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人间 | 一百多年前,一个新学师范生的人生抉择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人间 | 一百多年前,一个新学师范生的人生抉择
[ 复制链接 ]
黄淑婷c
2023-1-29 20:10:01
本文系网易“人间”工作室(thelivings)出品。联系方式:thelivings@vip.163.com
本文为“虎溪山下”第二章。
曾祖父离家后,去省城接受了新式教育,先是在医馆学医。当时正值清末新政,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①,制订了学校体系以及制度②,在学制上为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时任湖南提督学政是江苏人江标,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在其倡导下,谭嗣同、熊希龄、王先谦等人先后创办新式学堂。1902年,湖南巡抚俞廉三又在湖南选了三批学生,一批派送至京师大学堂,一批赴日留学,余下一批留省城师范馆深造。曾祖父是被俞廉三选中的新学师范生之一,算是上了大学。按照“壬寅学制”规定,其对应身份为举人,地方官代之以职绅之礼,免除本人徭役,有一定社会地位。
期间,曾祖父曾回乡探望父亲。高祖父得知儿子是郎中,又被巡抚选为新学师范生,认为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大摆筵席,来吃饭的,有一个算一个,均不用随礼。曾祖父却不领情,在高祖父高声炫耀儿子如何争气时,忽然起身宣布免除所有佃农以及贫苦村民的债务,让大婆婆交出欠条,当场烧掉,说才不做什么“狗屁少爷”。
高祖父气曾祖父——烧欠条也就算了,反正是给了他的,但不该说自己是“狗屁少爷”。曾祖父却当面指责高祖父,“才四十几岁,就不做事了,成天在家里抽水烟,两个丫鬟服侍,一个点火,一个捶背,好不逍遥。贫苦百姓你看不到,只顾享乐。”高祖父被气得瘫倒在椅子上,一连骂了三天“逆子”,说曾祖父是前世来讨债的。
大婆婆得体,劝曾祖父,欠条要烧就全烧,一碗水端平,不然得罪人,怕万一有灾祸。曾祖父没好气地回道,“贫苦百姓本就辛劳,还背着债务,无力翻身,自然要免除;那些富人,欠钱不还则是品行不端,我连自己的家都抄了,会怕他们?”
在家没待两天,曾祖父就要回学堂,依旧没有与大婆婆同房。曾祖父因在家里大闹一场,是个“逆子”,家里无人敢相送。唯有大婆婆送他至村口,还是道一声“安好”。
旁人笑大婆婆傻,明明手里有钱有田,却非要当守财奴锁着不花,自己卖豆腐,省吃俭用,首饰都舍不得戴,说要给在在外求学的丈夫留着,但凡听说是他要用钱,连夜派人送了去。钱打了水漂不说,关键是人也不回来,女人没个该有的待遇。
高祖父也多次相劝,“我们就当没这个‘逆子',你就当自己守寡,我把你当女儿再嫁一次,欢欢喜喜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他要大闹天宫,自个儿受罪去好了。”
大婆婆不高兴了,“您骂儿子我不管,咒我男人可不行。他闹也好,不听话也罢,从来都不是为了自个儿。您让我再找,就算千挑万选,都不会如意的,也不快活。”多年后,大婆婆跟后辈们提起曾祖父,仍有爱意,“说来出丑,我8岁就喜欢他。”
