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出口下行拐点已现,人民币贬值影响能有多大?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出口下行拐点已现,人民币贬值影响能有多大?
[ 复制链接 ]
宁师我蚜
2022-9-27 10:55:39
原标题:出口下行拐点已现,人民币贬值影响能有多大?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王玉
欧阳洪位于苏州的两家企业璟致纺织和云之澜主要从事防寒服里布胆布面料的出口业务,以往每年三季度是客人订货的高峰期,但今年这个时候,来自日韩和欧美地区的订单量较前两年的平均水平下滑了50%左右。
“现在由于全球经济大环境相对低迷,欧美消费疲软,家庭收入要来拿出一大部分来解决能源开支问题,所以一些非必需开支,比如纺织品服装之类的,相应需求就会有所减少。”他对界面新闻说。
事实上,不仅是欧阳洪的企业,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放缓,中国持续了两年多的出口高增长也可能会告一段落。
分析师指出,除了外需走弱,价格贡献转弱和高基数效应也将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而人民币汇率贬值也并不见得一定会对出口形成显著支撑。他们认为,接下来出口增速将延续8月的放缓势头,今年第四季度甚至有转负的风险。
分析师还表示,虽然出口增速放缓是大势所趋,但不同行业可能面临分化。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受欧美经济衰退影响最为明显,而新能源相关产品和汽车出口热度有望延续。
下行拐点已现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得益于国外疫情蔓延、企业停工带来的供给缺口,中国出口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让市场颇感意外,分析师普遍认为,这次出口的拐点可能真的来了。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8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1%,比上月大幅回落10.9个百分点,也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4%左右的增速。
8月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固然有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海外经济正在显著放缓,而这将成为未来拉低我国出口增速的主要原因。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在不断加剧,而欧美地区的高通胀进一步导致服务业需求受阻,发达经济体需求明显走弱。
“出口需求至2022年底较难回升,四季度出口有转负风险。”他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并创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进一步指出,50.9%的指数水平明显低于一季度54.6%和二季度53%的均值水平,显示全球制造业增速逐季下探,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载体海运下半年来也持续转冷。9月23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为2072.04点,较上期下跌10.4%,已连续15周下跌。业内人士指出,8、9月是全球海运传统旺季,特别是欧美航线由于圣诞和新年备货需求更大,“旺季不旺”从侧面印证了全球需求正在走弱。
从主要贸易伙伴情况来看,今年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环比增速为-0.6%,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美国经济在技术上已经陷入衰退;欧元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1%,较上季度增速放缓1.3个百分点。反映到出口层面,8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8%,增速比7月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月放缓了12.1个百分点。
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表示,虽然5-7月我国出口依然录得较高增长,但这很可能是受到上海复工复产的影响,而8月往后则转为外需主导,欧美需求的回落将在“量”上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除外需走弱外,分析师指出,价格贡献转弱和高基数因素也将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在研究报告中称,从量价拆分看,截至7月,出口价格贡献较6月下滑12个百分点至59.8%,数量贡献较6月上升10个百分点至34.7%。从基数效应看,2021年8-12月出口金额中枢较1-7月提升22%。因此,出口后续走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芦哲也持相同观点。他指出,一方面,2021年9月-12月,中国出口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8.3%、18.6%、21.1%和19.4%,高基数下今年四季度出口难以再现高增长;另一方面,“价”的逐步下滑同样可能对后续出口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因此,整体来看出口增速在8月下台阶后下行压力或将持续到年底。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出口拐点未必已现。开源证券分析师张弛就表示,8月出口增速放缓和4月情况类似,同样受到疫情反复及季节性限电等国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产能利用率仍在持续攀升且并未见到主动去库存,对国内出口供给端也未见明显挤压。
“这意味着,国内出口未必已现拐点,四季度出口仍有可能反复走高。”他说。
贬值影响待定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幅已超过11%,从理论上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得其产品在国际上更具有价格竞争力,从而利好出口。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欧阳洪的企业在和日本客人做结算时也使用美元。“日元对美元汇率跌了20%左右,日本人要买你的面料,成本相对就提高了,他的下单欲望就没那么强”。
“如果说我们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跟日元(对美元)贬值比较同步,一进一出就扯平,但是日本那边贬得太厉害了,所以他们就不太愿意下单,再加上行情又不好,整个消费又疲软,他们更加没有信心去下单进货。”他说。
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相比,欧元对美元、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更大。年初迄今,人民币对欧元升值超过4%,对日元升值约12%。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16.1%,对日本出口占比为4.8%。
“尽管我们无法实证市场存在竞争性贬值,但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要明显小于其他主要出口经济体对美元的变化,这导致了中国出口耐用品(以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相对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商品价格显著抬升。”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一篇研究报告中称。
