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余承东:准备战斗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余承东:准备战斗
[ 复制链接 ]
上帝从不眨眼
2023-2-8 13:55:0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盈利目标紧逼之下,华为车业务的调整与改变从内部开始。
来自多个信源的消息显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正迎来多项人事调整——华为车 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车BU CEO余承东将接管智能车全部业务。
对于车业务内部的调整,《中国企业家》向华为方面确认该消息的真实性,但截至发稿,尚无回复。
对此,汽车分析师张翔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这或与销量没有达到预期有关。“企业内部都有一定的考核机制,尤其是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
从具体业务划分来看,王军此前主管的是HI模式,该合作模式下的首款车型——极狐阿尔法S在2021年首次亮相,但直至2022年7月才开始交付。据新车交强险数据显示,极狐2022年累计销量仅为11895辆。
相较而言,余承东所主导的智选车模式,却表现更佳。
在该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新车生产制造全过程,为车企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并在华为门店帮车企卖车,比如问界品牌两款车型。2022年,上市9个月的问界品牌实现7.62万辆的销量。
相较而言,华为标签浓厚的智选车业务,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也因此,针对此次华为内部的人事调整,被外界解读为余承东“独揽大权”。
早在2022年8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中就提到,
华为在降低对于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
提升现金流与利润,成为华为所有业务的经营要义。
按照余承东在2022年12月8日举办的华为内部会议上的说法,
华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的蛋糕足够大,但竞争对手也足够强大。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均在车机系统上投入不少;在智能座舱领域,华为也面临着诸如博世等老牌零部件供应商的“虎视眈眈”。
与此同时,华为汽车同样需要面临特斯拉降价给行业带来的冲击。1月13日,问界两款车型降价,降幅最高3万元,被视为“硬刚特斯拉”。
在盈利的目标下,华为似乎也在重新思考着车业务的未来与定位。
叫好还是叫座?
在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中,华为参与程度不同,让二者在市场端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华为HI模式下的首款车型——极狐阿尔法S上市之后,月销不足千台。“新车进阶版为39.79万元起、高阶版42.99万元的售价,就大概率决定了这款车销量不会亮眼。”汽车博主韩瑞向《中国企业家》解释,无论极狐如何大力宣传这款车的智能驾驶优势和技术情结,消费者最大的感知仍是偏高的价格。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北汽极狐阿尔法的产品定价,与多款传统豪华车在同一区间:2023款奥迪A6L的市场指导价为42.79万元起;宝马5系Li新车售价43.65万元起。
在华为智能驾驶ADS方案的加持下,极狐阿尔法S HI版号称带来了行业前端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和车机交互体验,但过高的价格与不匹配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对于品牌信赖感不足,也成为了“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问界品牌的表现更像一匹“黑马”。
2021年,除了极狐阿尔法S外,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也在上海车展亮相。
余承东还把媒体请到了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华为全球旗舰店,现场发布华为智选的首款汽车产品。
不到一天时间,车尾带有“华为”二字的赛力斯SF5订单就突破了2000个,比此前赛力斯一年的销量还要多一倍。
紧接着,华为升级与赛力斯的合作,推出AITO问界品牌。
问界M5也成为第一款通过华为新品发布会进行发布的汽车产品。
不仅余承东本人在营销方面亲力亲为,华为智选车业务团队也全过程深度参与问界品牌,不仅局限于智能座舱,更将华为的制造理念传导至赛力斯,将“华为”二字与赛力斯、问界绑定。
在《中国企业家》的走访中,华为体验店内产品专家的介绍也印证了这一点。
产品顾问鑫淼表示,顾客对于华为品牌的信赖,促成了很多订单。她表示,店内(问界)M5和M7两款新车都由华为深度参与,智能座舱和车机体验的流畅度是别的品牌不能比拟的。“鸿蒙系统的实力不需要我多为您介绍,华为就是这款车的品质保障。”