大婆婆父亲与高祖父是同窗,亦是难兄难弟。俩人曾不知天高地厚,说自己会功成名就,然而多次参加乡试,均双双落第。高祖父幡然醒悟,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便跟随长辈在宝庆码头(
今湖北武汉汉正街
)经商;大婆婆父亲是书呆子,只读四书五经,不懂谋生,靠祖产度日,坐吃山空致使家境贫寒。
大婆婆上面有个兄长,自出生后便体弱多病,时常得抓药治病,但家中连生活都成问题,再添一病患,无力负担。面对儿子羸弱的身体,大婆婆父亲无奈说出“生死有命,不再强求”这种话。高祖父不忍,说父母焉能抛弃子女,便以给儿子找伴读为由,将大婆婆的兄长接回蔡家照料。
大婆婆的兄长与曾祖父性情相投,与他们一道的还有一位叫大妹儿的姑娘,是外地来的孩子,据说父母早逝,因外公外婆在村里,前来投奔。曾祖父家境优渥,但于他而言,从小父亲就在外经商,一年回来次数寥寥,母亲总在怀孕生子。他大部分时间是跟保姆、仆人们一起生活,对几个童年伙伴便是格外珍惜。
曾祖父经常亲自给大婆婆兄长抓药,领着大妹儿姑娘上桌吃饭。姑娘伶俐漂亮,两个男孩都很喜欢,大婆婆的兄长还曾对自家妹妹说,“不知道大妹儿喜欢哪个,若是德秀,我就做德秀的管家;若喜欢我,我就让爹爹把你许给德秀,反正我们死生不离。”
那时大婆婆的脸红扑扑的,“年纪不大,说到嫁人还是会怕羞的。”大婆婆第一次见曾祖父,是在两年后,那年,她的兄长终还是因病去世了,“那天家里乱成一团,爹爹却还在和家里人争执,是用凉席裹着掩埋,还是买口薄皮棺材,全无悲伤之意。”
曾祖父蹲在大婆婆家门口吞声忍泪,“能不能救一下他,花钱就花钱,不用怕……”
大婆婆噙着眼泪给他递去手绢,曾祖父接过手绢给大婆婆擦眼泪,“小妹,钱留不住人,富贵亦要经生离死别之苦。你安心,此后我要学医,若你生病,我来救。”
没多久,大妹儿也得了“痨病”,医官说会传染,没得治,要远离。大妹儿还有气息时,亲戚就将其用麻袋罩住,抬至一座破旧的木屋里,连缝隙都被钉死了。他们怕大妹儿死了,无人收尸,准备了一口薄皮棺材,铺上被褥,让大妹儿直接睡里头。曾祖父知道后,操一把斧头把门砸了,将大妹儿背回家中,放在自己床上。没多久,大妹儿在曾祖父怀里闭了眼。曾祖父在家里悲恸大喊,“我不要你们患病,我不要你们患病无可医治,我不要你们患病致使倾家荡产,我要当一个好医者。”
那几天,曾祖父痛不欲生,在家中掰着手指念叨,不止其好友,他见过很多村里人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致死。
长工老刘,本是富裕家庭出身,因父亲好赌,输光了家产,还欠了大笔债务。老刘只得出来做了长工,因家贫,脸上又有个胎记,40岁之前仍孤身一人。平日里只有在曾祖父需要抱的时候才停下做工,满脸都是疼爱,不是长工对少爷的那种恭敬,而是打心眼儿里的疼惜。曾祖父刚出生那几年,每晚哭个不停,其他人嫌吵,只有老刘是担心,“这么哭,孩子的嗓子怎么受得了。”曾祖父一哭,他就在门外守着,扯着嗓子骂魑魅魍魉,“你们有本事冲我来,远离我家少爷。”后来听到曾祖父嗓子哭嘶哑了,老刘走了几天几夜的山路,只为求人家的“祖传护嗓秘方”。当曾祖父稍大一点,老刘见他整天闷闷不乐,就变着花样给他做各种手工玩意,唱着他自己永远找不着调的歌谣哄曾祖父入睡。曾祖父参加乡试,也是老刘护送。
老刘终于在40岁时还清了债务,在曾祖父的帮助下,娶了个年轻媳妇,如愿生了儿子,然而回家没两年,就病死了。后来老刘的媳妇告诉曾祖父,说老刘就因发现自己身体不好,才要回家来的。
