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手机高端化,讲不出小城故事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手机高端化,讲不出小城故事
[ 复制链接 ]
西洋刘abc
2023-1-31 18:05:03
撰文
| 熊星
编辑
| 吴先之
北上广深之外,为数众多的四线城市正在蜕变,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高,消费观也在悄然变化。
品牌的“小城故事”与高端化背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戏剧冲突,用户认知与品牌路径一同上演分裂与共融。除了少数中心化城市,更能反映全国手机市场普遍现状的,正是所谓的下沉市场。
手机不仅可以呈现一座城市的消费面貌,也能清晰地透视品牌与市场间的矛盾与和谐。随着中心化城市经济圈辐射效应,下沉市场容量将获持续增长,对于手机品牌们的重要程度也将与日俱增。
品牌与用户在需求上是否已经并驾齐驱,认同上是否双向奔赴,这块市场似乎更有参考意义。
供需两端“价值观”不同
“太贵了!”
谈及对于手机产品的看法,本地人顾丰脱口而出。顾丰就职于公务系统,收入稳定,属于本地中位。
2022年前三季度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8万元,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消费能力处于省内中游。像这样的四线城市,在全国还有很多。
“去年终于把服役多年的小米6换下,买了12S,”顾丰一边掏出新手机不自觉地擦拭,一边摇摇头说,“四千多块,我又不玩手机游戏,其实跟选择米6一样,选个旗舰处理器,内存大点,可以用久一些,而且还不卡。但米6发售才两千来块,现在差不多翻了一倍。”
不只小米,荣耀、OPPO、vivo都把各自的当家系列打造成了冲高主力,几年间产品售价早已突飞猛进。尽管各品牌自身积累出不少独家卖点,但在下沉市场,产品售价似乎更欠说服力。
目前旗舰直板手机主要分布在四千至七千元,折叠屏手机主要在八千档以上。对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而言,高端手机仍旧属于“消费大件”。
小城消费或许暂时跟不上高端化大潮的节奏。
“价格涨了这么多,我个人认为没有获得相应的体验。”按顾丰所说,米6也采用了当时的顶级硬件,无论是电池、拍照、处理器都跟其它品牌的旗舰机类似,“假如在米6身上加两千块,其用户体验可能在同期一枝独秀。”
而新机型让用户为更高的价格埋单,给出的仍是旗舰机常规体验。各品牌集体涨价,产品并无横向对比的明显优势,只是保持常规身位。
“K50是我们走量最好的”店员并没有指向最新的红米K60、小米13系列,“这款机型已经在新款上市后降过价,现在性价比非常高”。
荣OV三家线下门店情况类似:半代老款机型走量效果良好,已经出现部分配置缺货的情况,而新款机型现货少甚至只能接受预订。
品牌们对于供应的“谨慎”,是对于库存的担忧。
一方面,产品同质化背景下,谁都没有十足的信心大量囤货;另一方面,近年手机品牌冲高伴随单机成本上升,以小米12S Ultra为例,其硬件成本为3400元左右,如果加上渠道、运输、设计、软件等成本,一台库存可能需要两台的利润才能拉平盈亏。
更加重视性价比的下沉市场,即便类似有一定走量能力的老款红米旗舰机型,仍然是“且战且退”,更不用说售价更加高昂的顶级旗舰机型。
“买12S Ultra就是为了摄像头,有了孩子以后,需要一个随身好用的记录工具”。
杨浩就职于本地为数不多的好单位,年收入稳定在十万元以上,对于产品边际效应并不敏感,愿意为了刚需付出更多成本。
近年影像赛道竞争激烈,手机品牌自研技术积累、与传统影像大厂合作,本质上都是为高端化蓄力,随之而来的软硬件升级伴随研发投入增加,势必造成产品售价上涨。下沉市场的响应其实并不积极。
“身边大多数人买的是中低端机型,旗舰机肉眼可见的要少一点,像顶级旗舰就更少了,十多人的办公室里面,至今没出现第二台12S Ultra,大多数人还是手握中端机型,还一用好几年。”
杨浩掏出一台OPPO Reno5,现在成为了他的备用机。而当时选择这款机型也是看重其性价比,高刷、处理器、快充、屏占比,还有相对能够驾驭天玑1000+的“绿厂调校”。
“好几个同事、朋友现在都还在用Reno5,用他们的话说,现在旗舰手机无非是新处理器,拍照好一点,但确实贵了不少,早已没有当年两千块买到旗舰机那种激动。”
杨浩说,自己虽然并不赞同这种看法,但在购入顶级旗舰机之前,身边很多劝说和建议正是对于售价的不认同。
品牌想要高端化,可下沉市场接受度暂时不高。
至于下次换机会选择什么机型,杨浩不假思索:“想试试苹果”。随后又带着自嘲说,自己愿意当一回“冤大头”。
iPhone近年来在影像、性能上被安卓迫近,快充上被彻底甩开,即便如此,动辄破万的售价才能买到“完整体验版”。杨浩称,身边不少朋友在老款iPhone退役后都加入了安卓中端机阵营,iPhone X以后,苹果手机在本地肉眼可见地减少了。
杨浩表示“受够了国产安卓阵营的自带广告,第三方APP鱼龙混珠”等通病,“就算买顶级旗舰也避免不了,但至少现在苹果还没有这些烦人的问题”。
当高端产品遭遇小城故事,人均可支配收入很大程度决定了故事走向。
类似顾丰与杨浩本地中高收入人群,具备购买力但仍持保留意见,国产品牌的高端化,在下沉市场仍有不小阻力。
渠道“看客下菜”
“抱歉,这款现在无货,预订的话年后就能提货。”
“年后的意思是初七、初八吗?”
