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2022年“防疫账本”首次披露:广东711亿、河南489亿、浙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2022年“防疫账本”首次披露:广东711亿、河南489亿、浙江435亿...
[ 复制链接 ]
受不了你
2023-2-24 19:30:12
原标题:2022年“防疫账本”首次披露:广东711亿、河南489亿、浙江435亿...
年初,在地方两会闭幕之际,各省市陆续公布了2022年卫生费用相关的统计数据。
极为罕见的是,有22个省市披露出疫情防控费用的具体数额,这是三年以来的首次。
卫生经济学专家们对此感到惊讶。有专家认为,“政府一向对公开防疫支出的数据非常谨慎,只在2020年提及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其他很少提及,都是大数。”
此次部分防疫支出的信息公开,让我们得以一窥究竟,对过去一年的抗疫拥有更宏观的认知。
从防疫支出数额上来看,2022年花费最多的依次是广东省(711.4亿)、河南省(489.3亿)和浙江省(435.1亿元)。北京市则在人均防疫支出上拔得头筹——每百万人口花费高达13.7亿元,防疫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位居第一。
2022年财政对卫生健康的投入强劲提速,增幅高达17.8%,一举超过前五年。
当全社会都在讨论“迎接复苏”时,国内的卫生健康建设接下来也会融入“大复苏”的主浪潮里。当政策放开后,今年政府的防疫投入是否会回落?卫生健康支出的重心会随之转移吗,趋势何在?
为此,我们盘点了近五十份文件和报告,尝试用数据解答。
哪个地区去年防疫花得最多?
在各省市财政部门发布的《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中,一般包含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支出、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预算等数据及相关表述。
但各省在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个别省份只披露了省级支出、省级预算或省级抗疫支出,不包含下属市县的支出数额及中央转移支付部分。下文中除注明“省级”外,其余数据均为全省防疫总支出。
△ 2022年,22个省市防疫支出统计 制图:史晨瑾,下同
如果我们将22个省份披露的2022年抗疫支出金额总数进行排序,能够得到上图。如图,前三名分别为广东省(711.4亿元)、河南省(489.3亿元)、浙江省(435.1亿元)。青海最低,为10.3亿元。
为何不同省份之间的防疫支出,差异如此巨大?
一名业内专家分析,各省对抗疫支出的统计口径不同。例如,广东省明确提到了“全面保障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等防疫支出项目。浙江省则将“隔离点建设及运行、防控物资采购”纳入统计范畴。
从体量上来看,各省防疫投入力度和当地疫情起伏显著相关。
以广东省为例,其两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都在去年爆发了多轮本土疫情,并采取严格措施。3月中旬,深圳全市实行了7天“封闭式管理”。整个11月,广州市多区实行了暂停公共交通等不同程度的“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深圳也是最早开启大规模核酸检测的试点省份,开销自然不断攀升。
但是,仅对比各省防疫支出总额不够全面,考虑到各省人口基数不同,人均防疫支出更能体现资金投入力度。
△ 2022年,22个省市人均防疫支出统计
从人均防疫支出来看,排在前三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13.7亿元/每百万人口)、上海(11.8亿元/每百万人口)、浙江(6.7亿元/每百万人口)。
由此可发现,尽管抗疫支出总额最高的是广东省,但在人均抗疫支出上,北京市是广东省的2.4倍。
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前,北京市和其他大城市一样在2022年经历了多轮本土疫情,并采取了相当严格的防疫措施。例如去年4月底,北京市对东城、西城、海淀等11个区开展了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有媒体测算,如果按照10:1混采、一周测一次,北京一个月因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支出约为2.98亿元。
2022年上半年,上海实行了将近2个月的“全域静态管理”。上海市在抗疫支出的表述中提到:市级安排支出167.78亿元用于医疗救治、发热门诊改造、疫苗接种、定点医疗机构开办运营、方舱医院建设、购置诊疗设备、发放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服务保障外省市援沪医疗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等。
上海市还特别提到:为支持各区疫情防控,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累计增加下达市对区疫情防控一揽子补助125亿元。
除人口基数外,防疫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也能反映出地方政府对防疫的投入程度。
△ 2022年,22个省市防疫支出占地方财政比重
防疫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排在前三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9.4%)、河南(4.6%)、广东(3.8%)。北京市对防疫的资金投入程度,是第二名河南省的2倍。相较于防疫支出占比垫底的宁夏(0.7%)、青海(0.5%),更是有十多倍的差距。
为何北京与上海都经历过大规模感染,但北京防疫支出占比最高?