在省城医馆求学那几年,曾祖父每天起早贪黑,看医书,识草药,苦心钻研,尽管两年不到,就能号脉诊断了,出师了还不忘苦心钻研,说学医容不得半点疏忽。他在一本《伤寒杂病论》上写道,“吾历经爱别离苦,孤伶伶一人思念亡人。定当学好医术,不再听声声悲恸之喊叫,不再见死别之凄凉。”落款为“德秀哥”。
学校规定求学期间,学生不得外出谋职。曾祖父不管不顾,经常跑去医馆,给他师父帮忙。有次,得以遇见一位带着翻译、还会说几句湖南话的洋博士,曾祖父主动提及痨病,“正气内虚,痨虫侵肺,贵国医科该如何做到药到病除?”洋博士说他们有“结核杆菌”的说法,涉及细菌学,曾祖父因此对西医也有了兴趣。
1906年,美国雅礼协会在长沙小西门的西牌楼,建立了西医医院——雅礼医院。曾祖父虽是爱国青年,但完全不排斥西医,直夸雅礼医院漂亮雅致,也乐意去雅礼医院瞧西洋景,每次生病,一去好几天,“找洋大夫看病,得先挂号,方能诊治。我有医理不懂,亦挂号求教。医者不能狭隘,更需容人之心,无论东西方,医者意在救人。洋人有洋人的技能,交流医学无妨,去的次数多了,我与洋博士们成为好友。他们也有心胸,西医治不好的病,也求教于我。”1915年,雅礼医院正式更名为湘雅医院,时任湖南省主席谭延闿亲笔题写院名。
当时,曾祖父的在学费用均由官府支付,毕业后取得教员凭照,由政府安排至蒙学讲习所执教。然而,曾祖父宁愿缴还在学时的学费,也要先回乡做医者。
曾祖父回乡,高祖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膝下六子,其他五子虽多少读了点书,却唯独这位“逆子”能过关斩将,一路读到高等教育,并得以在省城谋职。高祖父刚跟乡村们吹嘘了一番,儿子却回来说要做个“土郎中”,气得他砸了自己最心爱的水烟筒,堵在槽门口,直朝儿子作揖,“我叫你老爷,你回去省城行么?”
大婆婆则笑盈盈地接过曾祖父的行李,劝高祖父,“德秀非池中物,志存高远,您把生意交给他打理,他不接;外面的人留他做官教书,他不受;说明他自有安排的,话说回来,要是德秀能在乡里待上一辈子,那我欢喜啊,求之不得。”
曾祖父却冷言冷语,“小妹,让人打扫几间房出来。我们分开行事,就这么定了。”
大婆婆不恼不怒,“好。”
医馆开起来了,村里却无人前来看病。一来,他并未守在村里,而是经常跑去省城。二者,高祖父生病时,赌气让人抬去外村看郎中,还煞有其事一路念叨,“就是吃了那个‘逆子’的药,越发严重,自个儿老爹都差点治死了,其他人更莫说了。”
曾祖父知道高祖父在外诋毁他,也不生气,只说万一碰上急诊,能救人一命就行。倒是大婆婆替曾祖父着急,便问他,“你在省城医馆看病,最拿手的是什么?”
曾祖父回答,“号脉,针灸,开方,抓药是基本;头痛,伤寒,痨病,正骨都会;疑难杂症也可一试。你卖豆腐时,可以帮我介绍一下情况,但不要劝别人来看病。”
几天后,大婆婆卖豆腐时,遇到一个抱小孩的外村女人,问哪里有好郎中,她的小孩得了怪病,整天没精打采,就知道睡觉。大婆婆便将她领到了曾祖父面前。曾祖父诊断后发现小孩没气了,问女人怎么如此疏忽,连小孩死了都不知道。女人突然变脸,嚎啕道,“郎中治死了我的儿子,我可怜的儿子,活生生被治死了。”
大婆婆自知招惹了小人,指着女人大骂,“做人如此没良心,连郎中都讹。”
曾祖父冷静地问女子,“你是要做什么?”女人紧抱小孩道,“给我一些钱就罢了。”
曾祖父回复,“我非但一块钱都不会给,还要报官。人贪点小便宜,能理解。你心术不正,害不了我,但令其他病人跟着受罪。就因你动了歪脑筋,以后这十里八乡的村民,但凡有个重症,谁敢用药?何况我还没开方子,就算开了方子,你得先抓药煎服。一个母亲,竟携亲子尸体行勒索之事,用心何其歹毒,岂能纵容你?”
见女人不再叫喊,坐在地上眼泪不止,曾祖父问她,“你要钱做甚?”
