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16 年、4 辆摩托、40 多万公里、数十万封邮件……杨桢桂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16 年、4 辆摩托、40 多万公里、数十万封邮件……杨桢桂:穿行在衡山的“云端信使”
[ 复制链接 ]
龙行天下123
2023-2-17 22:00:12
一个人,16 年,4 辆摩托,40 多万公里,数十万封邮件,杨桢桂每天奔走在南岳群山峻岭的沟沟坎坎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架起大山与外界联系的桥梁。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岭,每一条沟……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分拣当日报刊。莫雄飞摄
2 月 8 日清晨 6 时许,夜色尚未褪去,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一辆摩托车穿行在南岳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骑车的人是乡邮员杨桢桂。此时,他正在赶往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的路上。他家住在南岳区寿岳乡龙凤村,离坐落在南岳镇上的单位有 30 公里的车程,骑摩托车最快也得四五十分钟。
杨桢桂,是一名有着 22 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南岳区邮政分公司唯一跑山区的邮递员。为了确保在 8 点前能到岗,老杨从 2007 年干邮递工作以来,16 年里,无论酷暑寒冬,一直保持着早上 5 点多起床的作息习惯。
有着五岳独秀之称的南岳衡山常年云雾缭绕,山路十八弯,主峰祝融峰海拔超过 1300 米。每天在山区中穿行的老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 " 云端信使 "。
△ " 云端信使 " 老杨奔走在南岳大山深处弯弯曲曲的路上。肖旗隆摄。
为大山与外界架起联系的桥梁
7 点 50 分,老杨到达单位,当天的首趟邮车也准点驶进了单位。老杨脱下雨衣,快步走到邮件分拣区,埋头忙活起来。
于老杨而言,今年有些特殊,马上满 60 岁的他到 8 月份就要退休了。
" 尽职尽责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是老杨对自己的要求。
△老杨在公司分拣当日快件包裹。莫雄飞摄
△老杨在分拣当日邮件。莫雄飞摄
南岳邮政分公司目前有 5 个 " 投递段道 ",各有一名责任投递员。老杨的段道是 " 乡 9 段 ", 分东线和西线两条邮路,负责南岳镇延寿村及寿岳乡周边 5 个村近万名群众的邮件投递,为他们送去邮件、包裹和村民所需的各类农资产品、生活用品,架起深山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当天上午老杨走的是西线,从岳林村到船山村,这是他负责的两条投递线路中,路程较长的一条:往返 70 多公里,全是山路,需要 3 个多小时。
△老杨驾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莫雄飞摄
眼下刚立春不久,山间气温低。为了御寒保暖,老杨的摩托车可谓 " 全副武装 ":两个车把手上都装了厚厚的手套;车头上罩着一件厚棉衣,能盖住双腿;雨衣四周缝了一圈蛇皮袋,加长、加宽了不少,以更好地遮风挡雨。后备箱里,还备有防滑链、雨鞋,这是专门为雨雪天准备的。
上午 9 点,小雨未歇。老杨完成邮件分拣任务后,把当天上午要投递的报刊、包裹等物品妥帖地装进邮包两侧,穿上雨衣,再戴好头盔," 嗡 " 地一声发动车子,载着数十斤邮包,冲进了如丝的细雨里。
△老杨把包裹送到寿岳乡卫生院。莫雄飞摄
16 年换了 4 辆摩托,累计行程 40 多万公里
沿山而行,雾气渐浓,寒风刺骨,湿漉漉的水雾迎面而来。老杨放缓车速,小心地驾驶着摩托车沿着高低起伏的山路蜿蜒前行。
上午 9 时 30 分," 滴 ",伴着一声响亮的鸣笛,老杨一个刹车,摩托车稳稳停在了一栋房屋的前坪上。这里是寿岳乡岳林村曹云翔家,也是老杨当天的第 2 个投递点。
△老杨把报刊杂志送到寿岳乡岳林村曹云翔家。莫雄飞 摄
80 岁的曹云翔和老伴循声走了出来。老杨麻利地下车,伸手从邮包里拿出了《新周报》《报刊文摘》等几种报刊,迎着递了过去。
" 这些报纸杂志都是我的精神食粮啊…… " 曹云翔老人乐呵呵地接过老杨递过来的一沓报刊杂志,高兴得像个孩子。曹老以前是衡阳市衡山县职业中专的一名语文老师,今年 80 岁,退休后,他和老伴在山里开起了农庄,做起了农家乐生意。闲睱之余,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
