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谈情说爱|专访梁永安:爱情是一个人能享有的最大自由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谈情说爱|专访梁永安:爱情是一个人能享有的最大自由
[ 复制链接 ]
叫你就要应
2023-2-14 23:25:16
2023农历新年,梁永安照例回到昆明,与父亲和弟弟一起度过了除夕。
梁永安在新疆赛里木湖。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昆明的天气温和,他只穿一件单衣加灯芯绒外套。由于阳康后身体刚刚恢复,他放弃了在昆明行走的计划,用新年的时间看书。
他读的是舍伍德·安德森的《马与人》。“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转型速度非常快。人身上聚集了大量转型社会的经验,但人自身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安德森聚焦于美国小镇里的边缘人与乡村生活,像“一束光照在他们身上”,把人自身尚未意识到的经验拉长。
“疫情三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停顿。”在他看来,这恰好是处于时代转型期我们的精神切面,照见我们怎样意识自己的内在。这也是安德森笔下的“压缩经验”。
2022年6月,疫情复苏初期,梁永安拍摄的上海街景。
68岁的梁永安是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作家,因在B站上爱情课“出圈”。但他坦言不喜欢谈论爱情,因为读者很容易只陷入爱情本身的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人的建设”,才是他关注的爱情之上更大的议题。
“爱情是次一级的事情,而不是生命的原价值。”他认为一个人最核心的部分是劳动与创造,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等到大家互相看见对方的生命价值,爱情天然的美就出来了。“爱的能力是不用教的。”
2022年6月,疫情复苏初期,梁永安拍摄的上海街景。
但讨论人的精神建设时,他仍愿把切入点放在爱情上,因为“爱情是一个人能享有的最大自由”。
初八那天,他去了重庆。山川如波浪翻滚,他看见每个人脸上活跃的表情,心里热腾腾的。正月十三,他又坐高铁回到上海。在重庆开往湖北宜昌的路上,看着窗外山川起伏,他心中同样涌起一种开阔感,看得入迷。
梁永安坐高铁前往重庆时拍摄的景色(云贵高原)。
梁永安坐高铁前往重庆时拍摄的景色(云贵高原)。
“热爱大地”是他用了多年的微信签名。新年刚回上海,他就报考了驾照,打算日后自己开车奔走游览。去年年底,他受青年文化影响,买了顶帐篷到滴水湖野营。四个脚一钉一扎,充气垫隔着露水防寒,“早上就能看到那么好的太阳升起,落日又是那么新鲜啊!”在他眼中,一种新的物质生产就可能转化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物质的流通里蕴含着生机与文化,背后是中国人无穷的创造力。
梁永安坐高铁前往重庆时拍摄的景色(云贵高原)。
“我们还有太多沉睡的东西。”
采访在正月十七的晚上,虽已立春,上海的夜晚依旧寒冷。他比在昆明时多穿一件羽绒服,一如既往的干练而清瘦,一脸笑意,温和天真。复旦旁韩国餐厅里,他是老主顾,照例只点了一份泡菜汤,一份秋刀鱼。这是他的常年菜单。
“我来这只点泡菜汤,就像去麦当劳只吃巨无霸。”
这让人想起他的“专心”生活哲学。从美食、文学再到旅行目的地,瞄准生活的锚点,紧紧攥住,再发散到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在爱情里不够专心的人,你看他生活其他方面也是八面流水。”面对爱情,梁永安也是如此,赞美一对一的真诚——如同交错生长的藤蔓,拥有向上的、打开的力量。
以下为澎湃新闻对梁永安的专访:
澎湃新闻:今年情人节您本人打算怎么过?如何看待情人节、七夕等爱情节日中的仪式感?
梁永安:
我一般不过情人节,不过每年情人节,我都会找一本爱情小说来读,有的是重读。今年要读的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
庆祝的节日多一些挺好,有助于大家情感的维系。现在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需要节日加强联系,我们中国的节日还可以再多一些。仪式感也是节日的特点之一,只要不被它束缚住,不要为了完成仪式感而本末倒置。
澎湃新闻:情人节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农历新年。许多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回家后面临着父母催婚,他们反抗或顺从都可能会伤害到其中一方。这种矛盾是必然的吗?
梁永安:
许多年轻人其实缺乏一种现代性的幽默和喜剧精神。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转为现代社会,不过四十多年的时间。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父母是农业社会的最后一代人,而自己是现代社会的第一代人。父母不是完全不对的,他们是爱你的,他们那样长大、那样生活过,“催”是他们的一番心意。这就是我们中国目前的代际关系,你要理解他们,看着“催婚”发笑,不当一回事。同时过好自己的生活,留给时间去证明。
父母催婚,归根结底是希望你过得好。时间长了,父母知道你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好,就可以了。那些还在为父母催婚而懊恼的年轻人,还是个过时了的年轻人,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没有和农业社会的思考方式拉开距离。
澎湃新闻:时隔两年,疫情放开,再回头看2021年情人节发布的《为什么我说90后和00后是历史上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备注:梁永安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一期视频),您的观点有什么变化吗?