有专家分析,北京在疫情中开展了更多公卫建设项目,导致资金投入更多。例如,北京市在《报告》中提到了具体的投入项目:支持建设市疾控中心新址,实现全市建设负压病房1558间,持续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此外,北京市在抗疫支出的表述中还提及:全年投入疫情防控资金近300亿元,特别是加大对各区疫情防控资金支持,全力保障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资金需求,为应对多轮疫情冲击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全国财政卫生支出增幅17.8%
五年之最
去年7月,一路飙升至7.55万亿的2021年全国卫生费用,引发争议。
这个冷门的统计数字被网民与其他数据对比,一时误读四起。公众对于全国卫生费用的“庞大开销”感到费解。
从宏观来看,使用“筹资来源法”计算的卫生总费用,实则有三个买单方:分别为政府、社会和个人。该数据测算的是这三者每年往卫生领域的资金池里注入了多少钱。在这三者中,政府卫生支出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社会卫生支出包含了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投入;而个人卫生支出则是居民自付的医疗费用。
三者的占比,近些年基本上在 3:4:3 左右波动。但受新冠疫情扰动,政府卫生支出急剧增加,2022年尤为显著。
1月31日,财政部官网发布的《2022年财政收支情况》中指出,2022年卫生健康支出2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把视线拉长,梳理往年5年的数据能进一步发现,2022年是近五年来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最快的一年,17.8%的同比增长,不是小数目。这种增幅下,2022年的全国卫生总费用难免会受到影响。
一位从事卫生数据统计的专家曾向八点健闻悲观地表示,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水平紧密挂钩,其占比原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再加上经济形势下行,未来财政压力陡增。
2023年,各省市财政对卫生健康投入的强劲势头还会持续下去吗?
从多地公布的2023年卫生健康预算中可见,21个省市的预算平均同比下降3.0%,多地预算缩水。其中,宁夏的预算同比下降22.2%,从2022年的136.4亿缩减至106亿,降幅最为剧烈。
但有一细节值得关注:仍有9个省份的卫生健康预算同比增长。北京市增幅最高,达33.1%,预算投入328亿元。
按惯例理解,经历大疫之后,一度达到峰值的卫生健康支出通常会有所降低,为何个别省份还会继续增加?
对此,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GAHA)主任庄一强指出,2023年的预算往往是在2022年底制定,此时预算制定者仍然会考虑疫情的延续性影响,因此抗疫的相关预算并未减少,甚至会考虑有所增加。
简言之,卫生健康预算制定者也无法预料到防疫政策的转向和疫情的“突然消失”。
2023年卫生支出会流向何处?
告别疫情,面对2023年,我们更想知道:接下来的卫生健康费用会流向哪里?
显然,随着2023年疫情防控形势的转变,原本计划流向公共卫生领域,尤其是突发类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的费用势必会大幅减少,多位业内专家亦佐证了这一看法。
一位卫生领域研究员表示,原计划用于疫苗、核酸检测、医务人员补助、隔离点建设以及防控物资采购的资金会大幅减少,但不会骤降至零,若拉长来看,卫生预算支出的各类比重会逐渐回到疫情前水平。
真正大幅减少的,会是核酸检测、隔离点建设等防疫支出。一位卫生经济学家向八点健闻指出,近两年各地针对疫控防控体系的建设日趋完善,需要购置的设备和需要建设的实验室也在陆续完备,但“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是二十大重点强调的内容,这部分资金不会突然“没了”,体系性建设可能还会有长期性。
若移除公共卫生支出(疫情防控)的变量,卫生健康费用支出的大方向便愈发清晰。
△ 各省2023年预算报告对卫生健康费用支出的关键词统计,图中字体越大的部分词频越高
把各省2023年预算中相关词条做提取,可以看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等词语是接下来的重点。在多省份的预算里,有一些诸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的表达。
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建设与公卫体系完善会是支出的重点流向。对此,一位卫生经济学学者称:重心回归医疗本身。
△ 2019~2021年,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变化分类统计
当全社会都在讨论“迎接复苏”,毫无疑问,国内的卫生健康建设也会融入“大复苏”的主浪潮里,即便复苏的方向已经被“失去的三年”永久改变。
在一位资深卫生发展研究学者看来,2023年的卫生健康支出的流向中,公立医院将是重大的一项。
疫情三年,大型公立医院再次展现了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兜底作用,这让各地政府再次把目光转向大型公立医院建设。近两年,就有包括陕西、江苏在内的多个省份表示,要加大投资和建设公立医院。
例如西安,曾提出要建设13家三甲医院,虽然通过整合、拆迁等方式,目前真正就建设完成了一家,但基建的投入并不会减少。
另外,昔日“强基层”的口号仍在高喊,但刹车后重启,过去的方向似乎失效了。
△ 过去四年,财政对公卫领域的投入中,基层医疗机构最不受重视
上述学者关注到,目前各地今年的工作重点“都是建医院,没有建基层”。
“这让我们很郁闷,今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占比可能还会下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天宇-天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唉,大多进了个人腰包
2023-2-24 20:30:12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受不了你
关注
主题数940
武大科学家发现病毒进化规律,设计新冠广谱疫苗对抗持续病毒突变
阅读 7270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
阅读 5348
深圳“提前还房贷”要排队?多家大行线上申请通道关闭
阅读 504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