候,怎么看待这首诗歌在爱国主义诗词长廊中的地位?关于岳飞、岳家军民间有很多传说,甚至金庸小说中也有过演义。
陈宇:
《满江红》这首词,我想不止在我的心目中十分重要,所有中国人的心目中都会给它留有位置。我能背诵的第一首词就是《满江红》,我觉得很多中国人如果逼着他只能背一首词的话,八成也还是《满江红》。这首词既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具有某种观念性表达,同时又是一位英雄对自己人生的回顾和感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都是对人生的回顾。实际上岳飞是把自己的人生情怀和家国情怀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让它具备了超越时代的魅力。从这首词中你可以提炼出很多关键词,坚毅执著、忠诚担当、不畏强敌,侠肝义胆等等,这些都根植于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当中,附着着我们文化基因的密码。而这可以被读解、演义出来。
《满江红》票房海报到15亿时,已写至“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首词上阕即将写就。
比如我小时候,父母要求我背诵,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要我小小年纪去收复国土“朝天阙”,而是要教导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我现在想为这首词写一个故事,本质上是想探索《满江红》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另外,岳飞在中国历朝历代,几乎没有人会去诟病他,再正面的历史人物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物议吧,为什么会这样?再者,岳飞究竟度过了怎样的一生?让一批人如此地崇敬他,甚至为了能让他的遗言和精神可以彰显出来,传承下去,甘于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电影《满江红》想回答的,是这些问题。电影中义士们的行为,就是侠的精神。可以上溯到易水河畔荆轲、樊於期的彼此信任,那种性命相托,生死以之。
澎湃新闻:
张艺谋说《满江红》这部喜剧杂糅了谍战、悬疑等很多类型的因素。你怎么定义这部电影的类型?
陈宇:
作为原创剧本和编剧的角度,我定位《满江红》的类型就是悬疑,以此为基础使用了其他的类型元素。
《满江红》剧照
《满江红》带有明显的喜剧元素。在创作文本的时候,在哪些地方是可以笑的,哪些地方是不可以笑的,我们都有比较精准的设计。大致上来讲,在前段笑的地方比较多,后段慢慢就会减少,一直到最后压根儿就不会让你笑的。我要着力避免的一点就是观众局部情绪的模糊。所谓笑场,在创作者看来都是“尬笑”,是因为观众在这个地方,不知道到底该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情绪反馈。当然,像科恩兄弟的电影,他们可能会设置一些让观众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的点,但作为主流商业片,作者对于观众情绪的把控一定要很精准,不能模糊。
整部影片中,观众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产生各种各样的心态,紧张的、烧脑的、幽默的、悲壮的、热血的,以此形成丰富的观影情感体验。我把这称为大档期商业片所应该具备的观赏性,我认为《满江红》是艺谋导演近几年作品中观赏性最高的。
澎湃新闻:
干脆就说说吧,《满江红》“三翻四抖”之后,这个结局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陈宇:
这个结局不是走着走着想出来的,是一开始我们就决定的,是这部电影的起点,不是终点。是我提出的这个项目的起点,首先打动了我自己。我记得给艺谋看剧本的时候,他的文学策划看了故事大纲,眼睛就湿润了。我们都认为有这个结局在,片子的魂就有了。然后咱们再去细化之前的种种,你所谓的“三翻四抖”也好,种种反转也罢,它们都是服务于这个结局的。有个别观众觉得里面的反转再反转太多了,累积下来数学概率上成功的可能性是零。我尊重他的较真,那也说明他真的入戏了。
《满江红》剧照
《满江红》是以探案的方式,以一种娱乐性的表达,一步一步地找到观众谁也意想不到的点——一开始你会以为这个故事是一个小兵被冤枉了,继而求生的故事,然后你会发现这个小兵就是主谋啊!终于他来到了秦桧身边,有了“刺秦”的机会,但他最终的诉求不是铲除奸相,而是为了让岳飞的遗言传世,实际上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篇遗言竟然是《满江红》!