女人哆嗦承认,“我儿确实死于发烧,男人不在了,家里就我一个女人,薄皮棺材都置办不起。今早眼睁睁看着儿子死了,本想去娘家拿床破凉席给他埋了,路上听到有人说起这位卖豆腐的妹子,都说她男人是个郎中,家里很有钱,才动了歪心思。”
大婆婆气冲冲地要去报官,被曾祖父拦住了,女人磕头说道,“我还有个大儿子,身上长了‘毒瘤’,看了很多郎中都不行,实在没钱了,不能两个儿子都没了啊!”
曾祖父没有给女人钱,当女人问及能否给一床凉席时,曾祖父让她“怎么把小孩尸体抱来的,就怎么抱回去”。而当女人走出槽门时,曾祖父却追了上去,“如你愿意,明天安葬好小孩后,把大儿子带过来,我不收你诊金,抓药的钱也算我的。”
大婆婆不解,“还好今天没开药方,女人没讹到。万一明天给抓了药,哪里说得清?”曾祖父认为女人良心未泯,“就因此女未抓药就使诈,才表明其非处心积虑。我拆穿其伎俩,便不再狡辩,算是迷途知返。我见其流泪不止,定有苦衷。”
曾祖父那时读过王国维翻译的《心理学概论》,自认为,“心理与医科结合甚好,医者须知病患内外之所痛。因而我对中医‘望、闻、问、切’有新想法,心理学很重要。”
第二天,女人果然带着大儿子来了,经曾祖父诊断,其身上长的不是“毒瘤”,算是一个“毒痈”。曾祖父让女人不要紧张,“这个东西喝中药好得慢,我曾在省城跟洋大夫学了一手,用他们的手法好得快,用小刀切开脓疮就是,不过动刀……”女人会意,朝外面一众看热闹的人大声喊道,“一切后果由我承担,与郎中无关。”
曾祖父在蚊帐里切开了病患的脓疮,排脓消毒后进行包扎,所幸安然无事,治好了女人的孩子。大婆婆得知女人无其他谋生手段,便留她在家里做了佣人。
自那以后,来找曾祖父看病的人多了起来,都说他“不但会看病,还会瞧心。”
2020年,我得了抑郁症。姑奶奶90岁了,担心我的病情,还在家看与抑郁症有关的文献。我让她不要劳心,姑奶奶却傲娇道,“不要以为我不懂,早在80年前,我就接触过心理学,爸爸教过我的。除了视力不好,我读文献没有多大问题。”
曾祖父在家做郎中的这一年,是大婆婆最安心快乐的日子,“我从不认为他心硬,对活人悲悯,对死人眷念,答应过的事,就算没人在意了,他一个人也要去做到。”
这一年,曾祖父在家任由高祖父数落,从不反驳,每日行礼问安;还帮着大婆婆磨豆腐,有时跟着一起叫卖,夸大婆婆的豆腐做得好;对待仆人也是温和有礼。
大婆婆知道,“德秀这是要走了,他不是鲁莽的人,绝非‘逆子’,他心里有这个家,去做舍身济世的大事之前,在家守我们一年——以及他两个埋在地下的好友。”
曾祖父果然对大婆婆有话,“若哪天我一去不回,你定要保全自己。哪怕我身首异处,都不要站出来,不必收尸。这个家没真正认过你,万勿死守,以免被牵连。”
大婆婆心平气静,“只是你没有真正认过我,我不怪你。这个家是认我的,任何一个人有事,我都兜着,天塌下来,我去顶,不是高个子,跳起来都要去顶着。”
那时曾祖父已决定回省城参加新军。
曾祖父在省城中医馆学医期间,就与蔡锷多有往来。彼时蔡锷从湖南时务学堂毕业,二人相聚时,讨论的多为家国大事,起初他们只想着要推动政府改革,对清政府还抱有部分幻想。
1900年,唐才常在汉口发动起义,蔡锷从日本回来支持老师。后起义失败,唐才常被杀,首级被悬于湖北汉阳门,18岁的蔡锷幸免于难。蔡锷听到消息后,悲恸不已,由蔡艮寅改名为蔡锷,并在清议报上发表《杂感十首》,其中“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③。湖湘人杰销沈未?最谕吾华尚足匡。”祖父后来曾给我翻译过这几句,“简单说来就是——清政府,给我等着,湖湘人不是那么好杀的,走着瞧。”
