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专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响应政策“适度靠前发力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专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响应政策“适度靠前发力”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
[ 复制链接 ]
小紫菜
2023-2-14 23:25:16
原标题:专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响应政策“适度靠前发力”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不排除一部分企业债融资需求溢出至银行贷款
每经记者:肖世清 每经编辑:陈星
1月金融数据出炉后,市场期待的信贷“开门红”终于落地。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刷新单月最高纪录。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月新增信贷刷新单月最高纪录,但从信贷结构来看,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对信贷增长形成主要贡献,占新增贷款的95%以上。另外,虽然信贷在“飙升”,但新增社融却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
信贷“狂飙”背后的推动因素是什么?“居民弱、企业强”的结构未来是否会改善?2023年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有多大?是否还会进一步降息降准?带着以上诸多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债券融资缩量问题会逐步解决
NBD:
此前市场很多机构预测,1月新增贷款将突破单月最高纪录。如今数据出炉后得以印证,新增信贷在4.9万亿元的历史高位,您如何分析1月信贷“开门红”的原因?
明明:
1月作为全年首月,银行秉持着“早投放早收益”的原则,前期储备项目往往会率先投放。
1月10日的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也对信贷投放提出了“适度靠前发力”的要求,因此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叠加此前再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对实体融资需求的撬动,信贷“开门红”顺利实现。
此外,信用债市场利率目前依然较高,发长期限债券会过早锁定成本,因此不排除一部分企业债融资需求溢出至银行贷款。
NBD:
在1月的新增贷款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占比达95%以上,您如何看待这种信贷结构?您认为后续可以在哪些方面作出调整?
明明:
一方面,企业贷款的高增来源于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对融资需求的撬动,企业经营预期改善自然也会主动借入资金以扩大生产;另一方面,住户部门信贷表现较弱则与居民购房加杠杆意愿较弱有关,尤其是在近期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缺乏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也导致一部分居民提前偿还按揭贷款。
后续既要继续支持企业融资,保障企业中长贷稳健增长,也要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等方式,释放合理住房需求,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鼓励居民积极消费,改善信贷结构。
NBD:
我们注意到,虽然信贷打破单月历史纪录,但1月新增社融少于去年同期。而这当中,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净融资、政府债券净融资、股票融资等表外融资均少于去年同期。您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后续是否会改善?
明明:
债券市场与理财赎回形成一定的循环反馈,虽然目前“赎回潮”基本结束,但信用债收益率仍处于相对高位,打击企业债券融资意愿,导致债券融资计划被推迟或取消。
政府债券方面,1月地方债发力明显,但由于去年也是典型的“财政前置”,因此从同比的角度来看对于社融增长的拉动并不明显。
上述因素均属于短期扰动,我认为随着信用债市场修复、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改善,债券融资缩量问题也会逐步解决。
降准、降息都具备操作的空间和可能
NBD:
近期,多城因房贷利率下调引发一波提前还贷潮,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信贷数据的后续走势?
明明:
考虑到住房贷款本身会滞后于销售数据,因此居民中长贷的反弹可能还须等待至一季度以后,不过企业贷款依然可以成为重要支撑,一季度新增信贷仍有望达到9万亿~10万亿元。
NBD:
今年货币政策的发力重点会体现在哪些方面?针对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等,是否会加大结构性工具的使用?
明明:
今年货币政策的核心还是支持经济修复、推动“稳增长”进程,具体将体现在两方面:总量方面要维持足够的流动性供给,但同时也要关注经济修复中的结构性问题,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因此预计还将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呈现“增量、扩面、降价”等特征,可能继续使用或者增加额度,也存在创设新工具的可能。
NBD: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请问在您看来,2023年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有多大?今年进一步降息降准是否还有空间?
明明: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意味着,2023年的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我们认为央行将继续活用货币政策工具箱,降准、降息都具备操作的空间和可能。
NBD:
去年以来,全球多国央行开启加息进程,但我国一直保持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您如何看待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去年3月至今,美联储累计加息8次,累计加息幅度450个基点,我国如何去应对美联储加息的溢出影响?
明明:
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定力、科学施策,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保持货币金融条件不受外界干扰,在全球复杂的金融环境下保持了物价形势稳定,支持宏观经济大盘合理运行。
对中国而言,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和拖累出口上,对此我们建议继续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有效管理预期,保障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总体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小紫菜
关注
主题数862
神探李昌钰曾说“胡鑫宇已被害,就藏在学校”?他真没说过
阅读 8322
国家卫健委: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
阅读 5641
全国政协新设环境资源界别
阅读 5183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