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比亚迪晋升“一哥”,就可以「仰望」了吗?

消敢市音 2023-1-30 22:39:06



大家新年好!相信各位现在都已经进入日常工作的状态了吧,我们也将逐步恢复更新,新的一年,我们继续聊聊车的这些事儿。
185 万辆,这是比亚迪在 2022 年交出的成绩单,他们超额完成了任务,而且超了不少,一年多以前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 150 万辆。




2022 年很难,能够达到自我预期的厂商很少,更别说超额完成任务的,而且是超额 20% 完成任务的。坊间传闻比亚迪在 2023 年定下了 400 万辆的目标,不过比亚迪对此倒是非常谨慎,表示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没有肆意放言。
但,2023 年的头把交椅很大概率还是属于比亚迪的,你认为呢?
比亚迪虎年牛在哪?
在 2022 年上半年,比亚迪搞了个 " 大动作 " ——宣布已在 3 月停售燃油车,此举让比亚迪成为了全球具有相当产销量规模的传统厂商中首个停售燃油车的厂商。




这很牛吗?
相比于国内外众多只是把停售燃油车 " 提上了议程 " 的汽车厂商,比亚迪在 2022 年就完成了这一步,确实很早,很牛。但对于比亚迪来说,这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毕竟比亚迪的燃油车一点都不好卖,把燃油车砍掉属于当断则断一了百了,不卖燃油车对于比亚迪来说其实是少了一份 " 牵挂 ",可以把精力更集中地放在新能源产品上。




相比之下,我认为比亚迪更牛的是把 DM-i 卖到了同级别纯汽油车的价格,我们此前已经 " 吹 " 过很多次 DM-i 这步棋了,如今国内众多厂商都带来了类似原理的混动系统,我们不妨再来看看 DM-i 为什么能够 " 先发制人 "。
我觉得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在比亚迪发布 DM-i 之后,诸如吉利、长城,、奇瑞等国内厂商都推出了混动系统,它们在技术细节上与比亚迪 DM-i 有一些区别,多数都是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比如更多的直驱挡位等,看似把这波混动技术浪潮推向高峰,实际上却还是 DM-i 最接地气。




再加上比亚迪造电池出身等历史与周边因素,DM-i 在成本控制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就是他们能把 DM-i 卖到同级别汽油车的价格的主要原因。DM-i 的到来让比亚迪在插混车这一块的销量迎来了大幅增长。
2022 年比亚迪的纯电板块和插混板块基本是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




另一方面,比亚迪目前旗下的产品序列几乎每一款都能找到真实存在且数量不少的目标群体,这也是产品要卖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了,产品本身具有不错的素质也是必要的。
近期我浏览了海外的一些车闻,发现比亚迪把元 PLUS 出口欧洲和日本等市场后,都收获到了不错的评价,虽然有一半都是因为这款 "ATTO 3" 相比同类电动车便宜,但价格优势也是优势嘛。




那么,是时候「仰望」了吗?
虽然前面的篇幅里只字未提,但大家通过标题、推荐图应该都知道了,我们今天其实主要聊的是比亚迪刚刚发布的高端品牌——仰望。




有一说一,比亚迪在成立高端品牌这一步是极其谨慎的。我们早就看到了其他的自主品牌对于高端市场的觊觎,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有一些是早就玩完了,即便是现在,也有一些传统自主厂商打造的高端品牌仍然活得不明不白,不知前路在何方,是谁我们就不点名了。所以比亚迪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在 2022 年 " 登顶 " 之后再顺势发布高端品牌,至少看起来比其他自主高端品牌要靠谱一些。




但仰望这个品牌野心不小,上来就号称 " 百万级 ",这可比其他自主高端品牌要高端多了。那,还是让我们首先看看仰望有没有点东西。
有点东西。




伴随着这个品牌而来的核心技术群名为"e4 易四方 ",这是一套 " 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结合整车深度融合感知、车身稳定矢量控制的极致安全技术平台 "(官网描述),所以虽然说是技术群,核心技术其实就是四电机,或者说 " 轮均电机 ",其一系列功能都是通过这一硬件基础实现的。




