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行业趋势」
›
「LED行业信息」
›
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案盘点,半导体产业整合已悄然来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案盘点,半导体产业整合已悄然来临 ...
[ 复制链接 ]
降法讲顾
2023-1-30 10:04:36
原标题: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案盘点,半导体产业整合已悄然来临
【编者按】2022年,半导体行业依然在挑战中前行。后疫情时代、行业下行、地缘政治等因素仍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及生态。来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如何发展?新的挑战又会从何而来?为了厘清这些问题,《集微网》特推出回顾展望系列,邀请行业中的代表企业,围绕热门技术和产业,就产业链发展态势、热点话题及未来展望做一番详实的总结及梳理,旨为在行业中奋进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参考镜鉴。
集微网报道,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不断在半导体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为人所熟知,芯片行业的资本热度也居高不下。
在政策、资本、市场的多重驱动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十年”,本土半导体厂商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包括阿里、百度、腾讯、富士康、格力、小米、OPPO、vivo在内的行业巨头纷纷跨界加入“造芯”阵营,大批上市企业也通过并购入局半导体行业,实现赛道切换,并获得资本市场的热捧。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来,半导体产业逐渐步入下行周期,资本市场的热度也同步降温,虽然A股上市公司“跨界造芯”的情况仍然存在,但难以得到投资者支持,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审核态度趋紧,多起收购案以失败告终。此外,随着资本市场遇冷,多数半导体厂商难以拿到融资,中国半导体行业整合潮也正在悄然来临。
市场遇冷,跨界造芯热度降温
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内A股涉及半导体企业的收购合计达30起,其中有8起收购案以失败告终,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标的较受欢迎。</p><p>
由上表可知,2023年收购案的交易金额普遍较小,多数为4亿元以下。同时,相对于前几年上市公司“大刀阔斧”式的跨界造芯,就能获得数个涨停板,2022年市场风向明显发生了变化,单纯地跨界造芯占比已不足一半,也难以得到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支持。
12月13日,元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收购硅密电子51%股权,入局半导体行业。不过,当天,元成股份股价上演了高空跳水的剧情,并以跌停收盘。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郭俊曾在2022年7月表示,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频频跨界并购,但对所投资资产以及所属行业的特点、风险知之甚少,也没有足够能力将标的纳入自身治理体系,只能听任原来管理层继续管控公司经营。受此影响,有的标的公司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拒绝履行上市公司决议,拒绝配合年审等异常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质量完全成为空谈。
事实上,半导体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若此前并未涉足该领域,双方业务缺乏协同性,想要通过收购转型并不容易。
2022年,收购聚洵半导体股权仅八个月,曾高调跨界布局半导体业务的科隆股份,宣布将聚洵半导体51%股权作价7500万元转让英锐创电子(琻捷电子),转而聚焦公司主营及专业领域,不再转型。
琻捷电子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传感芯片供应商,成功将从事电源芯片业务的聚洵半导体76.90%股权收入囊中,双方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上更具协同效应,有利于产业整合。
下行周期,产业整合悄然来临
显然,随着资本市场的风向转移,跨界造芯热潮也逐渐退去,产业整合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并购半导体企业的主流形态。
在上表中,包括上海新阳、上海贝岭、正帆科技、华大九天、长川科技、苏奥传感、雅创电子、扬杰科技、华润微、工业富联、共达电声、华测检测、国星光电在内的半导体收购案均为产业链纵向延伸或是横向整合。
集微网从业内了解到,当前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去库存周期,资本市场降温较为明显,部分赛道较为拥挤,处于竞争劣势的半导体厂商经营状况或进一步恶化,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部分半导体厂商已经在积极寻求收购买家。
“由于难以获得融资,业内已经有两家汽车MCU初创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并释放出期待被收购的信号。”据某国产MCU厂商高管透露,当前消费类MCU、电源管理芯片、射频芯片等市场已经陷入供过于求,若是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预计未来三年半导体行业将出现大规模倒闭潮和并购潮。
目前,国产半导体行业并购浪潮已经悄然到来,其中EDA企业之间的收购非常活跃,仅2022年就出现了华大九天收购芯达科技和芯华章科技收购瞬曜电子两起收购案。
概伦电子总裁杨廉峰表示,并购是EDA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EDA产业未来的发展也不会脱离这一主旋律。概伦电子于2019年收购博达微科技,完成国内首个成规模的EDA行业并购,并于2021年收购韩国SoC设计EDA解决方案提供商Entasys,完成首例跨国并购。目前公司还在持续推进并购事宜,但是在并购前,需要围绕自身未来发展战略做长远考虑,而非为了并购而并购。
监管趋紧,多起收购案以失败告终
2022年,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推出本土半导体产业扶持计划,美日韩欧盟印度等国家纷纷出台激励计划及支持政策,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趋势逐步显现。
在此情况下,半导体厂商之间的跨国并购愈发难以成功。2022年英伟达收购Arm、环球晶圆收购世创电子纷纷折戟,赛微电子全资子公司瑞典Silex以8450万欧元收购德国FAB5一案,也被德国相关部门禁止,甚至连闻泰股份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已经成功的NWF收购事项,也被英国政府要求安世半导体至少剥离NWF86%的股权。
除跨国并购审核力度加大外,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管控。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曾于2022年6月公开表示,继续深化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治理并购重组中的乱象,抑制各种形式的盲目跨界重组。同时,要大幅简化并购重组行政审批,鼓励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重组。
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2022年,电连技术、苏州固锝、宇顺电子、晶丰明源、空港股份、凤凰光学等上市公司发起的A股半导体并购案均以失败告终,追捧热点、超高溢价、跨界并购等都将成为监管部门的审核重点。
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在资本市场遇冷,叠加监管力度加强的背景下,跨界并购热潮或逐步消退,国内半导体厂商将迎来新一轮并购整合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降法讲顾
关注
主题数17
关于LED大灯拆解与控制器模块方案设计
阅读 7343
半导体板块爆发!科创50逆势拉升,信创龙头复牌再涨停…疫苗龙头大幅跳水, ...
阅读 4167
总投资高达千亿美元!美光科技官宣在美新建巨型晶圆厂的计划 ...
阅读 352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