即便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湘财证券宏观分析师何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汇率的变化并不能即时反映在出口增速上,根据历史经验,出口一般要滞后汇率3个月以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对界面新闻表示,短期人民币贬值会增厚出口企业的利润,但是不一定会显著增加海外订单。比如,在2015至2016年、以及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但当期我国出口增速不升反降。这是因为出口受海外需求、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更大,汇率波动带来的价格影响相对较小。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2015年,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9%,增速较2014年放缓了8.9个百分点,2016年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至-7.7%。2019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年放缓9.4个百分点。
行业冷热不均
分析师指出,随着海外经济走弱,衰退预期增加,多数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出口下行压力,特别是需求弹性大且供给端可替代性高的行业,比如服装、文娱用品、家具和电子等行业。
荀玉根和芦哲均表示,欧美经济衰退对我国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最为明显。芦哲还表示,从2021年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电子设备制造业对于出口的依赖程度最高,占比达到40.4%。
此外,分析师表示,纺织服装业、文娱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皮革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1-8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玩具、家具及其零件、鞋靴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0.2%、20.2%、-1.2%、30.4%,与1-7月相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欧阳洪表示,基于人工成本的考量,未来他可能会将一部分生产线迁往越南。目前,他已在越南设立了办事处。
“未来的趋势就是往东南亚迁移,因为我们纺织行业还是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劳动成本和越南比是非常高的,所以以后肯定是大部分往印尼、越南、印度这种国家去迁移。”他说。
荀玉根还提到,截至目前,化工、有色行业整体出口在去年高基数的背景下表现依然强劲,不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随着海外经济体进入衰退,对上游资源品的需求总量将逐步下滑。
虽然整体出口增势料将回落,但分析师指出,其中也不乏结构性亮点。
“例如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汽车(包括底盘)、汽车零配件等商品出口或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一篇研究报告中称。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8月汽车包括底盘累计出口同比增速达到56.2%,8月当月同比增速达65.2%。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240万辆。
荀玉根进一步指出,汽车出口维持韧性的背后是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实现对海外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替代性份额扩张。一方面,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缺芯、能源紧张,全球性缺车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替代性供给的机遇。另一方面,全球新能源车正处在加速渗透期,而其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我国汽车的替代供给将转化为长期份额扩张。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王玉
欧阳洪位于苏州的两家企业璟致纺织和云之澜主要从事防寒服里布胆布面料的出口业务,以往每年三季度是客人订货的高峰期,但今年这个时候,来自日韩和欧美地区的订单量较前两年的平均水平下滑了50%左右。
“现在由于全球经济大环境相对低迷,欧美消费疲软,家庭收入要来拿出一大部分来解决能源开支问题,所以一些非必需开支,比如纺织品服装之类的,相应需求就会有所减少。”他对界面新闻说。
事实上,不仅是欧阳洪的企业,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放缓,中国持续了两年多的出口高增长也可能会告一段落。
分析师指出,除了外需走弱,价格贡献转弱和高基数效应也将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而人民币汇率贬值也并不见得一定会对出口形成显著支撑。他们认为,接下来出口增速将延续8月的放缓势头,今年第四季度甚至有转负的风险。
分析师还表示,虽然出口增速放缓是大势所趋,但不同行业可能面临分化。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受欧美经济衰退影响最为明显,而新能源相关产品和汽车出口热度有望延续。
下行拐点已现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得益于国外疫情蔓延、企业停工带来的供给缺口,中国出口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让市场颇感意外,分析师普遍认为,这次出口的拐点可能真的来了。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8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1%,比上月大幅回落10.9个百分点,也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4%左右的增速。
8月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固然有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海外经济正在显著放缓,而这将成为未来拉低我国出口增速的主要原因。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在不断加剧,而欧美地区的高通胀进一步导致服务业需求受阻,发达经济体需求明显走弱。
“出口需求至2022年底较难回升,四季度出口有转负风险。”他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并创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进一步指出,50.9%的指数水平明显低于一季度54.6%和二季度53%的均值水平,显示全球制造业增速逐季下探,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载体海运下半年来也持续转冷。9月23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为2072.04点,较上期下跌10.4%,已连续15周下跌。业内人士指出,8、9月是全球海运传统旺季,特别是欧美航线由于圣诞和新年备货需求更大,“旺季不旺”从侧面印证了全球需求正在走弱。
从主要贸易伙伴情况来看,今年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环比增速为-0.6%,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美国经济在技术上已经陷入衰退;欧元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1%,较上季度增速放缓1.3个百分点。反映到出口层面,8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8%,增速比7月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月放缓了12.1个百分点。
