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蔚小理”驶出弯道,难!

猥琐大叔求教pv 2023-2-14 21:44:16

            
            如果造车新势力只剩下3家,会是哪3家?2022年之前,这个问题似乎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蔚来、理想和小鹏。但在走过了不同寻常的2022年之后,这个问题或许有更多答案。
            在2022年上半年一度霸榜并被誉为“双料冠军”的小鹏汽车,下半年开始“掉队”,单月销量从6月的15295辆跌至10月的5101辆,连续4个月环比下滑,美股股价全年跌幅更是达到80.25%,成为了跌幅最大的新势力车企。曾经的新势力“老大哥”蔚来汽车,同样在去年经历了4个月交付量环比下滑以及3个月交付量同比下滑或增长不足5%,全年销量排名也从过去的稳居第一下滑到第三位。尽管理想汽车在销量方面的表现超过了前两位,但也遭遇了自燃、试驾事故、车主维权以及高层变动等诸多问题,屡屡被“黑”。
            显然,3家新势力的节奏和行业爆炸性的增长出现了错配。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想日前对此表示,有的企业延误只是爬坡节奏发生了变化,有的延误甚至错失了一个市场机会。所以3家新势力同时出现的问题,都是在第二代产品上的节奏慢了,但是节奏慢的原因和影响各不相同。
            作为曾经的三巨头,“蔚小理”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的2022年驶入弯道充分说明了一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激烈,不管是传统车企的新品牌,还是步步紧逼的特斯拉,都在去年一路高歌猛进,“蔚小理”一招不慎,很可能会让之前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
            1.2022日子不好过
            在跨过了被称为“生死之年”的2019年后,“蔚小理”春风得意,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在2021年多次单月销量过万成绩的支撑下,2022年初,这3家造车新势力志得意满,纷纷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销量计划:蔚来汽车的新车销量目标为超过15万辆,理想汽车的规划是20万辆,小鹏汽车比较“上头”,定下的目标是达成25万辆,冲击30万辆。
            然而一年过去了,成绩单并不如预期那般好看。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蔚小理”分别交付12.25万辆、12.08万辆和13.32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4%、23%、47.2%,与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4%的成绩相比,可谓是相形见绌,没有一家跑赢了大盘。与自己年初定下的目标相比,蔚来汽车完成了81.67%,小鹏汽车仅完成48.32%,理想汽车则完成了66.6%,同样令人惋惜。
            

            
            其中,最惨的是小鹏汽车,股价下跌八成,销量从9月起持续同比下滑,直到最后一个月,单月销量才从几千辆回到了万辆以上。2022年,小鹏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排名第12位,而2021年小鹏汽车还排在第7的位置。回顾过去的一年,最让人心有余悸的恐怕就是新产品G9的上市,非但没有带来预期的市场效果,反而引发了消费者的极大不满,最后基于用户针对产品配置的选择难度大、选择成本高的反馈,小鹏重新调整了产品命名逻辑和价格配置。据统计,在去年10~12月,小鹏G9销量分别为623辆、1546辆、4020辆,虽然在稳步增长,但无法成为小鹏汽车阵营中“能打”的产品,也直接影响小鹏汽车的全年销量。
            数据显示,2019~2021年间,小鹏汽车分别亏损46.43亿元、48.9亿元、48.63亿元。而在2022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就达到67.7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89.54%。如果按同期销量估算,小鹏汽车相当于每卖一辆车亏损超过6.8万元。
            虽然好过小鹏,但蔚来汽车2022年的日子也不好过,去年全年,蔚来月交付量有7个月同比增速在2%~38%,仅1个月实现交付量翻倍,还有1个月出现同比下滑。与之相比,虽然小鹏和理想也有部分月份交付量不振,但都有多个月份交付量翻倍增长。
            理想汽车继续在争议中前行。据公开报道,从2020年5月起,理想ONE的自燃起火事故已超过4例。第三方投诉平台的信息显示,理想ONE发动机漏油、电机故障、刹车故障等问题屡屡被车主投诉。神奇的是,这些都没有影响理想汽车成为3家新势力企业中的老大:去年12月月交付量达到21233辆,成为新势力品牌中最快达到月交付超2万辆的品牌;正式交付不足半年的理想L9更是一跃占据了2022年全年大型SUV车型上险量的榜首位置,市场占有率达到50.73%。
            2.供应链是难言之痛
            为何曾经的三巨头会集体在2022年“历劫”?
            