曾祖父在新学师范学校,学了不少知识,开拓了视野,但学校依旧“总以尊君亲上进德修业为要义”,其中“忠君”和“尊礼”的思想令他十分反感——“大清教育之目的在于奴役百姓,禁锢思想。当权者人少,需将多数人驯成奴才,让人把自己给蠢死。人一蠢,即便亿兆之心,皇帝一人可控之,妄图千秋万代。有志士仁人清醒独立,杀了便是,且只需动动嘴皮子,大批奴才蜂拥而上化身刽子手。”
很多年后,曾祖父也如此告诫后辈,“如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愿为国家粉身碎骨,不过清政府不思变革,反而是在裹挟国家,我不效忠一条长鞭子。”
1903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到期,沙俄拒不履行退兵承诺,反而增兵意图吞并东北,清政府腐败无能,因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拒俄运动,京师大学堂“鸣钟上学”,声讨沙俄侵略。曾祖父的校友兼同乡陈天华,积极响应在张园举行的拒俄大会,并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曾祖父大受震撼,他之前只是一个反叛青年,现在痛恨清政府腐败卖国,亦有了推翻清政府的想法。
同年四川留日学生邹容发表《革命军》,由章太炎作序,大喊“革命,革命”,具体提出“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曾祖父亦对《革命军》极是推崇,其中主张在几十年后,还能随口背给子女听。
不幸的是,邹容因涉“《苏报》案”被捕,1905年因饱受劳役之苦,无力忍受狱卒虐待,在狱中一病不起,年仅20岁。同年,陈天华抵制清政府《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并回击日本所言“中国人乃乌合之众”,以死报国,蹈海自尽,年仅30岁。1904年,蔡锷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次年回乡与曾祖父相聚,谈及邹容的《革命军》,蔡锷亦参与起草,悲痛邹容、陈天华之死。曾祖父与蔡锷想法一致,须舍身革命,以唤醒民众,切不可轻举妄动,得磨练自己,谋求机遇。因而曾祖父继续留校完成学业,蔡锷则任新军教官。
曾祖父毕业后,先回乡行医一年,而后按照之前的计划,改小年龄回省城参加新军,伺机革命。
在曾祖父收拾行囊的那天,磨坊传来一声女人的惨叫,仆人们听出是大婆婆的声音,赶紧去看。屋子里除了大婆婆外,四下无人,她满头大汗,瘫坐在磨盘边,旁边有一块粗大的磨刀石。丫鬟扶起大婆婆,发现她的左手臂肿了,其他仆人当是大婆婆遇见了歹人,提起柴刀去追人,被大婆婆叫住了,“叫德秀来就行。”
见曾祖父赶到,大婆婆低头道,“是我用磨刀石砸了自己的手,你医术好,无妨的。你骂我、打我都行,不要那么快治好我,想要多留你在家几天。我绝无拴住你的意思,就是舍不得,怎么想怎么舍不得,我人蠢嘴笨,做几天你的病人可好?”
曾祖父没有生气,第一次握住大婆婆的手,“看来是断了,你是在责怪我,是该怪我无情无义,但记住,无论任何事,都不值得你伤害自己身子。我多住一月,留下来陪着小妹,治好你,但以后不许你再做这般傻事了,好吗?”
大婆婆反问曾祖父,“你明知此去可能遭遇不测,甚至曝尸街头,为何还要义无反顾地去做你心中的大事?我们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你算爱惜自己身子吗?”