这种想象是我们所谓的艺术想象,它不是来自历史记载,而是艺术世界。我们就是要不断地去颠覆观众的认知,这也是我在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方法,与观众善意地斗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且最后达到的那个惊喜是让你激动的,让你热血沸腾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全文海报
澎湃新闻:
我毕竟四十岁了,三军将士齐诵《满江红》固然让我壮怀激烈。但那一刻,我想到的却是闻一多先生的那首《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陈宇:
谢谢你的联想。这部片子真正的力量就是一首诗歌的力量,这首诗说出来能够改变故事的格局,也改变了电影的格局,甚至改变了些许我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我花了很大的精力来营造这首诗歌的意义。
从叙事角度,我希望大家最后这样来读出这句话:秦桧读一句,传令兵层层下传,直到三军齐声复述,这个情绪是在层层渲染叠加的。所以从影片开头,我们就要创造一个“传军令”的仪式,就是为了最后诵读《满江红》用的。我相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上,在我们的精神力量上,即便这首词大家早已滚瓜烂熟了,但这样地表达出来,依旧是惊心动魄的。这部电影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东西。
我们用一首诗词的朗诵,呈现出每个朴素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对于家国的态度,我个人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艺谋导演也认为,这个片子是可以拿出去放的,我也认为外国人不见得能看懂“秦先生”和“岳先生”间的故事,但他们能够明白这些义士,这么多人用生命换回了这首诗歌的意义。
《满江红》剧照
澎湃新闻:
首映礼上,张艺谋说喜剧不是写出来的,是演员们演出来的。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不认同这句话。但他可以当众这么说,我看到你就站在他身边,足见你们之间关系不一般。
陈宇:
哈哈,导演说这句话是有语境的,演员们这次演得确实好,导演的调教更好。具体到我和导演间的交流,创作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同观点的碰撞,有争论甚至争吵,这都是正常的。我们间的合作模式就是,一般我写出来以后,有些地方他给改了,然后我又换一种方式重新写出来。艺谋导演特别可爱,哎,你这是在跟我“拉风箱”啊(大笑)!
这次我们在谈《满江红》创作的时候,他说现在的时间比较紧张,如果有时间的话,咱们就继续“拉风箱”,没问题,但现在时间不允许了,就得按照我的意图来写。我就推心置腹地说,我现在也是在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有一个不同的视角,或者是给出和以前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多几种选择端到您面前,最终您来决定就好。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争执。
创作过程都会有“拉风箱”的阶段,你来我往的讨论,所以我们的工作氛围特别好。有些地方我提出不一样的想法,他觉得好,还是会听的。一部电影,是导演在掌控全局,思考问题的层面不一样,最后必须由他来做决策。
《满江红》剧照
“一部主流商业大片,表现出了相当的作者性”
澎湃新闻:
你是一名电影从业者,也在北大讲授电影。在你看来,作者电影和商业电影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陈宇:
当代电影中还有作者性吗?这是个好问题。或者说在现代商业片中还有作者性吗?中国商业大片风潮的开启,就是艺谋导演执导的《英雄》,之后我们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其间电影的作者性是在降低的。
《英雄》剧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第五代、第六代的不少电影都带有鲜明的作者性,我认为作者性的辉煌正是中国电影创作现代化的体现,但本质上它是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一种文化挪移,是结合彼时中国社会语境的一种本土化再造。这从那批导演在电影学院拉片子的片单就可见一斑,他们内心追求的是这个。
但中国式大片的大幕开启后,之后甚至出现了流量电影,还有什么综艺电影,作者性渐渐地被这些所淹没了。这个问题在好莱坞也同样存在,马丁·西科塞斯就不喜欢漫威电影,说那是“主题乐园电影”。他说的有点绝对,有些漫威电影还是带有作者性的。我也不喜欢这样的趋势,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就是作者性还能不能在商业片中存在?文艺片中当然是可以存在的,《隐入尘烟》《爱情神话》都可以带有强烈的作者性。但商业片,特别是全民性大档期的商业大片中能不能有作者性?实践证明,这可以有。这次《满江红》我们就是想要去做这样的尝试,它仍然是一部主流的商业大片,但表现出了相当的作者性。