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表示,虽然5-7月我国出口依然录得较高增长,但这很可能是受到上海复工复产的影响,而8月往后则转为外需主导,欧美需求的回落将在“量”上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除外需走弱外,分析师指出,价格贡献转弱和高基数因素也将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在研究报告中称,从量价拆分看,截至7月,出口价格贡献较6月下滑12个百分点至59.8%,数量贡献较6月上升10个百分点至34.7%。从基数效应看,2021年8-12月出口金额中枢较1-7月提升22%。因此,出口后续走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芦哲也持相同观点。他指出,一方面,2021年9月-12月,中国出口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8.3%、18.6%、21.1%和19.4%,高基数下今年四季度出口难以再现高增长;另一方面,“价”的逐步下滑同样可能对后续出口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因此,整体来看出口增速在8月下台阶后下行压力或将持续到年底。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出口拐点未必已现。开源证券分析师张弛就表示,8月出口增速放缓和4月情况类似,同样受到疫情反复及季节性限电等国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产能利用率仍在持续攀升且并未见到主动去库存,对国内出口供给端也未见明显挤压。
“这意味着,国内出口未必已现拐点,四季度出口仍有可能反复走高。”他说。
贬值影响待定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幅已超过11%,从理论上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得其产品在国际上更具有价格竞争力,从而利好出口。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欧阳洪的企业在和日本客人做结算时也使用美元。“日元对美元汇率跌了20%左右,日本人要买你的面料,成本相对就提高了,他的下单欲望就没那么强”。
“如果说我们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跟日元(对美元)贬值比较同步,一进一出就扯平,但是日本那边贬得太厉害了,所以他们就不太愿意下单,再加上行情又不好,整个消费又疲软,他们更加没有信心去下单进货。”他说。
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相比,欧元对美元、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更大。年初迄今,人民币对欧元升值超过4%,对日元升值约12%。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16.1%,对日本出口占比为4.8%。
“尽管我们无法实证市场存在竞争性贬值,但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要明显小于其他主要出口经济体对美元的变化,这导致了中国出口耐用品(以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相对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商品价格显著抬升。”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一篇研究报告中称。
即便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湘财证券宏观分析师何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汇率的变化并不能即时反映在出口增速上,根据历史经验,出口一般要滞后汇率3个月以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对界面新闻表示,短期人民币贬值会增厚出口企业的利润,但是不一定会显著增加海外订单。比如,在2015至2016年、以及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但当期我国出口增速不升反降。这是因为出口受海外需求、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更大,汇率波动带来的价格影响相对较小。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2015年,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9%,增速较2014年放缓了8.9个百分点,2016年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至-7.7%。2019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年放缓9.4个百分点。
行业冷热不均
分析师指出,随着海外经济走弱,衰退预期增加,多数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出口下行压力,特别是需求弹性大且供给端可替代性高的行业,比如服装、文娱用品、家具和电子等行业。
荀玉根和芦哲均表示,欧美经济衰退对我国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最为明显。芦哲还表示,从2021年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电子设备制造业对于出口的依赖程度最高,占比达到40.4%。
此外,分析师表示,纺织服装业、文娱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皮革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1-8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玩具、家具及其零件、鞋靴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0.2%、20.2%、-1.2%、30.4%,与1-7月相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欧阳洪表示,基于人工成本的考量,未来他可能会将一部分生产线迁往越南。目前,他已在越南设立了办事处。
“未来的趋势就是往东南亚迁移,因为我们纺织行业还是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劳动成本和越南比是非常高的,所以以后肯定是大部分往印尼、越南、印度这种国家去迁移。”他说。
荀玉根还提到,截至目前,化工、有色行业整体出口在去年高基数的背景下表现依然强劲,不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随着海外经济体进入衰退,对上游资源品的需求总量将逐步下滑。
虽然整体出口增势料将回落,但分析师指出,其中也不乏结构性亮点。
“例如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汽车(包括底盘)、汽车零配件等商品出口或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一篇研究报告中称。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8月汽车包括底盘累计出口同比增速达到56.2%,8月当月同比增速达65.2%。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240万辆。
荀玉根进一步指出,汽车出口维持韧性的背后是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实现对海外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替代性份额扩张。一方面,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缺芯、能源紧张,全球性缺车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替代性供给的机遇。另一方面,全球新能源车正处在加速渗透期,而其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我国汽车的替代供给将转化为长期份额扩张。
(来源:界面新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宁师我蚜
关注
主题数81
rgb风扇一个灯珠一直亮(rgb风扇灯珠坏了)
阅读 6743
收评:沪指冲高回落跌1.2% 两市近4000股下跌
阅读 3621
危在旦夕?2023年,这两大车企能不能熬过寒冬?
阅读 355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