            
            蔚来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斌在谈到2022年时表示:“大家都很难……我们受的影响,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更大一点。”事实上,对于去年的发展困境,蔚来不止一次谈到了供应限制和疫情影响:4月,零部件供应不足和疫情造成了生产中断,吉林等地供应链合作伙伴停产;7月,压铸件供应不足使蔚来ET7少生产几千辆;11月,有消息爆出蔚来两座工厂因疫情影响停产。供应链的不稳定直接导致蔚来在销售端的交付周期变长,一些消费者可能就此购买其他品牌产品。正如李斌所言,汽车的质量爬坡、研发节奏等工作不能纯粹在线上完成,因此在被封控的3、4月,蔚来几乎“被捆住了手脚”。另一个供应链问题——电池涨价也给蔚来造成了更大程度的冲击,按照李斌的说法,特斯拉的电池电量只有60度,而蔚来却有75度和100度。李斌坦言:“2022年是很复杂的一年,损失肯定比较大,我们粗略一算,直接损失超过100亿元,直接损失指材料成本的涨价、直接效率的损失、少交付的车以及其他损失。”
            当然,饱受供应链不稳定之苦的并非蔚来一家。去年3月,小鹏汽车宣布受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小鹏汽车全面涨价1万~2万元不等;4月,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法,5月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去年8月,理想L9也因四川限电导致增程器工厂供应延迟,延期交付。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理想的目标是到2025年,每年销量达到约200万辆,供应链对实现这一目标来说“至少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沈亚楠表示,鉴于技术含量高的电动汽车需要较多的半导体元器件,理想汽车仍在为一些关键的芯片供应而努力,并将继续面临问题。
            东吴证券曾在一篇研报中指出,除了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算法等以自研为主外,其实这3家公司的芯片均采用英伟达解决方案,座舱普遍采用高通芯片,传感器方面的毫米波雷达、制动等零部件部分主要使用博世的产品,电池方面均与宁德时代合作。也就是说,核心零部件被“卡脖子”的风险比其他车企都高。
            3.定位模糊 缺爆款产品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所言,没有任何一家造车企业能在脱离产品和市场的支撑下实现长久发展。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或者脱离产品只谈模式和服务,最终难免会被市场所淘汰。
            业内专家分析称,小鹏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产品和品牌定位模糊,与蔚来的极致服务和理想的“奶爸神车”相比,小鹏汽车一直都没有固定的标签来巩固车主的消费意识,逐渐“泯然众人”;其次,竞争力减弱,小鹏汽车之所以在发展初期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可如今随着其他品牌这方面技术的进步,小鹏已经难以在这方面同其他车企拉开明显差距;第三,缺少明星车型,小鹏G3市场反响平平,P7在风光过后竞争力不断下降,G9缺乏产品亮点,没有“爆款”产品,拯救销量自然无从谈起。对此,何小鹏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省道:“(2022年)第一件没有做好的事情,是没有判断好行业的变化、宏观的变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第二件没有做好的事情是我们的新车G9。”他无奈表示,小鹏汽车过去太过于关注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最终服务于客户,所以在技术创新到客户的过程中或许做了事情,但是没有做到足够好。
            2022年,蔚来汽车的整体销量高于小鹏汽车,而且在新造车企业中排名第三,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蔚来汽车的产品不断丰富。在2022年,蔚来一口气推出了第二代技术平台的3款车型,包括ET7、ES7和ET5。这其中除了ET5便宜一些以外,其余均价都在40万元以上,“豪华品牌”的定位注定了蔚来难以取得理想中的销量成绩与市场覆盖面。例如在2022年纯电动车单品的销量排行中,蔚来ES6以4.23万辆的成绩排名第20位,甚至低于大众的ID.4 CROZZ。
            

            
            在产品方面,理想的问题是技术路线过于单一,一旦市场风向发生变化,抗风险能力并不强,在此基础上,产品也不多。不过,在产品数量不多的前提下,理想汽车的销量依然能够超过蔚来和小鹏,这说明理想单款车型的产品力还是非常优秀和突出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不断细分,如果没有更多产品来占领更多细分领域,即便依靠某一款车占领了某一细分领域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整体规模依旧有限。新势力如今月销量仍在万辆左右徘徊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品不丰富、产品研发周期太长,很难覆盖到更多细分市场。在“打群架”的阶段,“蔚小理”以寡敌众的策略自然无法走通。
            4.竞争日趋白热化
            导致“蔚小理”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赛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这3家车企正在遭遇上下夹击的艰难境地,以比亚迪和广汽埃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来势汹汹,以哪吒和零跑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又紧跟不舍,旁边还有一个始终在“虎视眈眈”的特斯拉。
            

