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智慧赋能里的双城新机遇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智慧赋能里的双城新机遇
[ 复制链接 ]
yao不回忆
2023-2-22 08:46:13
2023 年 02 月 19 日 15:4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 2 月 19 日电(李华曾 刘文静)在重庆一家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组装线上,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正挥舞着机械臂,完成焊接、组装、喷漆等多项作业,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这是两江新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推动两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年产量近 300 万辆,占全国比重达到 12%。
赛力斯汽车智能化生产线。新华网 刘文静 摄
2 月 18 日," 走进区域看发展 川渝奋楫谱新篇 " 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重庆两江新区,这里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在现代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提出,要推动全市产业能级大幅跃升,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两江新区从协同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创新联动发展等多方面着手,正在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抓住更多发展机遇。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内展示的汽车。新华网 刘文静 摄
区域产业链协同 多方位赋能汽车智造
一辆刚生产下线的长安汽车,从仪表盘到启动电机、从内外饰到雨刮器,都能看到来自四川的配套产品,长安汽车不仅是 " 重庆造 ",更是不折不扣的 " 川渝造 "。
两江新区是重庆乃至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生产基地,目前已经聚集长安汽车、长安福特、赛力斯汽车等 10 家整车生产企业以及 200 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近 240 万辆整车产能,汽车产能、产值、产量在西部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中位列第一。
作为重庆汽车产业领军企业,长安汽车近年在推进川渝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川渝高水平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辆汽车需要上万个零部件,背后就是一张庞大的供应链网络。
" 目前我们在成渝地区有 250 家供应商,采购金额 250 亿以上。" 长安汽车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高丽蓉表示,成渝地区供应链稳定,成本规模性优势明显,有助于企业选择更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速,两江新区在 2021 年与成都天府新区联手成立汽车产业联盟。相关的布局也在展开。2021 年 12 月,两江新区与四川宜宾市签订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线上,部分车型搭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就由位于宜宾的宁德时代工厂进行生产供应。
重庆整车优势明显,而四川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性优势,同时两地拥有高校和科研院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产学研用基础厚实,具备良好的协同发展潜力。
" 成渝两地的互补性非常强,长安汽车每年有多款智能化新能源新车型上市,与成都的软件产业可以实现强强联合。" 高丽蓉说。
两江协同创新区。新华网发
创新引领 " 科创 + 产业 " 助力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50 家国内外一流大学院所、2900 余名高端科研人员齐聚于此,组建院士团队 25 个,获批市级高端研发机构 21 个、市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2 个。
高校院所和科研人才在这里加速集聚,也为科研创新培育了肥沃 " 土壤 "。
仅 2022 年,50 家科研院所推出科研创新成果近 300 项。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载体,两江新区大力推动汽车产业创新联合体,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落户后,与长安汽车等企业已经达成全面合作,围绕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等领域的研究正在积极开展。
上海交通大学川渝两院则着力于共建川渝双碳技术创新中心,引进整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优势资源,在成都参与国家级科技攻关研发课题,在重庆注册产业化公司,已与重庆能投、重庆机电和重庆化医集团等重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川渝制造业绿色发展提供集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低碳产业培育等 " 一站式 " 服务。
作为两江新区科技创新重要平台,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助力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今年 1 月,两江协同创新区与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沪渝协同创新中心达成三方合作。通过链接重庆、上海、四川等地科技创新资源,推动跨区域科技要素互通,构建跨区域资源共享网络,搭建沪渝、成渝之间技术转移转化的桥梁。
" 我们力争到 2025 年,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 7000 家和 1200 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 500 家。" 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yao不回忆
关注
主题数84
基于TFT LCD的BOOST DC-DC电源电路设计
阅读 4669
探访小鹏汽车直营门店:“二次上市”改配置后,小鹏G9卖得怎么样了? ...
阅读 3222
阿斯顿·马丁拒绝卖身吉利,靠买买买帮不了中国汽车? ...
阅读 279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