曾祖父回答:“我们读书人,是有志向的,不为当官求财,要将学问交还给苍生。”
曾祖父平时与大婆婆很少说话,那次却事无巨细地讲述着他的求学经历,并希望大婆婆成为“觉醒的女性”。
曾祖父告诉大婆婆,“真正的革命者,心里想的从来不是自己。流血断头,不是不爱惜自己,革命不是说说而已,得不吝自个儿最珍贵的东西,换取天下人的希望。”
大婆婆的手臂痊愈时,曾祖父问她,“手还痛吗?痛得话,我再留两天帮你敷药。”
大婆婆不知该摇头还是点头,只得说,“我好了。你要远行,我送你走,无论你回来是什么样子,能不能再看我一眼,只要有信,我都会在村口接你。”
当天,曾祖父拜别父母,说是公务在身,需离家数年。高祖父不知其所谋之事,依旧怪腔怪调,“家中‘拗相公’竟不上山挖草药,而是要外出践行经世致用。”
曾祖父哑然失笑,说他当时想抱大婆婆,后来写道,“时欲与李氏相拥,然所念,所怜并非爱恋,遂作罢。”
出门时,终是大婆婆主动提出来,“我抱一下你的马背。”
在我10来岁时,祖父就开始教我林觉民的《与妻书》。
那时我在学校还没怎么接触过文言文,最多背几首古诗词,因而学《与妻书》时,苦不堪言,边读边哭。有次终于忍不住跟祖父抱怨,“为什么做你家子孙,要学这么难的东西。”
祖父却未因我的冒犯而恼怒,也承认,“难是难了点,该是高年级的学生读的。”我马上接茬,“那让堂哥堂姐他们来读,我还小。”祖父点头,“你是还小,爷爷怕是没时间了。有些东西不教给你,下去不好跟先人交待。”祖父背起手,泪眼婆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我不懂,祖父为何如此动情。
于是,祖父走近对我说,“不是所有人都懂他们的,你或许孺子可教,以后多少能懂一些。”随后便不厌其烦地继续给我讲《与妻书》,温和细致,有问必答。
我得知林觉民面貌如玉,家境殷实,留学日本,与娇妻陈意映琴瑟和鸣,如他写的那般,“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而当时的我只想着,只要能吃饱饭,有书读,这辈子就别无所求了。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一切的年轻人,却要“为天下人谋永福”,毅然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后拒不投降,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时年仅24岁。又是为何?
祖父告诉我,“作为后辈,我们或许做不到那般无私,但至少要能理解。他们勇敢却孤独,即便不被理解,仍义无反顾,他们革命并非头脑发热,而是忠于信仰。”
祖父希望我能通过《与妻书》读懂曾祖父,“我们家也有这么一个人,本可继承家业,逍遥富贵一生,却偏毁家纾难,‘要让劳苦百姓将日子往好了过’。族人不理解,就连自己父亲临终前,还在其他儿子面前说起曾祖父就直摇头,说他属实聪慧,却大逆不道。”
当年曾祖父所在的新军,由清政府成立,是清末军事改革的产物。其官兵不同于满清旧军的承袭制度,有招募条件,要求一定的文化水平,对年龄以及身体素质亦有要求,很多官兵接受过新式教育,思想开明,易接受革命思想,而有些本身就是革命党。
曾祖父有他自己的考虑。其少时好友多为贫苦百姓,眼见着他们因病致死、因贫致死,一些仆人的后代虽身强体健,却仍求生艰难,他想改变现状。若改良不被接受,不惜对抗。真到了那天,必定会有流血牺牲。
他不怕死,却不想做无谓的牺牲,一旦上了战场,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如此便弃医从戎,“洒出的热血,要浸入人心,涤荡弊政。”
曾祖父之前在家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研磨搬书都有书童,虽骑马射箭,却从未干过重活,一直文质彬彬。自从军以后,他一改少爷习气。新军刚成立不久,湖南巡抚更信赖巡防营,因而条件有限,实弹紧缺,没有像样的靶场,无从操练。
部分士绅子弟入伍,是为了之后能够飞黄腾达,训练也只是应付;而曾祖父却一直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而用功训练,不打折扣。因在读师范时师范学过地理,他的军事素质亦相当过硬。擅长操法、兵器、测绘、枪械,并在钻研战斗协同、阵地攻防,以及遭遇作战等战术。
此间,蔡锷在广西任广西兵备处总办兼陆军小学总办,有蔡氏族人闻声前往广西,想入广西陆军小学就读,更甚者想求一官半职,均被蔡锷断然拒绝。出人意料的是,蔡锷却主动带话邀请曾祖父去广西谋职。听说是要让其做带军衔的教员,但曾祖父认为,“若为谋职,数年前便可依附清廷,我担心乡人指责松坡厚此薄彼,便婉拒了他的请求。”
曾祖父很清楚自己能力出众,在军队能晋升,他认为,“我若志在功名利禄,被提拔非难事。”但他无所谓升官发财,只想做一名为民请命的军人,自己终会“为革命而血溅沙场”。
就在曾祖父参军期间,长沙爆发了抢米风波,一名叫黄贵荪的挑水工因米价一日上涨数次,导致其一家四口因无米下锅而自杀身亡,从而引发民愤。当时的巡抚衙门非但不能体恤民情,反而派出巡警开枪弹压。清政府强势镇压抢米风潮,曾祖父愤慨之余,又伤心不已,“百姓想购平价米,何错之有?民众若因生计事宜与当局发生冲突,应以调和为主,焉能狠心射杀?”