梁永安:
唯一的变化就是我更坚定地这样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正在全球化,90后、00后的年轻人拥有前几代都没有的眼界和机会。这一代年轻人是历史上最幸福的,这个时代最能实现一个人丰富而自由的人生,可以一个人走世界。孤独的人也是有爱情的,他爱的是心里这样的念头,他就保持住了生活的品格。
但恋爱成本是极高的。两个人差异性大,彼此需要磨合。90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普遍强调“个人主义”。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只有走过世界,精神打开,生活变得十分开阔后,才更适合恋爱。但在中国形成这种普遍的精神状态,至少需要经过三、四代人,到时我们已经完成了现代化、中产化和全球化。
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相爱的要求太高。
澎湃新闻:您曾说“如今每个年轻人内心深处都是一个战场”。在转型的时代,我们要如何重拾爱的能力?
梁永安:
爱是次一级的事,不是生命的原价值。生命最核心的部分,是你在劳动与创造中寻找自己。有了这种根基,你就知道你要走到什么路上去,要去做什么,会和什么人相遇。这份基础,是爱情中的“同道性”,需要两个人相互看见才能实现。
从前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一元化的,只有一个“罗马”——收入高、地位高。但现在我们世界有无限丰富的东西——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甚至还有游牧文明。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要有“转场”的能力,多一些试错空间,在不同领域里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爱的能力就在你寻找到自己的原价值后自然发生,是不用教的。所以爱情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它需要人充分的现代性——有充分的感受力、理解力,有对世界的热爱、有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有对对方生命价值的关切,这个时候爱情天然的美就出来了。
澎湃新闻:您为何认为“当代年轻人告别的能力远大于相爱的能力”?在此前提下,为何还要鼓励“恋爱脑”?
梁永安:
现代化转化过程中有个必然阶段——建设新的利益主体。农业社会的利益主体是家族,改革开放就是重新建立我们个人主体意识。这种对个人利益、个人权利的主体意识,贯彻到爱情和婚姻里,“利他性”就受到很大障碍。男女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有很大不同,而一个人的成长、知识构造、原生家庭,个体之间有大量的差异,我们今天的爱情里有没有力量去承受这部分?
我想可能要经过两三代人后,人才能意识到最珍贵的还是“人”,才能有普遍承受互相差异的力量。
恋爱脑的前提是“宁教天下负我,我不负自己”。
爱情是一个人能享有的最大自由。学习、创业、结婚可能都会面临条条框框,但没有谁可以规定你必须爱一个人。爱情里算一笔账,觉得亏了,那也不是真的爱。真实的生命有很多痛苦要面对,真正意识到我们生命本色就是这样,那就好得多。我就承担生命,活出真实的自我。“恋爱脑”是成也是对得起自己,败也对得起自己,但是要有这样的勇气。
澎湃新闻:现在有的年轻人讨厌催婚,但不排斥相亲。您如何看待这种青年男女寻找另一半的“古老”方式?又如何看待所谓“门当户对”,以及高学历、高收入相亲局?
梁永安:
任何环境都可能遇见和你特别契合的那个人,但概率都很小。相亲首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的条件——学历、工作能力、家庭环境,可能增加你遇见相合的人几率。但爱情是由生活构成的,而不是这些生活的条件。很多人追求的不是生活更好,而是生活的条件更好,但“条件”是没底的事情。
不管是相亲还是自由恋爱,你都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基本气质、内在情感。一个有生命感,热爱自然的人,谈恋爱时才是丰富的。如果一个人内在的感情没有被打开,和丰富的世界联系起来,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冷漠,谈起恋爱来必然是单薄的。
人可以抱着自由恋爱的心态去相亲,把相亲当成社交活动,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但不要抱着相亲的目的。一旦抱有目的性,就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紧张感。
澎湃新闻:在中国很多地方,结婚前还有彩礼这一关。在您看来,彩礼是否必须?之前《奇葩说》有一个辩题是“我是独立女性,我该不该收彩礼?”,对此您怎么看?
