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今年才是买车的好时机?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今年才是买车的好时机?
[ 复制链接 ]
李英儒始
2023-2-13 09:25:07
作者丨杨 晶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朱锦斌
“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对乘用车消费拉动效果很好。”
2022年国产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9%至2054.3万辆,批发销量同比增长9.8%至2315.4万辆。其中,除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输出外,从6月1日开始实行的“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同样功不可没。
去年600亿元的费用直接促成了200万辆汽车的销售,这样的促销方式可谓简单粗暴又有效。不过政策刺激之后,大多数人开始担心需求的透支。实际上,去年年末没有出现的翘尾现象,似乎也让人看到了汽车销售略显疲态。
好在国家层面的促销手段并没有立即离场,而是在今年开年之后迅速做出了指导性方针。2月初,相关信息显示,确立今年为“2023消费提振年”。商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持续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包括:优化限购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汽车促消费活动;引导各地在牌照、充电、通行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通过二手车盘活3.19亿辆汽车存量市场,促进汽车梯次消费;修订完善机动车报废管理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
宏观刺激是外因
一直以来,影响居民消费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自己的腰包鼓不鼓,二是促销的力度大不大。先抛开前者不谈,促销方面又分为国家层面的补贴支持,以及车企之间的降价优惠两大方面。所以,今年是不是买车的好时机,要看这两者能否激发消费者购车欲望。
比如“优化限购政策”这一条,其实每一次行业专家都有过相关提议,但最终并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落地措施。截至目前,全国一共有8个城市或省份实行了汽车限购限牌,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几大一线城市。
去年,全国排名前十的城市汽车销量占比全国341个城市将近25%,而这5大城市也是全国汽车消费前6的地区。前十中其余5个城市都推出了相关的外牌车限行、尾号限行措施,可以说这些城市不升级为汽车限购已经不错了。
当然,这5个汽车限购限牌的城市常住人口,也有着买不到车的烦恼。今年年初,一篇“小作文”在网上流传,称北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牌照限购政策将完全放开,但燃油车限行政策会更加严格,每天限1-2个号变成限3个号。
消息一出,北京的网友直接“炸开了锅”。确实,考虑到交通拥堵等原因,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大型城市,在短期之内很难开放汽车限购政策。所以在这些城市,通过增加号牌指标、放宽号牌申请条件、精准设置限购区域才是正解。
不过相比这类复杂棘手的限购政策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汽车促消费活动就显得简单的多,其中最有效的还是购车时的税费补贴。一边是国家层面的购置税补贴,另一边则是由各地政府掏腰包的消费券发放,都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
就像放开之后多地政府组团“出海”抢订单一样,嗅觉敏锐的地方政府早已先行一步。
相关机构统计,自1月以来,已有包括河南、北京、上海、浙江、黑龙江、吉林、山西、云南、海南、贵州、无锡、沈阳、石家庄、天津等超过十个省市出台新能源消费补贴、发放消费券,补贴金额从千元到万元不等,用“真金白银”促进汽车消费。
除此之外,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如果说某些地区的“真金白银”不那么有力,那么在一些基础设施等看得见的地方,从侧面支撑了消费者对购车意愿的增加。
当然,更多的业内还是一直在呼吁燃油车购置税减征政策能够在2023年继续实行,或者说争取从10%-7.5%-5%的减征额度在各个时间点平缓过渡。此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判断,如果政策无法延期的话,今年一季度汽车行业的销量大概率会出现30%-40%的大幅度下滑。
所以,宏观层面的引导至关重要。一旦国家层面出台相关刺激政策,既能给消费者降低购买压力;又能改善经销商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信心;同时也拉动厂家促进生产端尽快恢复增长到正常轨道。
降价和新车再诱导
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始终是一种兜底的办法。汽车消费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更多的还是在市场端的竞争机制,车企间的让利促销才是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国家购置补贴政策历经13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后,车企直面生死存亡的问题。
随着特斯拉的开年大降价后,汽车行业迎来一波促销潮,多家新能源车企或官宣降价,或提高优惠力度。从车企角度来看是为了维持对市场份额的扩张,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实打实的购车优惠期,或许会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像问界、小鹏、埃安、蔚来、五菱、极氪等一众车企纷纷跟进降价大军,但仍然有宝马、大众、比亚迪、几何、思皓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逆市涨价。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曾表示,预计今年2月到3月车企会推出相应的降价措施。
另外,就在前几天,比亚迪2023款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起售价低至9.98万元。这无论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是对燃油车来说,都是一颗重磅炸弹。这个价位也将让中国品牌彻底深入合资品牌最深厚的腹地,挑起一场激烈的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强势的品牌掀起降价风波,其余品牌如果无法持续新增订单,也不得不接受降价的命运。充分的竞争也许会让一些车企感受到市场的残酷,但对于消费者的甚至是行业长远发展而言绝对都是好事。
除了新车降价外,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好的消息是今年将会有大量的新车型上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购车选择。在新品效应加持下,也会对消费者购车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下的消费习惯来说,在电动化的冲击下,消费者已经没有了外资品牌崇拜,中外品牌正式进入同一起跑线。
日系、德系、自主等多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将在2023年扎堆上市,比较有竞争力的车型包括全新宝马X1、全新一代GLC、电动帕萨特、全新雅阁、改款轩逸、长安逸达、比亚迪海鸥、理想L7等等。在多个细分市场都有重磅新车,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
再细分来看,插电式混动车型2021、2022年销量增长率分别为140.4%和151.6%。除比亚迪外,吉利、长安、奇瑞和长城等品牌插混产品将在今年正式显山露水。当然,还有更多车企推出了价格进一步下探的增程产品,预计2023年这些电动化产品的销量将持续爆发增长。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毫无疑问,汽车行业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最积极和灵活的行业。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只有腰包鼓了,消费才有动力”,所以在客观条件充分完善后,最终还要看消费者买不买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史剑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没地方停车,不买。
2023-2-13 10:24:37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李英儒始
关注
主题数139
150V降压 电流400mA 非隔离式恒压芯片
阅读 8624
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背后:销量一路狂奔,市值出现明显回落 ...
阅读 3596
落魄江淮,靠“寄生”翻身?
阅读 3255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