在鑫淼的介绍中,“华为”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华为打造的智能座舱和鸿蒙车机系统也是重点介绍的功能。
韩瑞也表示,相比智能驾驶,车机系统和智能座舱本身就是一个划算的买卖。“车机系统使用频次更高,流畅度和实用性的体验更加直观;智能驾驶则受制于国内法规,使用程度不高,而且消费者也对部分功能的安全性有所疑虑。”
国金证券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看好华为渠道优势和终端品牌消费群体的号召力带来的销量增长。
为了盈利“狂飙”
问界销量的火热,让很多车企看到了与华为合作的甜头。
目前,在赛力斯之后,华为已经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达成业务合作。据晚点报道,有接近华为的人士透露,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选车基于奇瑞E平台,内部代号E03,售价或在20万元左右;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进度稍慢,新车售价区间或在20万~35万元。
有消息称,华为与北汽的合作方式或也将变成智选车模式,相关车型预计将于2024年上市,未来也将进入华为渠道销售。
对于华为来说,合作绑定的伙伴越多越好。“规模效应,或是未来华为车业务实现盈利的关键。”张翔表示。
按照此前外界盛传的、华为内部人士透露的合作伙伴分成,智选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9,即一辆售价25.98万元的问界M5,华为能拿到约2.6万元。其中技术授权费用占比20%,剩余则是华为的销售费用。
这一利润分成目前并未得到华为和赛力斯的确认,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作模式下,华为车业务的稳定获利。
按照赛力斯此前透露过的数据测算,问界M5的毛利率大概在25%左右,华为直接可以分成10%,且没有工厂建设等经常性损耗。
另一方面,除了智选车为代表的平台业务盈利预期外,华为作为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和部件供应商盈利的基本盘不变。
系统产品部件方面,华为共拥有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CDC智能座舱平台、iDVP数字汽车平台三大平台。根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中透露的信息,iDVP平台已经完成与10个厂家20款设备的系统预集成;MDC生态圈有7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联合推进乘用车、港口、矿卡、园区等智能驾驶场景的试点与商用;智能座舱平台已经与150多家软硬件企业建立合作。
软件层面,据2022年华为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透露,HUAWEI HiCar与30多家主流车企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多个车企已实现全量平台化集成。2021年HUAWEI HiCar支持车型超过100个,在30多个行业平台完成集成,累计支持车辆数超过1000万台。
此外, 据华为官方介绍,华为目前已经与奔驰、奥迪、宝马和保时捷、兰博基尼等车企签署了技术专利协议,这些品牌生产的车型搭载来自华为的技术。
华为预计,通过与主要汽车制造商签署许可协议,相关技术每年将在1500万辆新车上亮相,这也意味着在全球每年生产的7000万辆乘用车中,将有超过20%采用华为技术。
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国政府正考虑切断美国供应商和华为之间的所有联系。
在这一背景下,强劲发展的汽车业务,对华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张翔看来,华为汽车现在的两个关键资源就是它的知名度和营销网络。“通过和车企不同程度的合作,实现原本的品牌价值和技术价值的转化,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跟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华为的汽车业务仍在亏损中。
余承东曾公开表示,汽车业务是一个烧钱的业务,华为每年投入研发十几亿美元。目前汽车业务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直接和间接研发人员高达10000人,其中70%研发人员都在研发智能辅助驾驶上面。
与此同时,问界车型也面临着销量的阵痛。今年1月,问界销量为4885辆,环比下滑严重,不及去年月均销量过万的表现。
在2022年,余承东没有完成“一年交付30万辆,做到业界第一”的目标,在独掌大权后,他又将带领华为汽车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魏帅,编辑|马吉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LED行业信息」
上帝从不眨眼
关注
主题数73
赛力斯的命运,握在华为手里
阅读 4233
华为王军停职,余承东独揽大权
阅读 3043
外媒称特斯拉考虑将上海工厂产电动车销往美国加拿大,马斯克:假的 ...
阅读 277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