梁永安:
在日本也有差不多的习俗,不叫彩礼,叫“结纳金”。定了婚期以后,男方带着礼物去女方家,要带九样,其中“结纳金”差不多是当地平均月工资的三倍。五天之内,女方家里还礼,也还九样,其中一样也是给钱,金额是男方的三分之一,表示谦逊低调。这个彩礼的衡量标准就不会造成对双方感情的伤害。
而在浙江宁海,传统婚俗讲的是家家比谁的嫁妆丰厚,有“十里红妆”之说。在上海一般不论彩礼,通常是男方家里出房子,那对男方来说是更重的压力。
有些地方确实把它做成了生意。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里写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赶着牛车,突然从车上摔下来,死了。父母非常痛心,也很愤怒。因为这个女孩刚好养到当地可以嫁人的年龄了,一大笔钱,突然从眼前溜了。
彩礼在各地参差不齐,背后都是对生活的理解,越是理解落后的地方越会计较投入与产出。不伤害双方感情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尊重习俗,但彩礼中不能称出爱情的分量。
人心真正自由了,只会把“彩礼”当作习俗与礼节,女性也不会在乎“独立”与“彩礼”的关系了。
澎湃新闻:您为何说“确定了喜欢对方才在一起,是一种女性文化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对于我们的爱情观有何影响?
梁永安:
女性地位的提高是“假提高”,没有本质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人们对女性角色的传统习见还非常坚硬,社会给女性提供的发展空间太小,女性走出自己的创造性道路太难了,转而把幸福寄托在家庭、丈夫、孩子身上。
以前我在韩国教书的时候,大学某位系主任的妻子是首尔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非常顶尖。后来她工作没两年就结婚了,有了孩子以后就辞职,当起了职业太太,孩子的衣着打扮特别漂亮。我问她:“您考上那么顶尖的专业,万里挑一,继续工作多好,可以为社会做很大贡献。”她笑笑没说话,她的教授丈夫马上说:当一个优秀的妈妈,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也是一种成就,同样是为社会做贡献。
我不是说家庭事务不好。而是一个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个人和家庭,跟社会与文化结合起来,在更大的东西里寻找创造点。不然生活里一地鸡毛,没有一个更大的东西作为支撑,就只能每天围绕着这些东西打转。当然,现在男性也可以参与到家务中来。高科技渗透进了传统的家务劳动,夫妻俩人可以一起将家务现代化,解放双手,尝试新型的生活方式。
“确认了爱对方才和对方在一起,是一种女性文化的进步。”只是一个现代意识的起点,是一个最基本的点。但还远远不够。如果连爱都没有达到,那生命本身就没有活力了。
澎湃新闻:当代年轻人也在探索新的亲密关系模式,例如“开放式关系”、“独身主义”,您怎么看这两种选择?
梁永安:
我一直觉得,当下是单身的黄金时代。但这群独身主义者或单身的人到了四五十岁,可能很多人会走到一起。这个时候他面对世界更从容了,了解了更多,容量更大了,心境更开阔了,可能不再执着于单身。
开放式关系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有两条需要提醒,一是不要把别人当作自己寻欢作乐的工具,二是避免沦为别人的工具。但一切活动都有机会成本,这样的欢娱里面,你可能丧失了遇见一对一的真诚关系的时机。好的关系就像藤蔓,需要一起向上生长。一旦开枝散叶,就变成了一朵云,没有力量。
澎湃新闻:经历了疫情三年,有夫妻离婚,也有情侣更珍重彼此。疫情对我们的爱情观有怎样的影响?
梁永安:
离婚不一定是坏事。疫情封闭在一起,相互的厌恶度增长得比较快,相互的好感度耗尽了。但这也重启了这个人的人生,走上另一条生活道路。
近几年有的地区离婚率降低了。一是因为离婚冷静期,二是因为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了,一个人面对外界时时会有种本能的恐惧,反而会去信任眼前这个人。离开后回想起之前的时光,会有一种新的体会。其实两个人共同生活是很珍贵的。
疫情不过是我们艰难生活的象征之一。转型时期,我们还缺乏现代性的精神积累。疫情给了我们生活一个很大的停顿,在各种内心矛盾里,看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人在停顿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都是内心深处人怎么意识自己的体现。这三年人意识到了的自身的东西,是比疫情前多的。
我们生活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荡,疫情只是“不确定”的一部分。明白两个人相互给予温暖的重要性,就特别珍贵。
澎湃新闻:推荐一部您心中描写爱情最好的作品。
梁永安:
《霍乱时期的爱情》。
费尔米娜和弗洛伦蒂诺七十多岁走到了一起,爱情的旗帜扬帆起航。这里面蕴含着一种生活的力量——爱情不光是年轻时候的事,只要内心不死,永远都有爱的可能。他们经历过很多表象,去到达了爱情本身。费尔米娜经历过妻子的角色、上流社会的虚荣、婚姻的禁锢,阿里萨经历了600多个女人后,他们才知道深爱是什么。社会身份和身体都有进一步的体会后,才知道爱情是最好的。里面那句话很感动我:“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
祝碧晨 设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叫你就要应
关注
主题数887
网传“3男子闯红灯撞人并当街殴打”?深圳警方通报
阅读 5447
太火爆!普吉岛一大象营地采购6头大象迎接中国游客!泰国:今年有望接待中国游客500
阅读 5336
卡德罗夫:3个未成年的儿子很快将赴前线
阅读 515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