            
            抛开已经一骑绝尘的比亚迪不谈,广汽埃安在2022年累计销量达到27.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26%,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去年年初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所说的“要把现在的‘蔚小理’变成‘埃小蔚’。”在谈到传统车企之所以能赶超造车新势力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传统车企通过务实地提供一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尤其是在A级和A0级汽车市场。反观一些新势力企业,仍然主打高端市场,且没有在主流市场实现有效突破,因此面临着比较被动的局面。事实上,近年来市场成绩不断向好的哪吒和零跑也是因为面向的是空间更加广阔的A级和A0级市场。对于蔚小理来说,一方面,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购买力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智能电动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市场定位并非主因,毕竟面向相同消费市场的威马也表现并不佳,更重要的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已经转变。首先,传统车企陆续推出了新能源品牌及车型,一些没有推出新能源品牌的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产品线。此外,传统车企的经营理念在不断创新,包括产品、销售和服务理念等,通过积极地向造车新势力看齐,传统车企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多家传统车企都通过成立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引入了外部资本,在获得丰厚的投资外,也推动了内部的创变革新。”业内专家认为,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突破口,传统车企正在补齐自己的发展短板,逐渐摆脱资本考核和决策传导等问题,加速项目发展,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还在步步紧逼。自2022年3月至6月,特斯拉进行四次涨价之后,又在当年10月开始降价,先是推出了7000元的保险补贴,几日后再度降价,Model 3及Model Y最大降价幅度达到3.7万元。1月6日,特斯拉中国再度宣布国产车型全系降价,其中,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降至22.99万元,成为特斯拉价格最低的车型。特斯拉的降价对国内车企的打击影响是巨大的,这让本就处于亏损的造车新势力们面临两难,不降价,可能会损失市场份额;降价,盈利难将持续更长时间。
            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蔚小理时不时地在销量榜(前十)上消失:7月只有小鹏汽车一家在榜,8月“蔚小理”全部出局,9月和10月分别只有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上榜,11月和12月蔚来和理想都回到了榜单中,但让人惋惜的是,10月和11月,小鹏汽车都没能进入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5名。
            5.各谋出路 重回头部
            不管怎样,2022年已经过去,随着2023年掀开了新的一页,“蔚小理”正在筹谋各自的出路。
            产品方面,蔚来计划在今年上半年交付5款全新NT2车型,其中换代ES8、EC7在去年12月的NIO Day 2022已经发布,另外3款则是换代ES6、换代EC6和ET5猎装版。与此同时,为了覆盖更多消费市场而不影响主品牌的形象和定位,蔚来准备的第二和第三品牌已经在路上。据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透露,蔚来第二品牌,代号“阿尔卑斯”,聚焦在20万~30万元价位区间,根据此前的财报信息,该品牌将采用蔚来最新的NT3.0平台,首款车型2024年量产;第三品牌的内部代号为“萤火虫”,该品牌主打小微型车(价格区间或在10万~20万元),将在欧洲首发,2024年的第三季度完成发布。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手机的研发工作已近尾声,将会在第二季度开启内测,并在第三季度正式发售。据悉,此前在换代ES8的行政中岛,横置充电位就是NIO Phone专用。
            理想今年的新产品只有L7,发布会在2月8日举行。2月9日,理想L7的展车和试驾车将抵达全国零售中心。李想表示,希望能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探,在不增加全新车型产品的情况下,通过取消L7空气悬架这一配置来降低售价,是目前最好的方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旗下代号为W01的首款纯电动车型,最快可能在今年7月正式下线,9月量产,车型是MPV。
            小鹏汽车打算在今年对现有的3款老车型(P7、P5、G3i)进行换代,其中,P7的改款预计将于今年3月亮相。为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的优势,小鹏汽车计划在2023年抛弃高精地图,从而让小鹏XNGP覆盖中国50~100个城市。小鹏汽车宣布,到2024年,将点对点全场景打通(即从家到公司、从家到任何地方),将城市覆盖范围提高到超过100个城市,并将XNGP的智能化成本降低2/3左右。为确保产品的可持续发展,3家车企均表示将在2023年斥巨资于研发,小鹏汽车每年的研发投入会超过60亿元,蔚来的计划则是120亿元/年,理想预计一年的研发费用将在100亿~120亿元之间。
            正如李想所说:“2023年到2025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在经历了坎坷的2022年之后,“蔚小理”都在深刻思考后,做出了全方位的新部署,他们能否扭转局面、重回头部位置,就看今年的表现了。
            文:施芸芸 编辑:陈伟 版式:李沛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