为此特意带话回去家,若是宝庆发生灾荒,切不可与官员勾结,哄抬物价,“天灾之下,得凭着良心去救一拨苦难之人,我等本该捐赠钱粮,然贪官污吏无操守,中饱私囊,实不可信,家中掌柜,如往常经营定价亦可安民心,助灾民。”
至于抢米风潮,曾祖父也认为那不是天灾所致,而是人祸,当官的太过自我,“国中百姓历来苦难深重,却最是坚忍,为了一口吃的,甘愿承受任何重压。但凡还有一口吃的,他们绝不闹事,偶尔饿肚子,只怨自个儿四体不勤。如此,那些为政者,还要利用天灾欺压饥民。”
至此,曾祖父对清政府彻底寒心,说是“无言可谏,无话可说,如此则已矣”。
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终于迎来了曙光,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10月11日凌晨,革命军攻占总督府。 武昌起义后第3天,湖北革命军派人入湘,与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等人取得联系。10月19日,湖南革命党人表示,要尽快响应湖北。
1911年10月22日,湖南响应辛亥革命,曾祖父作为新军,参与了起义。下午3时左右,起义军占领巡抚衙门,湖南光复,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发布《讨满清檄文》,推举焦达峰、陈作新被推举为正副都督。
湖南光复后,湖南军政府大肆封官许愿,都督焦达峰虽有功于革命,但他是会党出身,行事风格仍有江湖习气,不善用人,只要有人跑来都督府说自己有功,他不经核查即当场封官,会党的成员更是因焦达峰而飞扬跋扈、欺行霸市、杀戮不止。
湖南新军之中亦是鱼龙混杂,曾祖父对此等行径相当不满,有人劝他赶紧去拜会都督,“起码要一个连长来当,旅长亦非不可。”曾祖父听了,拿枪指着自己,怒道,“我若踏入都督府半步,便是侮辱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占领了武汉三镇,清廷震动。10月12日,清政府派荫昌率北洋新军两镇南下进攻革命军,湖北战事焦灼,紧急向湖南求援,湖南军政府组织援鄂湘军。
曾祖父虽对都督府的一些作为有不满,却因为军人的气节,誓死捍卫革命成果,主动加入援鄂敢死队,于10月28日乘轮渡奔赴湖北,5日后抵达武昌,随即被派往汉阳十里铺防守。
引用:
①《钦定学堂章程》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制订。张百熙,湖南长沙人,曾主持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并创办医学学馆、师范馆等。
②因当年为壬寅年,又称之为“壬寅学制”。
③谭嗣同,唐才常均为浏阳人,被誉为“浏阳二杰”
作者:蔡寞琰
编辑:沈燕妮
题图:
李阿曳
点击此处阅读网易“人间”全部文章
关于“人间”(the Livings)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写作计划、题目设想、合作意向、费用协商等等,请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
投稿文章需保证内容及全部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实性,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间theLivings(ID:thelivings),只为真的好故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黄淑婷c
关注
主题数897
双探花57分巴特勒24+11+8 绿军绝杀热火连扳三局迎抢7
阅读 5601
如何做到2035年停产燃油车?马克龙亮相比亚迪展台
阅读 4942
杭州一公司发文禁止员工趴桌午睡,公司回应:可以买折叠床来睡
阅读 470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