“可能还要再延后,等工厂、渠道等各环节全面复工了才会陆续到货。”
鲁丰海把玩着荣耀Magic Vs展示机,眉头微蹙地咨询着店员,可最终也没能得到满意答复,只能去其它品牌碰碰运气。
即便逛遍了整个商业区,vivo、OPPO门店都与荣耀授权店的情况一致:折叠屏暂时无货,只能预订和等待,小米MIX Fold2仅顶配有货,入门款仍需预订。
在荣米OV四家门店,即便是几天前的客户也没人提到现货。“根据订单配货”的情况并非由于春节期间销量增大造成的,甚至大概率不是短期存在。
荣耀授权店工作人员对此做出了解释。全市荣耀官方授权店仅此一家,Magic Vs发售时该店预订量总共十来台,也几乎是该机型本地线下的销量峰值,此后常常是好几天才能卖出一台。
通过与各品牌店员交流发现,“看客下菜”并非荣耀特立独行,而是共同战术。
由于折叠屏售价高昂,走量阻力较大,上游渠道对于下沉市场的配货量严格遵循市场刻度。好处在于产能朝向明确,现货对应走量区域,比如一二线城市,或者线上。坏处在于,线下用户提货不便。
这似乎与品牌们挂在嘴边的“用户思维”有些许出入。
腊月二十九,当地为数不多的商业中心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手机店里的顾客络绎不绝,而揣着“热钱”的鲁丰海最终没有接受漫长的等待,他转向线上渠道购买。
对于品牌方来讲,线下无货或许并不影响忠实用户的最终下单。在下沉市场,高价机型对应相对稀少的“游客”,品牌方可能存在的损失也不算大。
鲁丰海曾尝试在线下门店砍价:“要等这么久,那价格上应该给点优惠吧”。
“折叠屏卖一台我们店员只提成50元,这款只能优惠一百元,官方其实不优惠,是我们门店补贴,这样我就只能提20元,”店员搬出了礼品包,“价格优惠就当我拿提成给你补贴一部分。”
不论是话术还是事实,线下门店争取客源的难度可见一斑。
“线下门店最大的作用是摸得到真机。如果有现货,也要对比一下线上价格,大平台在618或者双11的时候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线下老是送一些杯子、书包、耳机等不痛不痒的小礼品,根本没吸引力。”鲁丰海就此打消了念头。
线上带来强势冲击,线下如履薄冰。趋势所致,高端产品本就相对狭窄的客群,在下沉市场进一步收缩。
选择精打细算,避免错配造成资源浪费,这无可厚非。而手机品牌的高端化大旗插稳在线上,也遍布于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但暂时只能小范围渗入下沉市场。
或许在品牌方看来,区域发展拉动低线城市经济才是高端化向下渗透的最大突破口。这比单纯依靠自身实力加大下沉市场投入要现实许多。
当下蓬勃发展的下沉市场,或许更适合粘贴过往经验。
战略“下沉”,深浅不一
国产手机品牌过往熟悉的性价比之争,并没有被高端化取代,而是复制粘贴到了下沉市场。
过去几年,荣米OV均推出了侧重走量的中端爆款,在避免与自家产品对冲的前提下,将性价比尽可能推高。
新一轮性价比之争,下沉市场正在扮演重要角色。
荣米OV四家门店的春节档,除当季新品和折叠屏以外机型,均有200-400元不同程度的现金优惠,并且仍然包含礼包赠品。
走量机型围观者众,其中不乏大量中老年群体。
“给长辈买手机,性价比和售后都很重要,所以一直以来都会给他们选择中端机型,处理器挺两年不卡就算赚了,再买个碎屏险,也省心,”杨浩分享起给长辈购机的心德,“首选线下店,可以带长辈亲自上手体验,以后出了问题他们也能自己找上门来咨询。”
在性价比为王的下沉市场,品牌不仅要懂年轻人,还得懂中老年。
即使是百元机,品牌们也将大电池、大屏幕、快充、耐摔等视为核心产品力。没有差异化的赛道依靠供应链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而造成销量差异的核心可能在于渠道。
杨浩强调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这(座城市)只有小米和华为有直营店,其它品牌都是授权店。”
当被问及“本地哪个品牌的手机出镜率最高”这个问题,回答“小米”的人占绝大多数。或许杨浩的话道出了销量差异的本质。
价格猜疑,一定程度源于直营店与授权店的区别。
如前文所述,授权店为了刺激走量存在门店补贴,容易让人产生售价缺乏统一标准的印象。用户多方比价,往往选择价格更有优势的第三方线上平台下单;而直营店由于品牌方对于售价拥有绝对控制权,即便在官方和第三方线上平台,也能更有效地抑制价格差异。
尽管渠道不同,但品牌方最终促成了买卖。备受冲击的授权店,同样面对高端用户不足的问题,官方如果没有价格补贴只能自掏腰包,变向降低利润。如果中低端机型在官方降价后仍然走量受阻,相对更低的利润空间将再遭压缩,授权店要继续玩下去,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对产品价格相对敏感的下沉市场,品牌或许不只要战略下沉,还需要方式贴合。
是否设置品牌直营店,市场体量或许是重要考虑关键,而用户导向并不只是产品后售后,更在于售前。
或许,品牌需要等待城市成长,用户合拍才是品牌发力的最佳时机。先伸出手,有可能错配热情;但按部就班,也可能缺乏诚意。
基于各自基础和考量,品牌们做出了不同选择,已然种下了因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西洋刘abc
关注
主题数862
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首次负增长
阅读 5371
官方人士确认胡鑫宇遗体在粮库院内露天树林被发现,围墙阻断下如何进入仍是谜
阅读 5363
深圳一公司年会送员工保时捷,网友:现在投简历还来得及吗?
阅读 489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