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今年会是“最难上学”的一年吗?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今年会是“最难上学”的一年吗?
[ 复制链接 ]
茄子芋头花
2023-2-13 02:10:04
原标题: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今年会是“最难上学”的一年吗?
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今年会是“最难上学”的一年吗?
图/图虫创意
尽管距离秋季入学还有一段时间,但一些地方的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的入学问题担心起来。
近日,多地发布2023年中小学学位预警。在广州,有上百所学校学位出现供给紧张。这样的情况在济南、成都、长春、南昌、大连甚至一些县城也出现。一些地方发出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按学区入学,学位为何仍会“挤破头”?事实上,近年来,学位预警已频频在多地,尤其是一些重点城市出现。有专家认为,学位紧张并非数量的问题,而是分布不均衡。
但另一方面,2016年二胎政策放开后,今年将有一批儿童迎来“入学潮”,学位情况更为紧张。而在生育率降低的当下,也有声音担心,扩建校园是否可能在未来造成闲置?在资源的配置上,这是否是个两难问题?
“入学潮”之下
新年伊始,多个地级市发布通知。1月9日,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发布2023年公办小学学位预警通告,预测区内17所公办小学(校区)起始年级可能学位供给紧张。随后,南沙区、荔湾区、从化区、番禺区、增城区等市辖区也先后发布学位预警称,多所公办中小学2023年学位供给紧张。
在成都,已有锦江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区、温江区等多个区发布预警。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县城里。据浙江省乐清市教育局日前披露,部分公办小学、初中2023年-2025年施教区内适龄户籍人数接近或超过拟招生计划数,2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呈现“红色预警”,还有学校呈现“黄色预警”。在有着逾70万人口的江西兴国县,4所小学及3所中学出现学位紧张。
学位预警,意味着预期的学区生源数量超出了学校的接纳能力。其中,级别最高的为“红色预警”,表示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人数达到或超过学校拟招生计划数的100%。
预警是动态的,往往事出多因。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可以通过预警知道哪些学校较为热门。如果学位紧张,入学政策也会发生变化。
通常,学校会依据生源类别按序接收学生,类别条件包括户籍、入住情况等。
以海珠区为例,根据起始年级学位安排政策,穗籍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拥有学校地段100%房产权属并入户入住,且学位未被占用的(同父母的适龄儿童除外),按照房产拥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入学,直至招生计划录满,超出招生计划部分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房产拥有时间以不动产权证书登记时间为准。其他情况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事实上,近年来,学位预警已经成为常态。但核心的话题则在于,这种紧张是“绝对紧张”还是“相对紧张”?中国新闻周刊检索发现,出现“紧张”的学校名单较往年有一定的延续性。
学位紧张的背后,其实也是教育、资源、人口化的进一步集中。长期以来,学位一直是学区房和户口迁移的一项参考。此前,有地方教育厅就回应称,学位预警,反映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
资源不均衡的桎梏
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浪潮中,不少农村的成年人涌进城市里,大量外来人口、乡镇人口流入省会城市、二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造成适龄入学学生数量暴增,甚至井喷。随之而来的,则是近年来在不少媒体报道中出现的“空心学校”。这类“空心学校”一般存在于乡镇,只有少许教师和学生。
此前,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农村教育问题,纷纷指出虽然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可农村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这背后是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孩子也不得不选择进城读书。
一位在河北县级市承建学校扩建工程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该县市区扩建学校达到6所,主要针对的就是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批孩子的学位空缺。大量人口迁移,打破了以往的教育资源格局。
除城乡外,不同城市、区域间也出现了类似的“马太效应”。任泽平团队的一项数据显示,2010-202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分别年均增长1.08%、0.22%、0.61%、-1.05%,常住人口占比分别变化2.2、-0.8、0.2、-1.2个百分点。尽管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但其小学生增长率却不降反升。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小学生数分别年均增长2.53%、-0.15%、0.09%、-2.22%,小学生数占比分别变化6.1、-2.7、-2.0、-1.4个百分点。