曹老告诉记者,老杨对客户十分负责,不仅仅是将报刊送到我们手中,有什么售后问题找他,他也一定及时解决。
曹老的老伴谈到老杨也是赞不绝口," 我们家门前这段坡路又陡又长,每逢雨雪天气,车辆根本下不来,老杨就会步行几公里把邮件送进来。"
步行投递即 " 步班 ",对老杨而言是工作常态。
2007 年老杨刚接手山区线路时,那时候山上路况不像现在这么好,还有部分泥巴路、砂石路,开车不太好走。有近一年的时间,老杨送件走的全是 " 步班 "。
" 邮包重七八十斤,得用扁担挑着,一天下来要走 30 多公里。" 对那段经历老杨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当地政府大力完善山区旅游设施,山上路况一年比一年好。老杨入职第二年开始用摩托车投递。但如果遇上大雨或暴雪天气,当地政府封山,禁止车辆通行,手上又有急件,老杨还是要靠步班投递。
老杨向记者回忆起 2008 年冰灾期," 当时路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走路都打滑,要在鞋子外面再套一双草鞋才行。我挑着担子上山挨家挨户送邮件,由于路滑坡陡,投送速度缓慢,经常到了晚上八九点还在送件,晚上就睡在村民家中。"
当山区邮递员不仅辛苦,更要注意安全。老杨说,平时摔跟头、滑倒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一次是他摔断了手臂,整整在家休养了三个月才上班。老杨的同事透露,山间气温低、湿气重,山路坡陡弯急,线路又长,老杨常年骑摩托车跑,落下了腰痛和老寒腿的毛病。
老杨估算了一下,自己一天两条线跑下来,平均每天投递行程 100 多公里。16 年累计走了 40 多万公里,光摩托车就先后换了四辆。
山区邮路虽然跑起来辛苦,但每次看到收件人的笑脸,老杨也很高兴,会有一种成就感。那时候就觉得,累也值得!
父子三人接力投递已 20 多年
其实,最早跑这条邮路的并不是老杨,而是他哥哥杨应华。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便开始了。后来他父亲又接了过去,一跑就是五六年。老杨是从父亲手里接过的接力棒。算下来,父子三人风雨无阻在这条邮路上接力跑了 20 多年。
老杨说,父亲和哥哥都是共产党员,也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人。干一件事,便会使尽全力,从不抱怨。等他接手乡邮员工作时,山区的路况已经好多了,他很知足了。
今年 8 月,老杨就要退休了。老杨内心有些失落,当乡邮员虽苦,但跑了这么久,与邮路上的乡亲有了感情。不跑了,就难得见面了。想想,他有些舍不得。
" 我在山里跑了 16 年,累计送件数十万份,跟山里许多人都处成了朋友,他们看到我都很热情,总会热情地留我喝茶吃饭聊天。"
在南岳区,邮政投递分为城区投递和山区投递两类。在南岳区邮政分公司,共有 10 多名投递员。除老杨外,其他人都是跑城区、城郊的。相较于他们,老杨这个山区邮递员每天爬坡越坎,自然辛苦许多。况且老杨现在年纪大了,完全可以换一个年轻人来接替。但他这些年却舍不得转岗。他说,当一名山区邮递员,能够给很多山里群众帮忙,他内心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山区的人听说老杨快要退休了,也纷纷表示不舍:" 老杨这人是热心肠,人又勤快,他经常义务帮助我们把山里的东西带出去。"" 以前村里路况差,村民外出不便,每年春耕时,他会热心地帮我们从山下捎带化肥、种子等农用物资上山…… "
同事们也对老杨称赞有加:" 跑乡邮段道比跑城投段道更加辛苦和孤独,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任劳任怨坚守在乡邮路上,从未发过任何牢骚,提过任何条件。"" 单位里每年评先评优他总会让出去,他总是说,机会还是要多让给年轻人。"
当天中午 12 时许,老杨终于送完了西线往返 70 公里 7 个投置点的所有邮件和包裹。下午两点半,老杨这位 " 云端信使 ",又要接着跑东线,继续在南岳的苍茫大山中穿行,去完成每天的投递任务。
通讯员莫雄飞 邓定蓉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 小时报料热线 0731-8557118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龙行天下123
关注
主题数645
影响俄乌冲突进程的关键装备:谁在主宰乌克兰天空?
阅读 3175
没了“绿牌”的新能源车,还香吗?
阅读 3014
国家疾控局: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
阅读 265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