澎湃新闻:
指导你实践的,有没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陈宇:
有,我把它姑且叫做“大树理论”。我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以及我的团队在创作的时候,我要求我们的作品要有一种特质,如果要做一部商业片,一定要以类型片为“树根”,要准确地把握住这个类型应有的特质,必须要满足观众对这个类型的期待,观众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你是什么类型,你不能让他去猜。
第二就是以个人风格为“树干”。同样是一部类型片,甚至是同一个故事,但我讲这个故事的方式,无论是影像的方式还是叙事的方式,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诺兰讲故事的方法和卡梅隆讲故事的方法就不一样,最典型的是希区柯克。希区柯克每次都是从他的角度去讲悬疑故事,创造了一种他独有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新浪潮的那帮人特别尊崇他,就是在他的商业片中看到了鲜明的作者性。
第三是以社会问题为“树冠”,观众在面儿上看到的是社会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痛点”,这是和大众情感和趣味对接的地方,与大众关心的议题相关联。比如大到社会的贫富分化,互联网科技对人类的异化,小到结婚的彩礼问题,青年的躺平问题等等,总之要和大众产生相关性。如果你电影的命题是关于少数人的独特情感,写得再好,拍得再好,它也不是一部主流电影。
这就是我的“大树理论”,要点在理顺根、干、冠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目前的韩国电影是做到了这些的,《熔炉》看起来是在讲社会问题,但它有自己讲故事的方式和特征,从“根”上说它又是一种类型片。更典型的是《寄生虫》。
澎湃新闻: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请你谈谈电影和戏剧的关系?张艺谋最近几部电影,包括之前的《悬崖之上》,都带有相当的戏剧色彩。话剧舞台上的田沁鑫导演,她可谓是在舞台上采用影像技术的先锋。这两种艺术本来是要“分家”的,最近它们间互鉴似乎更多。
《悬崖之上》海报
陈宇:
其实要说电影和戏剧的关系,我硕士是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导演系,毕业之后,我觉得自己在剧作原理还有演员指导上,还有欠缺,所以我的博士是在中戏读的,这给了我一种醍醐灌顶式的帮助。
说得极端一点,我认为电影体系目前还没有形成特别系统的剧作理论。电影有大量的剧作法和技巧,但系统化的理论目前还没有,反而我在戏剧系统里面找到了一些基本的原理。我的博士论文就是戏剧和电影在本质上的一些比较,我的研究发现是在叙事这个问题上,它们的共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所以我今天做文本的方法论更多的是在使用戏剧的原理,也由此形成了一套方法论,我管它叫“叙事动力学”。
戏剧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动作”,有时候也叫“行动”,这个概念在电影里面很少用。在我看来,戏剧和电影在叙事上共同的基因,就是它们都是一个动作体系,是一个同质的具有多重层级的动作体系,这说起来有一点学术化。简单讲,我就是要去建立一个多层级的动作体系,这个东西是我创作的核心方法,无论是在《狙击手》还是在《满江红》里面,我都在用这套方法论。
就我的教学实践而言,让学生们真正理解戏剧“动作”,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我经常跟学生讲,如果你在书店看到两种关于汽车的书,一本类似于《汽车修理50问》,一本是《汽车动力学原理》。如果你是个汽车爱好者,你可以去选择看第一本书。如果你是要成为汽车领域的专家,甚至要造汽车,你必须去研究第二本书。你不要畏难,如果真的要搞懂汽车究竟是什么?你必须先去读原理,再去看什么多少多少问。因为这是两码事,一个是原理,一个是技巧;一个是道,一个是术。不求道,只想求捷径,你任何事情最终都做不好。我自己喜欢读类似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类书,从来不去读那种让你“如何、怎样”的书,比如“如何成为亿万富翁”(大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红树林湿地
关注
主题数926
局势有变?乌军在赫尔松突破俄防线,普京或早已布局扭转局面
阅读 5023
跟总书记上两会系列策划之一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习近平强调四个“必须
阅读 4390
大连机场对韩籍人员入境带白牌?机场回应:有挂牌行为但与机场无关
阅读 402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