我们常说电动车相对于油车在多个方面都是降维打击的存在,其中就包括了动力单元源的数量。一辆汽油车只能有一台发动机,但双电机的电动车现在随处可见,每个电机负责一个轴,双电机可以打破一台发动机的很多局限,比如前后轴的输出比例等。那么有了四电机之后,每个电机负责一个车轮,能够实现更加精细的输出分配,这对于极限场景是具有意义的,无论是越野,还是铺装路面的操控。




不过比亚迪……哦不,仰望在四电机的硬件基础上实现的功能却有点超出我的想象,比如应急浮水脱困功能,通过 " 四电机的充沛动力与差动控制,实现水中机动转向 ",比如在遭遇高速爆胎时通过四轮矢量扭矩分配保持车身动态稳定,还有通过左右侧车轮反向转动实现原地掉头,只是这也太费轮胎了。




在发布会现场出现了一辆既可横向平移又可原地旋转的仰望 U8,能够实现横向平移是因为它搭载了大疆机甲大师同款的麦克纳姆轮,不过这玩意如果要出现在量产版本上估计比较难,更多是作为发布会开场表演般存在。




这场发布会带来的产品主要也是这款仰望 U8 了,不得不说,这个命名及其可能延伸的系列命名实在是没什么意思。而车本身嘛,核心亮点自然就是刚才说到的 "e4 易四方 " 技术集群了,除此之外就是设计。




好 " 硬 " 的一款硬派 SUV,比起广告里说自己 "all 硬 " 那款硬多了。
但你一定也感觉到了,仰望 U8 硬之余,硬得不太够特色,它很容易让你联想到其他品牌的车型,然而这并不是仰望 U8 一款车的问题,还有别的一些自主高端货也有同样的问题。




拥趸也许会说:" 硬派越野车还能怎么设计?一旦要用有棱有角四四方方的风格,那肯定就都长得差不多了。" 嗯……这点我不否认,但这是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我要是知道怎么解决,我可以就去比亚迪上班了不是吗?







不过要立足高端,而且是百万级的这种高端程度,我觉得以这套设计,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略显繁琐不够干练,主要的问题还是:
你已经长得像路虎卫士了,还卖路虎卫士的价格,难道纯靠一套更牛的易四方技术来对抗路虎的品牌力?





▲而作为彩蛋出现的跑车仰望 U9 也在设计上有一些问题,它有点用力过度,要素过多
另一个问题在于,四电机只是仰望目前所具有的技术优势,然而它不是一种技术专利,只是一种硬件基础,对于电动平台有着深入规划的其他厂商未来也会推出类似的硬件规格,目前已知正在研发四电机驱动系统的就有宝马的 M Power,虽然 M Power 与仰望品牌不怎么构成竞争关系,但这至少说明了四电机终究会是高端电动车的 " 标配 "。
如果用 " 比亚迪成功学 " 来展望仰望这个品牌的前景会是如何?首先在技术层面,至少目前仰望带来的 "e4 易四方 " 还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只是比亚迪未来仍需要继续探索来保持优势。




而在受众层面,这也许是个较大的未知数,尽管仰望是个全新的品牌,但大家也都知道这是比亚迪推出的高端品牌。前些年大家说很难想象花二三十万去买一辆比亚迪,现在这件事倒是显得没什么不妥,并且定价在 40 万左右的腾势 D9 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看似市场已经对更高定位的比亚迪有了较高的认同度。




然而仰望是个定位百万级的品牌,虽然最终产品门槛可能不会真的去到 100 万,但大几十万是肯定的。大几十万和二三十、三四十万之间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受众群体需要考虑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说车有 " 三具 " 属性:工具、玩具、面具。我们现在看到的比亚迪绝大多数以工具的属性服务于它们的车主,但百万级的仰望,工具属性必然不会那么强烈,更多是玩具和面具的属性了。在这方面,仰望需要如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写在最后
作为 2022 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厂商,也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在这个时候推出高端品牌可以说是迎来了一个不错的时机。但仰望同时也是比亚迪的一场冒险,成功了就是壮举。
接下来仰望将会建立独立的销售渠道,这对于一个定位百万级的品牌来说当然是必须的,只是比亚迪品牌此前深受诟病的售前售后服务环节是否能在仰望品牌这里发生质的飞跃,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重点。等仰望的门店正式开张之后,我们再为大家一探究竟。
总第 1951 期
作者:陈厚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