储朝晖指出,引发学位紧张的原因已经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教育资招生源不均衡所致。
“现在各地都在搞人才引进,但是有关孩子入学的学位建设是迟迟落后的”,升学专家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位预警出现后,家长的选项就不多了。
“在中国,不管是入学,还是入园,往往绑定户口和房产的排位来优先录取,因此家长可选择的选项并不多,要么按照就近入学的要求和流程提前准备,要么不得不离开当地去更加容易入学入园的地方生活和学习。选择就读民办中小学学费高昂、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并不是多数家长的选择。”他分析称。
储朝晖也表示,学位预警出现后,家长的选择实际上起不了太大作用,关键的还是政府做什么选择,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制定的政策来解决孩子的上学难题,除此之外,政府更应该实现当地学校之间的均衡,不要出现学校之间明显过大的差距。
出生人口变化带来更大挑战
对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来说,2023年是一个拥挤的学年,但是对一些地方的幼儿园来说,适龄幼儿则出现断崖式减少。
梁挺福指出,在经过2016年、2017年两年出生高峰后,2018年新生人口数量迅速滑落至1523万人,并持续减少至2021年的1062万人,2022年的956万人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拐点。这意味着各地政府可能面临着适龄孩子这两年增加,过几年又大幅减少的情况,这对政府如何投入和规划教育资源带来压力和挑战。
据统计,包括一些主要城市在内的不少地级市,推出的 2023 年新增学位计划,少于 2022 年计划数和实际增加数量。
“一些地方政府担心新建学校增加学位供给后,马上出现因适龄学生减少的资源闲置问题,于是可能对解决这一问题不积极,有的地方政府采取的‘应急’办法是扩大班额,把孩子‘塞进去’”,熊丙奇指出,如果搞大班额应对学位紧张,是违反相关规定的,这会影响到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质量。
“选择以怎样的战略应对,至关重要”,熊丙奇表示,如果节省教育投入,趁出生人口下降,撤掉学校、辞退教师,再出现出生人口增加,就会出现学位紧张的新问题。如果提升教育质量,利用出生人口下降这一契机,推进“小校小班”建设,实行小班化教学,如原来一个班45人,调整为25人、30人,这不但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出生人口变化留下“弹性空间”,在人口增加年份,可以适度扩大班额,如从30人扩大到40人。
他表示,当前合适的办法有两个,一是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提供给适龄儿童,合理定位民办义务教育的新功能;二是以“小班化”为标准,加强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建设标准,应对出生人口变化对教育带来的挑战。
也有一些城市在持续扩充学位。北京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北京市政府累计增加18万个中小学学位。2022年,北京市新建24所学校,新增中小学学位2.9万个。其中,海淀区北部地区就新添中小学学位8640个。
家住广州白云区某街道的刘彬(化名)也暂未感受到学位的紧迫感。他的女儿今年即将就读小学,4月份左右开始摇号,原来附近就有一所公立小学,去年开始又新增了一所省重点小学。
梁挺福指出,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阶段性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合理合法优化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的新功能和角色,同时减缓新建公办学校带来的资金压力,一举两得。
熊丙奇进一步解释,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这并不违反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还可探索义务教育多元办学模式。总体而言,我国民办教育“补充”教育资源的功能已经弱化,未来,民办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探索多元化办学,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选择,甚至,民办将不再是举办者“属性”,而是一种办学模式。
“对于非营利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财政应给予生均拨款,或直接购买学位。简单来说,政府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不是‘推卸’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而是推进多元化办学,办令人民满意的教育。”他表示。
作者:陈威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茄子芋头花
关注
主题数561
《乌衣夜行》上映2天累计票房只有7.5万,武侠片该何去何从?
阅读 5133
海尔为何能反超格力?
阅读 4480
哈尔滨一小区房屋私拆承重墙 官方立案调查
阅读 447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