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中国金融学科奠基人、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去世,享年9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中国金融学科奠基人、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去世,享年98岁
[ 复制链接 ]
wanhuar
2023-2-18 21:49:42
2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发布消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于18日早晨去世,享年98岁。
黄达于1925年2月22日出生在天津市,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1983年,他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88年任首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喻国明说,黄达的逝世,标志着中国金融学科一个时代的终结。因为在中国金融学领域,无论在校学子还是研究者,都很难回避一个名字:黄达。
致力于银行货币、金融学研究60年,黄达将大部分精力基本都放在了教学研究上,即使在改革开放不久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行政职务以后,也没有中断过教学工作,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也一直把不脱离教学第一线作为自己必须遵守的准则。
他在中国金融教育乃至财经教育领域所作的贡献令人仰止——新中国成立后每一次金融教材的编写,都有黄达的贡献。
与很多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黄达自称“只留下四本教材”——《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这些教材在中国金融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在金融学教材编写上,曾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已经有很好的货币银行学教材,没有必要编写中国自己的教材。黄达却坚持,面对中国的学生,讲授货币银行学,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他认为,翻译的教材,是外国的教授以外国的背景写的,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学生,如果只用外国课本,就会出现学生学在本乡本土,却不了解国情的现象。因此,他始终坚持尊重自己的积累,并以自己的领会和理解为主,在尽力借鉴吸收西方知名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同时,力求讲明白中国金融领域的实际。
2010年,黄达出版了《与货币银行学结缘六十年》,他在书中提到:“以此为结点,由于年事这个不可抗拒的原因,我对于货币银行学、对于金融学科,已经有好几年未能进一步思考了。”黄达用60年的货币银行学教学研究生涯,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金融问题探讨研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脉络。
18日,多名人大校友在朋友圈和校友群中悼念老校长黄达。
喻国明回忆了自己在1980年作为人大新闻专业学生采访黄达的经历:“黄达老师不厌其烦地仔细回答了我的一系列问题,当我提出希望他提供一两个研究细节的时候,他笑眯眯地说,有很多啊,讲个通俗一点的吧:我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注意到其中那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我年轻时觉得那官家给的‘半匹红绡一丈绫’能做什么呢?学了金融学再结合历史,就知道那其实不是做衣服原料,而是当时的一种通用的代币形式。”喻国明说,后来他写成的专访中特地使用了这个细节,发表在当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校报上。
“黄老师身材高大,长相俊朗,风度翩翩,我在硕士期间还听过他的课,讲课很放松,很幽默,在各个角度来看黄老师都是一代宗师。”一名校友在微博上发文缅怀老校长,他回忆,大约在八年前,曾有人向黄达推荐了一款好用的经济学模型软件,黄达却说这个版本过时了,自己用的是最新版,“当时黄老师已经90岁多了,他的学习能力和精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实习记者 何蕊
编辑 曾佳佳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wanhuar
关注
主题数973
送别!给汶川地震捐款的卖炭老人走了
阅读 5178
哀悼!大连万达功勋前锋小王涛去世 享年52岁曾4夺甲A冠军
阅读 4583
时政微纪录丨圣地温故再出发
阅读 415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